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quelet技术与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6-30 06:57王有为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清创感染性炎性

王有为

以往临床针对感染性骨缺损,通过反复多次手术清创、灌洗、引流及外固定架固定等方法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行游离组织移植治疗[1]。但经实践发现感染所引起的骨缺损修复较为困难,并且受反复清创手术、局部软组织覆盖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的中远期预后较差,存在感染不易控制、后期植骨量多、取骨区损伤等问题[2]。据研究报道,Masquelet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3]。与一期骨移植相比,能更好地控制感染及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据此,本研究选取64例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Masquelet技术与骨移植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效果及其对患者关节功能、WBC、血沉、CRP及PCT水平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2020年7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4例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年龄>18岁;骨缺损长度5~10 cm;术前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为阳性。排除标准:患肢存在严重神经血管或软组织损伤;患肢存在短缩畸形。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予以Masquelet技术,手术分二期进行。一期手术:予以蛛网膜下阻滞联合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切开原手术切口,切开后寻找病灶、拆除内固定钢板,彻底清创后,打通髓腔,采用电钻扩髓,且骨折端打磨至点状出血后冲洗伤口,消毒、调配骨水泥(40 g骨水泥+2 g万古霉素+2 g阿米卡星),调配完毕后采用骨水泥填充骨髓,并将骨折断端1~2 cm处包裹,同时采用钢板固定,塑形后使用冰生理盐水冲洗,待骨水泥充分发热放置引流管,单层缝合。二期手术:于一期手术后6~8周进行,予以一期手术相同的麻醉方法,指导患者取俯卧位,沿髂骨后缘作一弧形切口,切开后根据患者骨缺损长度,取适量中间松质骨,对侧采用相同的方法取等量的松质骨,操作完毕后采用骨蜡封闭骨床、缝合切口,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后沿原入路切口,直至骨水泥表面覆盖软组织,保护骨水泥表面灰白纤维膜组织,取出骨水泥,检查骨床、清理髓腔,骨断段去皮质化后采用生理盐水和碘伏清洗,再将之前取出的松质骨剪成3 mm×3 mm小块,置入骨折断端纤维包囊内,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对照组予以骨移植治疗。参考观察组一期手术方法彻底清创,待清创、冲洗结束后检查伤口有无出血点,估算植骨量,并采用无菌敷料暂时包扎,其次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参考观察组取髂骨骨板内松质骨头,待松质骨取出完毕后再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患肢消毒、铺巾,骨折端去皮质化后,将松质骨置入髓腔,留置引流管,单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膝、踝Lowa评分 评估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的膝、踝Lowa评分,Lowa踝关节评分标准:分别从功能(0~40分)、疼痛(0~40分)、步态(0~40分)、活动度(0~10分)四方面进行评估,以得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4]。Lowa膝关节评分标准:分别功能、疼痛、步态、活动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得分为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 分为可、<69 分为差[5]。

1.3.2 炎性指标 对比两组术前,术后4周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沉降率。于上述时点抽取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RP、PCT,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WBC、血沉采用LH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检测。

1.3.3 并发症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髂后取骨处感染、钢板固定架钉道感染、钢板固定架松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本次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类变量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踝Lowa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膝、踝Low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踝Low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踝Lowa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膝、踝Low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膝Lowa评分踝Lowa评分术前 术后3个月 差值 t值 P值 术前 术后3个月 差值 t值 P值观察组(n=32) 35.12±2.52 87.52±9.69 52.40±7.17 29.605 <0.001 41.49±5.11 87.62±10.45 46.13±5.34 22.433 <0.001对照组(n=32) 35.18±2.47 72.02±6.25 36.84±3.78 31.011 <0.001 41.52±5.08 70.05±7.96 28.53±2.88 17.091 <0.001 t值 0.096 7.604 10.860 0.024 7.566 16.410 P值 0.924 <0.001 <0.001 0.981 <0.001 <0.001

2.2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PCT、CRP、WBC、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PCT、CRP、WBC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慢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炎性指标比较(±s)

组别 PCT(μg/L)CRP(mg/L)术前 术后4周 差值 t值 P值 术前 术后4周 差值 t值 P值观察组(n=32) 7.82±2.18 0.85±0.11 6.97±2.07 18.063 <0.001 75.85±12.62 19.21±3.21 56.64±9.41 24.605 <0.001对照组(n=32) 7.80±2.12 2.46±0.25 5.34±1.87 14.515 <0.001 75.88±12.60 30.25±5.52 45.63±7.08 18.764 <0.001 t值 0.037 33.345 3.305 0.01 9.78 5.289 P值 0.97 <0.001 0.002 0.992 <0.001 <0.001

表3(续)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针对该病发病机制,本文认为控制炎症和骨重建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关键。但两者关系相互影响,如控制炎症,则需彻底清创,而清创过于彻底又会增加骨重建难度[6-7]。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Masquelet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具有较为显著效果。该术式分为两期进行,如第一阶段主要是在骨缺损处填塞骨水泥,且通过充分包裹骨折断端诱导假膜形成;第二阶段则是在术后6~8周进行,通过将自体松质骨置入包壳内,包裹骨折断端,促进骨重建。也有研究建议采用骨移植治疗[8]。与Masquelet技术不同,只需一期完成。但经实践发现,其疗效欠佳。纪振钢等[9]研究结果显示,经骨移植治疗的对照组,出现10例骨重建失败,并且术后早期有5例患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说明自体骨移植技术效果不理想。

为了进一步佐证Masquelet技术与骨移植治疗的效果,本文选取64例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上述两种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踝Low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Masquelet技术的效果更为显著。其中,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主要取决于骨愈合程度。虽然上述两种手术方法均是取自体骨进行重建,但骨移植术中因无骨水泥填充骨髓,受彻底清创的影响,极易发生骨吸收、坏死等情况[10-11]。另外,移植骨因无纤维膜组织的保护,极易出现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死亡,而死亡的成骨细胞不仅不具备成骨能力,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破骨细胞,加快骨吸收,影响骨愈合[12-13]。

Masquelet技术正好与骨移植术相反,在一期手术中能够利用清创术纠正移植骨区合并症,为二期非血管化骨移植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其骨愈合率更高,骨缺损邻近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恢复也更好[8]。另外,在炎性指标比较中,发现观察组术后炎症控制更好。其中,PCT为评估细菌感染的早期指标;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当其受到炎症刺激,可经肝脏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大量产生,且其表达量会随着感染严重程度而上调[14]。CRP由肝脏合成,临床将其作为反映炎性损伤程度的特异性指标。WBC水平的上升表示机体出现损伤或感染。血沉也是一种炎性指标,其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成正比。基于上述炎性指标分析,术后4周,观察组PCT、CRP、WBC均低于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慢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PCT、CRP、WBC、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明显下降,可能与调配骨水泥中加用了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等药物有关,通过抑制细胞膜上转肽酶活性,影响细菌壁胎聚糖形成,发挥抗菌作用;同时也能阻止肽聚酶的转肽作用,发挥杀菌效果。

综上所述,Masquelet技术与骨移植术相比,前者效果更为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并且能减慢血沉,降低WBC、CRP及PCT水平。

猜你喜欢
清创感染性炎性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清创方法在老年压力性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77》
两种清创方法治疗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观察
中医外治疗法在糖尿病足溃疡中运用心得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