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工环地质灾害中的问题、防治对策

2022-07-01 01:59黄士进黄维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工山体泥石流

黄士进 黄维

摘  要:本文将从概述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展开,分析水工环地质技术,进而探讨如何有效防治水工环地质灾害,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水工环地;地质灾害问题;防治;

引言

在党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地质灾害治理的今天,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分析

1.1 地震灾害

我国属于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比如地震灾害。对地震灾害发生情况予以深入地调查分析,了解到造成地震灾害发生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地质变化所引起的,另一种是人工活动所引起的。而90%以上的地震灾害都是由于人工活动所造成的。主要是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建筑建设等,需要改变地质结构,伴随着地质结构的变化,那么地下很可能出现活动带断裂的情况,进而多条活动锻炼带交互交叉,那么地震发生概率将会大大增加。而地震一旦发生,将会导致周边环境遭到巨大破坏,比如生态环境系统被破坏,区域内建筑物损毁,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高度重视地震灾害,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治该地质灾害是非常必要的。

1.2 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形地貌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陡峭斜坡部位时常发生此类灾害。究其原因,主要是山体结构发生改变,土层松动,加之雨水冲刷,会出现崩塌、滑坡或者泥石流灾害,给周边环境带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样,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工活动有很大关系。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在山体周边进行工业厂房建设,那么会破坏山体坡度,伴随着山体坡度的增加,很可能就会出现滑坡现象,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其他现代化工程建设则可能造成泥石流、崩塌等灾害发生。

1.3 地面塌陷灾害

人工活动的实施也可能诱发地面塌陷灾害发生。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讲,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是地表土质结构受人为干预,导致其内部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地表变化,即塌陷。通常情况下,造成地面塌陷灾害发生主要人工活动是煤矿开采。为了能够满足我国煤炭应用需求,也为了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往往会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地质勘查,确定煤矿带,进而对地下煤炭资源加以开采,而开采作业后未能对采空区予以回填处理,那么诸多采空区的出现,将会导致山体结构发生变化,使之稳定性大大降低,相应的崩塌或者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增加。

2 水工环地质灾害问题的防治措施

2.1 水工环地质技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水工环地质技术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可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之中的水工环地质技术类型较多,具体表现为:

(1)GPS技术。目前国内GPS技术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了,该项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之中并且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将GPS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防治之中,可运用其监测功能,对区域地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获得精准度较高的监测数据,从而掌握地质结构变化情况,相应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能够确定地质灾害发展情况,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提供参考依据。

(2)地质雷达技术。地质雷达技术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地质灾害探测之中,能够将电磁波传至地下,如若这一过程中碰到障碍物,那么电磁波将返回地面,通过观察分析电磁波振幅和频率,掌握区域地质结构,进而判断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地质雷达技术具有探测速度快、探测准确性高等特点,应用此项技术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区域地质是否存在裂缝或者塌陷等问题。

(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应用将计算机技术与图像信息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形成关于地质结构的图像,方便相关工作人员更加准确地分析区域地质情况。所以,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之中应用也非常广泛。

2.2 防治措施

(1)地震灾害防治

对以往国内所发生的地震灾害事件加以分析,地震灾害的破坏性非常大,不仅会使得区域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还会导致区域内建筑倒塌、水文结构变化,甚至再次诱发水灾。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人类正常活动不受到威胁和侵害,需要重视地震灾害的防治,有效利用GPS技术、遥感技术等先进的水工环地质技术来检测区域地质结构变化情况,对所掌握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预测地震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诱发的原因,以此为参考依据,提出防治地震灾害的管理措施,尽可能地规避地震灾害。

(2)崩塌滑坡泥石流

为了能够有效地防治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在具体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過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正确认识到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与人工活动有直接的关系。进而在具体审批工程项目之前,要求建设方能够对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客观地分析工程建设是否会破坏地质结构,是否会诱发崩塌、滑坡或者泥石流等灾害。保证所落实工程项目不会给地质结构带来较大危害。另一方面,需要有效运用水工环地质技术来构建预警检测系统,对区域地质进行有效监测,判断崩塌、滑坡或者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概率,进而做好相关防治措施,比如山体坡度加大,滑坡灾害发生概率较大,应当利用水工环地质技术来检测山体,掌握山体结构变化情况,规划落实山体结构防治工程,通过工程施工,提高山体结构的稳固性,避免滑坡事故的发生。

(3)地面塌陷防治

地面塌陷防治方面,则要求我国开采企业能够在具体展开开采业务之前科学合理布局,合理开采,并且在开采作业后需要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处理,减少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

3 结束语

经过本文分析,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较高,而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应当高度重视水工环地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精准地检测地质变化情况,预测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进而实施有效防治措施,降低灾害发生率,促进我国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涛.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常见问题及其强化策略[J]. 中国科技投资,2019(18):64,155.

[2]李梦舟. 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J]. 建材与装饰,2021,17(28):138-139.

[3]曾嵘,宾楒源,曾慧敏. 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2020(11):233-234.

猜你喜欢
水工山体泥石流
水工环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初探
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办法探究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探究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GPS、RTK的技术应用
泥石流
机械班长
浅谈水工建筑地下结构抗震特点及方法
夺命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