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混合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2022-06-29 07:31蒋福亮潘万贵林毅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腺病毒病毒感染年龄段

蒋福亮 潘万贵 林毅辉

急性呼吸道感染属于鼻腔、咽、喉部位急性炎症反应的总称,现已发现的病毒感染中以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为主[1-3]。目前根据该病病原学检测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呼吸道腺病毒(acute respiratory adenovirus,ADV)感染是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引发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进而死亡[4]。考虑到该病具有发作急、进展快等特点,因此,临床针对该病的早期发现尤为重要,应及时明确病原体种类,进而有利于临床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国内外对AD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到广泛重视,但有关该病混合感染及单一感染的临床特征比较尚无文献支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ADV感染患儿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9月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63例AD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1)纳入标准:①符合文献[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有关ADV感染诊断标准;②年龄≤12岁;③鼻咽拭子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试其腺病毒为阳性或血清样本测试其腺病毒-lgM抗体阳性。(2)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②病历记录不清楚;③标本不合格。根据其病原体检出情况分为混合感染组及单一感染组。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按照文献[6]《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关于呼吸道咽拭子标本的采集步骤进行操作。操作步骤:用压舌板轻压舌部,迅速用棉签擦拭患者口腔两侧腭弓及咽、扁桃体的分泌物,避免咽拭子触及其他部位;将拭子头浸入采样液中(含有阻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抗生素缓冲液),在采样液中压拭子头部数次,弃去尾部,旋紧管盖,以防干燥。将采集好的样本注明编号、样本类型、采集时间。样本提取前,将采集管(外螺旋扣、耐-80 ℃冻存)旋涡震荡1 min后混合均匀,再进行核酸提取,样本采集后应及时检测,2 ℃~8 ℃保存3 d内完成检测。

1.2.2 试剂准备 从试剂盒中取出qRT-PCR反应液、qRT-PCR酶混合液、管-引物探针,室温融化,充分振荡混匀后瞬间离心。试剂使用份数N=样本数+1管阳性对照+1管阴性对照,配置反应体系,加入离心管中,充分振荡混匀后瞬间离心,按20 μl分装至PCR反应管中,并转移至样本处理区。

1.2.3 样本处理 待测样本按照核酸提取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核酸提取,并在上述准备好的PCR反应管中分别加入待测样本核酸、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各5 μl,终体积为25 μl/管,盖紧管盖,瞬时离心。

1.2.4 PCR扩增检测 将PCR管置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扩增检测,设置其逆转录温度为50 ℃,时间10 min,循环数为1 cycle,而预变性及变性温度均设置为95 ℃,预变性时间控制为5 min,循环数为1 cycle,变性时间10 s,循环数为40 cycles,退火/延伸/检测荧光温度设置为55 ℃,时间40 s,循环数为40 cycle。

1.2.5 结果分析 根据分析后图像调节Baseline的Start值、End值及Threshold的Value值(Start值建议设在3~15、End值建议设在5~20,同时调整阴性对照的扩增曲线平直或低于阈值线),点击Analysis自动获得分析结果,在Report界面察看结果,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本试剂盒病原体临界Ct值均为35。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并重点分析混合感染组患儿辅助检查(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分组结果

63例ADV感染患儿鼻咽拭子实时荧光PCR检测中单一感染组12例,单一感染率为19.05%,均为腺病毒感染,而混合感染组51例,混合感染率为80.95%。

2.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临床症状分析显示,混合感染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100%)、发热(82.35%)及咳痰(72.55%),而单一感染组主要表现为咳嗽(100%)、发热(100%)及咳痰(50.00%),两组各项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续)

2.3 两组流行病学比较

混合感染组,男29例(56.86%),女22例(43.14%),男女比例为1.32∶1;好发年龄段为0~4岁(70.59%);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有24例(47.06%),肺炎27例(52.94%);发病主要集中于4~9月(84.31%)。单一感染组男6例(50.00%),女6例(50.00%),男女比例为1∶1;好发年龄段为0~4岁(66.67%);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有5例(41.67%),肺炎6例(50.00%),急性胃肠炎1例(8.33%);发病主要集中于4~6月(91.67%)。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季节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流行病学比较[例(%)]

表2(续)

2.4 两组转归及住院时间比较

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混合感染组住院时间为5~46 d,平均(34.59±4.28)d,单一感染组住院时间为3~22 d,平均(17.42±3.25)d。混合感染组住院时间长于单一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0,P=0.000)。

3 讨论

近年来,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我国儿童主要威胁疾病之一。研究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属于病毒感染,而在已知的病毒感染病例中,腺病毒占主要部分,较易在局部暴发流行,因此,针对该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研究对临床诊疗具有显著意义[7-8]。本研究将ADV感染患儿分为混合感染组及单一感染组,旨在通过分析其混合感染发病率及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以便临床针对性给予处理措施。以往研究显示,ADV感染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其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9-10],而本研究通过分析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发病季节,发现两组患儿性别比例均接近1∶1,提示该病患病率与性别无明显关系,与以往研究报道的男性易感结果不同[11]。可能是因为本研究样本量过少,需进一步研究。而两组患儿好发年龄段为0~4岁,与王和平等[12-14]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该年龄段的儿童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较易受到外界细菌及病毒感染,其抵抗力较低,且考虑到ADV感染具有交叉感染的特点,该年龄段儿童大部分集中在幼儿园,给病毒感染创造一定的优越环境,因此较易暴发流行,且单一感染后较易为二次感染做基础,以致混合感染。本研究通过对ADV感染患儿的病种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临床诊断主要以重症肺炎及肺炎为主,其中单一组患儿可能是因为腺病毒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以肺炎及支气管炎为主,而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率较低。肺炎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性肺炎发病率逐渐降低,而病毒感染及支原体所致的肺炎发生率呈现显著升高的趋势,其中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主要。研究结果还显示单一感染患儿主要在4~6月发病,而混合感染主要于4~9月发病,两者发病时间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单一感染患儿样本量少有关,其发病主要为春、夏季,与以往研究得出的秋冬季结果不一致[15]。可能是因为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未涉及全年,且不同地区其季节气候不同,但ADV活性确与气候存在密切关系。研究中将混合感染患儿作为研究重点,发现混合感染以腺病毒混合肺炎链球菌及肺炎支原体为主,与其临床症状对应,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而患儿在ADV感染的基础上伴有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其他病毒感染,表明不同病毒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和性,可能是因为患儿机体遭受第1种病毒感染后,其呼吸道黏膜结构发生改变,为其他病毒的侵入打下基础,进而导致混合感染,增加临床治疗困难度[16-17]。因此,可通过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提高患儿家属认知度,进而预防性辨别临床症状,尽早入院治疗,以避免出现多种病毒感染的情况。另外单一感染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混合感染(P<0.05),证实混合感染患儿随着病情发展以致多重感染,在治疗方面难度系数更高,因此住院时间相对延长,应做好防备。

综上所述,ADV患儿混合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及咳痰,男女比例为1.32∶1,好发年龄段为0~4岁,主要以腺病毒混合肺炎链球菌及肺炎支原体为主。

猜你喜欢
腺病毒病毒感染年龄段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郴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人腺病毒分型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血清4型Ⅰ群禽腺病毒 Hexon、FierⅠ、FiberⅡ基因的原核表达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1例后备蛋鸡禽Ⅰ群腺病毒病治疗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