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

2022-07-01 01:59井红洋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井红洋

摘  要:现在,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持续发展,除了加快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推动建筑业的质的发展,建筑技术的发展更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相应增长的需求。同时,框架结构的具体设计中存在着相对不完善的部分,不仅影响其施工进度,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结构框架的具体施工质量,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持续改进设计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探索以及有效改进相应的施工工艺,使建设工程质量加以改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框架结构工程概述

框架工程是将梁柱组成的框架与刚体或铰链连接进一步有效形成的承重体系,共同承受建筑施工过程中梁柱使用时产生的水平以及垂直荷载方面的结构情况。在建筑工程的进一步施工过程中,多采用框架结构的优势更加明显。主要是框架结构的空间分隔比较灵活,项目楼层也可以随意布置,自重框架结构本身重量轻,该材料也可以存储。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更易于标准化和精加工,可进一步缩短工期,综合性能强,刚度高,抗冲击性能好。框架结构的结构形式可以不断变化,最常见的是单层和多层结构。包括加气混凝土、空心砖等。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常用的结构,结构使用较为方便,目前按施工形式可分为现浇式、拼装式和整体拼装式三种,工厂广泛使用的形式是预制和完全组装,因此可以应用于大型项目。框架结构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广泛使用,最大的优点是空间可以合理划分,划分方法更加灵活,所用的建筑材料比常规结构少。同时,在项目中框架结构的使用,可有效地安排整个建设项目的平面图,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此外,可以采用更标准的方法来妥善处理框架结构的组成部分,加快施工速度,尽快完成施工。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优势更加明显,便于梁柱截面尺寸控制,提高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2.1钢筋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框架施工中钢筋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结构整体质量和延展性。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全面、充分地了解建筑工程基本情况,以此为基础做好钢筋焊条的合理选择,从而保证钢筋焊接质量符合标准,避免发生延期等问题。在钢筋结构焊接过程中需要良好地衔接各个材料,在实际施工中要注意避免弯折,避免降低钢筋结构的稳定性和质量。施工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合理存放钢筋结构,避免发生严重的质量问题,对后续施工过程产生不良影响,要坚持以施工规范标准为指导规范地完成施工作业,将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全面提高。

比如在建筑钢筋施工中工作人员可以从3个环节细化处理钢筋结构,通过合理选择材料、焊接或者绑扎钢筋、下料优化控制将结构稳定程度提高。为了避免发生掉落或者遗失的情况,要在固定的、安全的地点存放钢筋等材料,暂时固定材料避免发生倾覆等问题。在焊接前,焊接人员要检查焊接设备的运行状态,在焊接试验合格后开始进行各个钢筋的焊接,并且抽样检查结果,按照标准要求控制焊接质量,保证牢固地连接钢筋材料。在下料中,要重点控制好下料余量,在施工前将下料余量确定好。

2.2模板施工技术

楼层负荷分析对于建筑构架施工意义深远。施工因素形成的负荷和楼层整体重力因素负荷是主要两种形式的楼层负荷,通过利用多层模板支架能够有效转移两种类型的负荷。通过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施工后续阶段要充分养护楼板,确认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作业,所以工作人员要注意细致地检查楼板的质量情况,对楼层荷载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如果荷载较大超出架构承受范围则要及时采取处理办法。

在模板施工中,技术人员要做细致地测量楼层整体标高,保证测量精度,同时要注意避免光线等因素对标高的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很多技术人员为了提高测量准确性采用标定的方法,并且通过审核明确定位具体结果,做好相关结果的详细记录。在基础模板安装中,要严格遵守设计方案,按照≤3mm的标准控制垂直度偏差。如果施工环节垫层和模板之间空隙较大那么需要关注在灌浆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渗漏问题,可以在灌注前用水泥砂浆处理缝隙部分避免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此外,工作人员要加强了解模板整体结构施工中荷载问题,尽量将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提高,保证安全顺利地完成后续施工作业。施工人员在混凝土強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后可以陆续开展拆模工作。在拆模时,要严格遵守先非承重部分后承重部分的顺序拆模,并且清洁模板,做好模板养护以备再次使用。

2.3混凝土工程技术

混凝土工程是建筑框架结构中最为重要的分项工程,可以说框架结构梁柱支撑系统的质量和强度乃至整体框架结构的安全性直接取决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为此,要严格落实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第一,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

在选择混凝土材料前需要深入调查市场情况,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材料质量,并且做好入场抽样检验,仔细核对水泥等材料的生产日期、合格证书。

第二,科学配置混凝土材料。

施工单位要通过配比试验科学地确定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做好石子、水泥、砂等材料掺加量的严格控制,合理添加外加剂。如果是使用预拌混凝土那么需要客观评估生产厂家的综合能力,对运输距离、厂家资质、生产能力等进行综合考虑,确认预拌混凝土的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和运输时间。

第三,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阶段要坚持连续性原则,尽量避免中途暂停浇筑。施工人员要注意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明确混凝土材料是否存在离析、泌水等不良问题。在浇筑中,要根据不同部位严格控制浇筑的方式和厚度。比如在柱的浇筑过程中要先用减半石子混凝土填筑底部5~10cm厚度,然后分层浇筑并且振捣。如果是3m以内的柱体可以直接浇筑混凝土,对于超过3m的柱体需要设置不超过2m的多段串筒,采用分段浇筑施工方式。

第四,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通过振捣提高其密实度。在振捣中,通常采用人工手持振捣棒的方式。施工人员要注意振捣时避免触碰预埋件和钢筋结构,在振捣时深度要控制在50cm以内。为了进一步提高振捣质量,可以在下面适当敲打模板保证混凝土顺利落下。对于钢筋密集部位要注意严格控制振捣力度和深度,以免触碰钢筋导致其发生位移。

2.4变形缝施工技术

建筑物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受到外部冲击、外部压力发生变形等不良问题,甚至导致开裂,破坏建筑整体结构,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为此,可以合理设置变形缝保证建筑结构安全。

在施工前,工作人员首先要清理干净缝隙内的杂物,将其中的垃圾彻底地清除,同时要保证技术交底详细全面,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工作内容。在板柱、构件等浇筑过程中先要做好水平和竖向保温带的合理预留,镶嵌和缝宽一样的板。采用防水处理后可以安装外侧扣板,保证其安装牢固性。

3结束语

如今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已经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该结构的应用可以有效将建筑工程结构强度、整体稳定性提升。在未来发展中,技术人员要不断改进创新,进一步提高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

参考文献

[1]曹钉.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风,2020(12):125.

[2]陈浩然.试探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农家参谋,2020(5):81.

[3]戴宜斌.论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15):27,29.

[4]王华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砖瓦,2020(6):155-156.

[5]吴永波.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措施[J].居舍,2020(23):71-72.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改变使用功能的框架结构加固后抗震分析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框架结构极端条件下连续性倒塌的综合防范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