功能区位联系下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022-06-29 01:53赵权威王玉华
热带地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区位畜牧业有机

赵权威,王玉华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有机农业自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生产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刘晓梅等,2016)。据瑞士有机农业研究所(FiBL)与IFOAM 国际有机联盟联合发布的《2020 年世界有机农业概况与趋势预测》(FiBL et al.,2020)结果显示,截至2018 年底,中国有机生产农地面积达到3.14 万hm2,位列全球第三。有机食品消费额也达到了81亿欧元,成为美国和欧盟之外的第三大单体消费市场。但相较于中国农用地面积和消费市场,有机农业发展仍存在巨大潜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要求并促进现代农业回归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业污染、国民健康等问题(张志明等,2020)。十九大乡村振兴的提出,更是要化解当前农业高质量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程静等,2021)。有机生产具有的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高附加值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中国目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遇到的问题,是传统农业的有益替代产业模式,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生态模式。但中国有机农业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产业规模,在农业发展中还未起主导作用。因此,通过开展有机农业企业功能区位研究,能够为政府和企业产业布局提供一定参考,对促进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有机农业的研究多聚焦于产品生产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如发展潜力评估(Martin et al., 2020)、食品安全体系建设(Yang et al., 2014;黎茵,2017)、产品供应模式构建(孙梅等,2020)、产业发展模式分析(Wang et al.,2006;张曾等,2020)等。有机畜牧业作为有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也多集中于有机牧场的类型特征(Hrabalová et al.,2006;Diaz-Gaona et al.,2019)、技术效率(Kostlivy et al., 2019)、土壤环境(Patterson et al.,2018)、装备设施(Infantile et al.,2016)等,或动物本身的健康(Magdalena et al., 2020)、废弃物处理(Wan et al.,2021)、生长环境(Throop et al.,2020)等方面。目前,从产业视角针对有机畜牧业整体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及空间特征的研究较少,在有机畜牧业产业发展、企业的区位布局等方面缺乏理论层面的支撑。

随着经济、通讯和交通的发展,各类要素在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程度在不断加深,企业生产组织模式和空间分布特征发生较大改变(刘卫东等,2004;王姣娥等,2019)。自Jones 等提出生产片段化以后,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生产片段化研究成为当下经济地理学的热点话题之一(Krugman et al., 1995; Feenstra, 1998; Venables,1999;Jones et al.,2001;Amighini,2005;Ando,2006;Romain et al.,2016)。目前,国内学者针对境内外跨国公司功能区位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化、功能区位选择与城市功能专业化、基于研发功能的区位演绎与决定因素等多种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朱彦刚等,2010;贺灿飞等,2011;李毅等,2011;王俊松等,2016;汪胜兰等,2020)。从已有研究看,企业不同功能环节有着不同的区位要求,推动企业各功能进行分散布局(Defever, 2006;李国平等,2016)。总部及研发部门倾向分布于商务服务能力、人才资源、通讯基础设施等条件优越的首位城市(Bel et al.,2008),生产功能强调生产成本、专业化劳动力的可获得性,销售市场强调本地市场规模(王俊松等,2016)。类似地,有机畜牧业企业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生产片段化特征,不同生产功能片段有着不同的区位偏好。其中,服务功能对于信息的及时性、科技的发达性、交通的便利性等条件要求较高,而生产功能强调销售的及时性、市场的可获得性、以及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优越性。通过对有机畜牧业企业进行多尺度功能区位分析,并对其潜在机制进行探讨,能够科学有效引导不同功能区位合理布局,对促进产业功能区集聚及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基于2019年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744 家有机畜牧业企业数据,使用Arc-GIS 10.2进行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不同功能区位的空间格局分析,并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国有机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基于中国对有机农业企业活动统一进行有机认证的管理特征,有机畜牧业企业数据来源于中国食品农产品信息认证系统。截至2019-12-31,中国经过认证的有机畜牧业企业744家,其内部生产组织主体总部、加工厂、基地数量分别有744、255、716 个。本文主要从省域、市域和县域3 个尺度开展研究。省域层面为31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5个自治区、22个省和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台湾不在研究范围;市域层面为存在有机畜牧业企业的231 个地级行政区划,其中,为保持中国整体区划的完整性,在市域空间层面分析时加入直辖市和部分省直属单位;县域层面为存在有机畜牧业企业的526 个县级行政区划,其中,县域空间层面分析时加入了直辖市下属的区县和部分县级市。

1.2 测算方法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从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入手,选取相应的影响因子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对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Pearson 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于衡量2个数据集合是否在一条线上面,主要衡量定距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取值范围为[-1,1],即相关系数越接近于1或-1,则相关度越强,越接近于0,则相关度越弱。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主要用于定量刻画一个应变量与多个自变量间的线性依存关系。R2值可以说明所建立模型与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其值越接近1,拟合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1.3 指标构建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选择的场所或地点,影响人类活动的区位因素由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组成。因此,本文从这3个方面入手,并根据已有研究和实际情况选择指标,指标的解释说明见表1所示。

表1 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影响因素指标选取与解释说明Table 1 The selection and explanation of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bout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f unction location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量、温度、气候、土壤、地形、光照、耕地面积等影响因子。一方面,一些自然影响因子(如降雨量、温度等)往往通过影响饲料作物获取量间接影响有机畜牧业生产,进而影响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石油能源和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是有机畜牧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选取饲料产量和环境质量2个综合性影响因子,以测算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与自然因素的关系。

经济因素包括经济规模、劳动成本、土地价格、投资、金融、银行贷款等影响因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向城郊农业用地扩展,土地价格高涨,对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限制。另外,有机畜牧业对于生产技术要求较高,产业聚集区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知识和信息的外溢也会减少有机畜牧业企业遇到的生产技术难题。因此,选取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比重和畜牧业发展水平3个综合性影响因子,分析经济因素对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的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政策效益、交通运输能力、科研创新水平、人力资本、地方风俗、文化历史等。优惠的税收政策和直接的经济补贴吸引众多有机畜牧业企业落户;良好的基础交通设施可降低不同功能区位间的运输成本;科研院校能够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减少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风险。因此,选取政策效益、交通运输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3个综合性影响因子,分析其对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的影响。

基于数据可获取性,采用2019年各省级、市级和县级相关数据,包括农产品产量数据、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数据、GDP数据、畜牧业产值数据、畜产品产量数据、交通里程及货运量数据、专利项目数据、农产品产量数据、化肥及农药施用量数据等。数据通过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网(http://food.cnca.cn/)、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百度地图检索以及中国知网搜集整理获得。

2 有机畜牧业企业的功能区位

2.1 生产组织主体

有机畜牧业企业的生产组织结构可以概括为总部、加工厂和基地。其中,总部是有机畜牧业企业的核心,其主要功能为制定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包括生产何种产品及其市场的进入或抽回,扩张、压缩或售出企业内某组分,对企业组分投资或撤回投资等,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是进行资金控制和分配;此外,企业总部还具有代表公司与其他企业或政府部门协商、谈判、交流的职能(李小建,1999)。加工厂是有机畜牧业企业的重要节点,其主要功能为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进而提高初级有机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加工厂延伸了有机畜牧业的产业链,促进有机畜牧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基地是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的基础,提供动植物等生产对象生长繁殖所依赖的环境;有机生产者在基地通过社会劳动改善有机体的环境条件,或者干预其生长繁殖过程,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周应恒等,2014)。至2019年底,有机畜牧业企业的总部在31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均有所分布,加工厂和基地在除上海市之外的30个地区均有所分布;在333 个地级行政区划中,分布有总部、加工厂和基地的地区分别有231、119、225个,在2 852个县级行政区划中,存在总部、加工厂和基地的地区分别有527、199、485个。

2.2 功能区位

“功能”是指企业价值链上的环节(Duranton et al.,2005;Helg et al.,2005),主要包括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服务功能主要为企业提供发展决策及商务服务、人才保障和技术发展支撑、资金流动等服务,生产功能主要负责企业产品生产加工,更强调生产成本、生产配套设施等。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功能环节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其中,总部主要负责产品研究设计、产品销售等服务功能,而加工厂和基地负责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生产功能。因不同组织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在区位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偏好,导致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区位选择也有一定差异。如有机畜牧业企业总部会趋向于具有信息、金融、市场等优势资源的大都市布局,进而形成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聚集区,基地会倾向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良好地区大量聚集,而考虑到原始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与集聚效应,加工厂选址偏向于基地分布地区,从而形成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功能区位。

3 有机畜牧业企业多尺度功能空间分布格局

3.1 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格局

省域空间层面上,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部门于31 个省级行政区划均有所分布,但不同地区服务功能部门数量相差较大(图1-a),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河北、安徽、江西和四川等地,而辽宁、天津、福建、上海、湖北等地则分布较少。

市域空间层面上,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部门在大部分地级行政区域均有所分布,但不同城市区域服务功能部门数量存在一定差别,且从全国范围看,呈现一定的集聚特征(图1-b)。在新疆西北部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州等),四川省中南部地区(阿坝州、南充市、雅安市、成都市和绵阳市等),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市等),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安徽南部地区(安庆市、宣城市等)等地区分布较为集中,除此之外全国大部分市域均存在少量服务功能部门分布。

县域空间层面上,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部门在诸多县域均有所分布,但不同地区服务功能部门数量不同,且相较于市域空间层面,集聚特征更为显著(图1-c)。在四川东部地区(贵南县、阿坝县、红原县、宝兴县、通江县、西充县、天峻县等),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和林格尔县、克东县、锡林浩特市、临河区),安徽省南部(太湖县、广德县),新疆西北部地区(额敏县、福海县)等地分布较为集中,而在其他县域分布较为疏散。

图1 有机畜牧业企业多尺度服务功能空间分布格局Fig.1 Multi-scal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service functions

3.2 生产功能的空间分布格局

省域空间层面上,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功能部门在31个省级行政区划空间均有所分布,但不同地区服务功能部门数量相差较大(图2-a),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河北、黑龙江、安徽、江西、四川、青海和云南等地,而辽宁、吉林、天津、福建、上海、湖北等地分布相对较少。

市域空间层面上,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功能部门于全国大部分市域空间均有所分布,在局部地区呈现一定的集聚特征(图2-b),主要分布于新疆西北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州等),四川东部地区(阿坝州、成都市、雅安市、绵阳市、南充市等),内蒙古中东部地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兴安盟、包头市等),安徽南部地区(安庆市、宣城市等)以及江西抚州市等,其余在大部分市域空间少量分布。

县域空间层面上,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功能部门于诸多县域均有所分布,但分布数量有一定差别,且个别地区数量分布较为集中,形成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图2-c)。在新疆西北(额敏县、福海县等),四川东部(贵南县、阿坝县、红原县、宝兴县、通江县、西充县、天峻县等),内蒙古中东部(和林格尔县、克东县、锡林浩特市、临河区等),安徽南部(太湖县、广德县等)等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其余一些县域空间也存在零散分布。

图2 有机畜牧业企业多尺度生产功能空间分布格局Fig.2 Multi-scal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production function

3.3 功能区位分布特征

1)传统农耕文化的空间格局特征决定了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分布,但受限于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性,各地区部门数量存在一定差距。悠久的农耕文化造成全国各地都有着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田爱梅等,2009),也为有机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有机畜牧业企业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因此,全国范围内均存在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和服务功能部门的规范布局。其中,内蒙古、新疆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长江下游流域等地区有机畜牧业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部门数量分布相对较为集中。一方面,这些地区自然资源禀赋良好,是中国传统粮食产区及牧草主产区,为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功能部门发展奠定了基本的资源基础与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基本为中国区域发展中心城市地区,如北京、上海、成都等区域,能为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部门分布提供优越的经济基础和市场环境;除此之外,这些地区普遍具有交通发达、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等社会环境与技术条件基础,也为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部门发展提供了相应的便利条件。

2)随着研究空间尺度的逐渐递进与缩小,局部地区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呈现显著集聚特征。目前,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部门主要在新疆西北部、四川东部、内蒙古中东部以及安徽南部等区域分布较为集中,均属于中国传统畜牧业发达地区或者优势畜牧业区域。一方面,这些区域均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基础与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这些区域空间集聚效应显著,尤其是信息和知识外溢特征明显(王俊松等,2015;2016),为有机畜牧业企业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与环境条件。

3)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空间区位具有共聚的现象。这种空间共聚现象与空间效应在内蒙古、新疆西北部、青藏高原东部、长江下游流域等地区较为明显。这些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禀赋条件,相对发达的传统畜牧业产业基础,优越的经济及市场环境,便捷发育的交通设施,以及优质的科技服务水平与能力等综合性环境与条件要素的空间累积与迭加,形成了有机畜牧业企业空间发展的集聚、共聚与乘数效应,因而这些地区有机畜牧业企业的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部门空间集聚特征与优势效应更为突出。由于中国大多数有机畜牧业企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空间上的地理临近可以降低交通和协调成本(王俊松等,2016),因此这些地区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单元的空间共聚现象也相对较为显著。

4 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主体区位分布影响因素

为更准确识别综合性影响因子对有机畜牧业企业不同功能区位布局的影响程度,主要从省域和市域空间层面进行影响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分析(表2)。

表2 省域和市域空间层面上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Table 2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 structure func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prefectural level

在省域、市域空间尺度单元内综合性影响因子的Pearson 相关性分析基础上,针对关联性较高的影响因素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所示。

1)省域空间层面上,饲料产量和传统畜牧业发展水平对于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分布影响程度较高。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生产功能的部门分布数量与饲料产量(X1)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7和0.449(见表2),标准化系数达到0.339和0.406(见表3)。作为一种对资源环境条件要求相对较高的畜牧业生产类型,有机畜牧业企业本身的生产与服务功能本质上对于外部自然环境条件存在较高的依赖性,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与环境条件能够在提供充足的基础生产资料的同时,更有利于有机畜牧业企业的绿色发展与形成竞争优势。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生产功能的部门分布数量与传统畜牧业发展水平(X5)也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4 和0.415(见表2),标准化系数达到0.346和0.337(见表3)。传统畜牧业产业发达地区一方面同样依赖于外部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与环境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畜牧业地区长期以来聚集了大量畜牧企业,存在明显的生产技术、销售渠道、政策动态等知识和信息要素的聚集以及外溢效应,为有机畜牧业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社会与经济要素环境与基础条件。除此之外,环境质量、农业生产比重、政策效益和科研创新水平等也对其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对饲料产量、传统畜牧产业布局较高依赖性所形成分布格局的不断区位偏移。省域层面上,企业区位布局中基础生产资料则是作为优先考虑的基本要素。

表3 省域和市域空间层面上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结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able 3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organic livestock enterprise's structure func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prefectural level

2)市域空间层面上,饲料产量、环境质量和传统畜牧业发展水平对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分布影响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比重、科研创新水平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较于省域空间层面,环境质量和传统畜牧业发展水平综合性影响因子的影响力有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比重、科研创新水平等影响程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而饲料产量影响力则略有下降。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生产功能的部门分布数量与环境质量(X2)和传统畜牧业发展水平(X5)标准化系数分别达到0.574、0.568 和0.503、0.513(见表3)。有机生产对于生产环境标准有较高要求,而良好的环境质量将减少企业前期生产要素环境整治中的资金投入,有利于有机畜牧业企业环境条件改善与顺利渡过转换期,进入实现正常的生产与产出活动。另外,传统畜牧业发达地区具有较为完整的生产、运输以及销售产业链,完善的生产设施、服务体系与产业环境也为推动有机畜牧业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此外,市域空间尺度的有机畜牧业企业进行区位选择时,除了对土地价格、农业生产环境、生产技术可获取性等基础影响因素的考量外,经济发展水平(X3)、农业生产比重(X4)以及科研创新水平(X8)等综合性影响因子对其功能区位分布影响力亦进一步增强。其中,对于主体功能中的生产功能区位的影响力更显著。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价格的不断高涨,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低的农业发展活动受到一定限制。生产功能性质的企业通常对土地需求较高,对于土地价格也更加敏感。同时,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对于生产环境、加工技术、食物品质等生产环境与条件同样具有较高标准和要求,导致产业结构、科技需求等社会经济与技术服务环境条件影响程度也趋于强化。

3)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空间区位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其一致性表现在饲料产量、环境质量、农业生产比重、传统畜牧业发展水平等与其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空间区位的相关性系数较为相近(见表2),多元回归分析同样显示这一结果(见表3)。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普遍发展时间较短,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受限于交通、组织管理等基础成本的影响,有机畜牧业企业不同功能部门空间分布趋向于一致。差异性则表现为:为制定影响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等服务功能倾向于具有信息、金融、市场等优势资源的大都市区域布局,而企业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加工厂和基地,其中,基地倾向聚集于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而加工厂的主要功能为对原材料的加工,其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地约束。因此,企业生产功能易于聚集在自然禀赋较好的地区。总体而言,饲料产量、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创新水平等因素对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别,相对于生产功能区位影响更为显著。

4)除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外,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选择还与自身生产规模、发展阶段、空间组织模式等具体产业环境与条件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生产规模大、发展较为成熟的有机畜牧业内部组织进行分工协作,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片段化特征也越显著。如正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随着企业发展,生产功能部门数量逐渐增多并在国内外多个地区进行功能区位布局。但部分有机畜牧业企业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且原始区位的优越性能够满足其规模扩张。因而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区位仍保持共聚特征。如包头骑士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始产地自然资源禀赋良好,产品生产成本较低,而且有着充足土地可满足企业的不断扩张,因而企业不同功能部门区位布局一致。因此,企业自身规模、生产力要素和所属行业与产业的发展阶段、生产组织结构与价值链结构等具体的产业环境与条件,也将进一步调整与引导有机畜牧业企业主体功能区位的选择决策与偏好。

5 结论与讨论

基于2019 年中国744 家有机畜牧业企业数据,分析了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区位和生产功能区位特征,并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方法对其主体功能区位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释,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中国有机畜牧业服务功能区位和生产功能区位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内蒙古中东部、新疆西北部、四川东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区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部门和生产功能部门分布数量相对较为集中,其他地区分布则较为零散。

2)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区位和生产功能区位具有较强的共聚现象。目前,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较小、结构相对简单,为降低主要的交通和协调成本,不同功能部门空间分布呈地理邻近性特征。而随着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的不断发展,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功能区位共聚现象会逐渐减弱。值得注意的是,受限于有机畜牧业企业自身发展特征以及原始空间区位格局的影响,部分企业生产扩张过程中不同功能结构并未发生区位分离现象。

3)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功能区位和服务功能区位受传统畜牧产业发展水平与区位格局的影响较为显著。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区位布局在省域宏观层面与饲料产量具有较高的关联性,而在市域微观层面则受到环境质量因子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有机农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的功能区位空间选择具有明显差异性,最直接的反映在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更高。有机农业是一种高品质、高要求、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显著知识、生产技术外溢性特征的地区更有利于其发展。除此之外,市域层面上农业生产比重、经济发展水平、科研创新水平等对于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区位和生产功能区位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4)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区位和生产功能区位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囿于有机畜牧业企业功能部门自身的区位偏好、外部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因子和具体产业发展环境条件,以及集聚空间企业综合竞争力等因素影响,同一影响因子对有机畜牧业企业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区位作用程度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随着中国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双碳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品绿色化、多元化需求的进一步提升,有机生产逐渐成为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结合本研究,针对有机畜牧业企业主体功能区位选择引导与优化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通过提升与强化地区综合性环境条件因子与环境承载力,增强不同层面空间单元的要素优势,引导有机畜牧业企业根据不同功能部门需求向其功能区位优势聚集区布局。目前中国有机畜牧业发展现状显示,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机构应适当引导其向内蒙古中东部、新疆西北部、四川东北部、安徽南部等地区聚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等优势;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多数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功能区位共聚现象较为显著,其空间布局应平衡服务功培养能部门和生产功能部门的综合需求,在有机畜牧业企业生产功能和服务功能共聚现象较为显著的情况下,应引导其选择资源禀赋良好、知识和技术丰富、交通便捷、土地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低廉的郊县地区进行布局。2)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区域与地方的相关土地、农业、企业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如完善土地转租和承包制度、企业税收优惠、农业发展补贴等政策,引导新生有机畜牧业企业向着自然资源丰富、传统畜牧产业发达地区布局。而对于传统畜牧业生产区,在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等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和引导传统企业向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转换。

本文从空间角度阐释中国现阶段有机畜牧业企业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形成中国有机畜牧业产业的优势集聚区,以及优化中国有机畜牧业产业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囿于数据获取与追踪研究时限性问题,目前缺乏微观层面上对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活动规律与内部空间联系机制研究;同时,仅选取2019年数据进行分析,对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发展长期空间规律与演化机制同样欠缺。因此,进一步研究中国有机畜牧业企业较长时期与阶段的时空演化规律、特征及内在发展规律,以及从企业联系视角研究企业联系网络的空间区划格局、腹地联系与优化策略将是重要的方向。

猜你喜欢
区位畜牧业有机
信息化“畜”势待发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机旱作落地生根 实用技术推广见效
《经济区位论》
碳中和目标下畜牧业低碳发展路径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喝有机
对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