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06-30 09:26陈丽芬黄辉强林振润江远仕
大医生 2022年11期
关键词:鼻中隔变应性鼻炎

陈丽芬,刘 扬,黄辉强,林振润,江远仕

(1.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汕头 515063;2.陆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广东汕尾 516500;3.汕头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广东汕头 515021)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有研究显示,我国人群发病率较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环境等密切相关,可在特定环境、接触某些过敏原后诱发,出现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症状[2]。研究显示,本病由IgE介导,多种炎症因子、免疫活性细胞共同参与,导致鼻黏膜反应性升高[3]。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变应性鼻炎可引发鼻中隔偏曲,出现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造成鼻腔生理功能障碍。常规药物治疗可在短期内减轻症状,但难以根治,甚至加重病情,且容易复发[4]。手术矫正是目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唯一方法:在鼻内镜下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能恢复鼻腔解剖结构,改善鼻通气功能[5]。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陆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6.71±10.53)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6.42±2.85)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19~60岁,平均年龄(37.18±10.84)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80±3.1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陆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6]中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经鼻内镜及鼻窦CT检查确诊;②均可见明显鼻中隔偏曲,且伴随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③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等治疗,效果不佳,症状仍反复发作。排除标准:①合并鼻窦炎、鼻息肉、鼻咽癌、鼻外伤等;②既往有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史;③哮喘急性发作期;④合并严重躯体疾病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糠酸莫米松喷鼻剂及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糠酸莫米松喷鼻剂[Schering-Plough Labo N.V.(比利时),注册证号H20140100,规格:50 μg×60揿],鼻腔给药,每侧鼻孔2揿/次,1次/d;枸地氯雷他定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广州海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38,规格:8.8 mg/片),8.8 mg/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隔矫正术治疗,用1%丁卡因(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309,规格:50 mg)6 mL混合1∶1 000肾上腺素(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3237,规格:1 mL∶1 mg)1 mL,浸透棉片,置于中鼻道后端、嗅沟及中隔表面,行鼻腔表面麻醉,麻醉筛前神经和蝶腭神经节,鼻中隔切口注射1%利多卡因(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1,规格:20 mL∶0.4 g)2 mL与1∶1 000肾上腺素4滴的混合液,行浸润麻醉;患者取仰卧、头低位,置入鼻内镜,于鼻中隔凸面皮肤黏膜交界处入路,自鼻中隔最前上处至鼻底切开黏软骨膜,在镜下观察,剥离黏软骨膜及黏骨膜,于切口后2 mm软骨表面作另一切口,分离对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取出偏曲骨应超出需取量的1 cm,置入中隔扩张器,切除偏曲部分的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梨骨矫正偏曲,检查双侧软骨膜与黏膜复位对合情况,置入膨胀海绵,压迫止血,结束手术[7-8]。术后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3~5 d,术后48 h取出膨胀海绵,定时、定量喷鼻喷雾剂,直至干痂脱落、创面恢复,术后每月复查1次。共复查3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根据症状积分改善率评估疗效。症状包括鼻痒(0~3分)、喷嚏(0~4分)、鼻塞(0~3分)、预后情况(0~3分)等,总分0~13分,得分越高,恢复越差。症状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症状积分改善率>5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症状积分改善率为20%~5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症状积分改善率<20%[9]。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10]。包括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每项0~10分,采用0~10 cm标尺,患者凭自身感觉评价症状,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阻力。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测定鼻阻力,采用鼻阻力测量分析仪(Medizin Technik GmbH & Co. KG,型号:ATMOS Rhinomanometer 300)进行检测,压力150 kPa,一侧鼻孔用海绵固定,面罩固定面部,闭嘴,深呼吸,测定鼻阻力,两侧检测完毕后双鼻腔喷减充血剂10 min再测定1次,取平均值。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清免疫炎症因子,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型号:550型)及配套试剂,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5(IL-25);冲洗鼻腔,获得灌洗液,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5个视野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取平均值。⑤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统计有无嗅觉减退、鼻腔粘连、鼻干、咽干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鼻部症状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鼻部症状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鼻部症状VAS评分比较(分,x)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阻力比较 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鼻阻力明显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鼻阻力比较[kPa/(s.L),x]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IL-17、IL-25水平及EOS个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炎症因子水平比较(x)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嗅觉减退、鼻腔粘连、鼻干、咽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例(%)]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可诱发鼻腔内机械性阻塞,鼻黏膜受到气流的异常刺激,引起感觉神经反射异常,导致鼻黏膜神经功能紊乱,传入神经的敏感性增加,加之变应原在鼻腔内蓄积,鼻黏膜大量释放炎症因子、化学介质等,刺激变态反应的发生发展,引发鼻黏膜充血、水肿,而这一病变又会加重鼻腔阻塞,使病情恶性循环,引发明显症状[11]。

药物保守治疗是临床首选治疗方法,但单纯药物治疗的根治效果较差,无法解除鼻腔阻塞及改善鼻通气功能[12]。对于病情严重者,临床倾向于手术治疗,意在纠正鼻中隔解剖结构、恢复正常鼻通气功能、阻断鼻腔阻塞及变态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鼻黏膜的恢复提供良好环境[13]。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临床常用术式,能够切除鼻中隔偏曲或突出的部位,恢复鼻中隔正常的解剖结构,有效解除鼻腔阻塞,改善鼻通气功能,避免不良通气对鼻黏膜的异常刺激,降低鼻黏膜末梢神经的应激状态,达到治疗的目的[14-15]。研究显示,双侧下鼻甲黏膜下分布着大量神经末梢,受筛前神经鼻中隔支与鼻腔外侧支副交感神经支配,一旦受到刺激,可促使腺体大量分泌,引发一系列症状[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鼻阻力、免疫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充分证明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效果较好,能解除鼻腔阻塞,恢复鼻中隔解剖结构,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阻断对末梢神经的异常刺激,恢复鼻黏膜正常功能,达到治疗作用[17]。

综上,鼻中隔矫正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缓解症状,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值得使用。

猜你喜欢
鼻中隔变应性鼻炎
自拟苍玉君子汤结合针刺治疗肺脾气虚兼风寒型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分享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变应性鼻炎行标准化舌下脱敏治疗的护理体会
歪了的鼻梁尽早正过来
鼻中隔偏曲要手术吗
感冒
——鼻炎
滴香油治过敏性鼻炎
鼻中隔偏曲,该不该手术
欢乐堂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