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构建

2022-07-01 01:59赵迎楠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7期
关键词:标准化水利工程评价

赵迎楠

摘  要:随着我国水利行业的迅猛发展,水利工程关乎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我国地域广阔,但水资源分配不均衡,兴建水利工程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并承担改善水环境、防汛减灾等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引言

水利工程一直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许多水利工程在运行期内存在运行维护资金不足、运行主体责任不明确、维护管养措施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水利部提出“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后,监督管理工作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水利行业强监管,重视的是过程管理,水利工程的过程管理就要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必须做到标准化,只有实现标准化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强监管”。

1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概述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包含从思想形成到技术方法应用的整个过程,分为总体要求、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三个部分。从总体要求中把握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从基本理论中理解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和发展方向,从技术方法中掌握如何开展标准化创建等问题。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理论体系。整体而言,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由总体要求、基本理论、技术方法三部分组成。其中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指导思想是指导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的主导思想,体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总体方向,基本原则指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必须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为标准化管理提供基本遵循。建设目标则为标准化管理创建期待达到的预期目标。基本理论是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三元理论、标准化金字塔两个方面内容,其中三元理论指导标准化工程运行安全、效益充分发挥、环境整洁美观等“三大目标”的协调发展,标准化“金字塔”阐述标准化管理创建的过程与发展方向。技术方法包含基本步骤、创建内容、四大建设、考核监督等工作,是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实施内容。

2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现状

2.1政策和标准不清晰

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义、体系、结构、职责分工、内容、考核等相关内容缺少有力的政策和标准支撑,虽然可以借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但缺少与水利工程的融合应用,且由于安全生产的“综合性”,各类规范、标准及水利部规定、通知、要求等文件对安全生产都有相应的要求,导致安全生产标准“碎片化”,企业难以有效整合、转化自用。部分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重视质量标准化而淡化安全标准化,或者将安全标准化与绿色工地、样板工地混为一谈。

2.2规章制度缺少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部分单位机械地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未考虑其适用性,不加选择地求多、求全;制度内容脱离实际、不合理,不同制度之间无衔接,缺少相互配合或者内容矛盾、冲突,制度体系缺少统一标准和协调,实际可操作性差,执行处处碰壁。

3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理论体系构建优化路径

3.1考评方式由“企业自评”向“项目自评”转变

以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为例,企业机关范围内不存在风险作业、设备设施安装拆除等危险源,只有项目现场存着各种危险源,需要开展风险分级控制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规定,企业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应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因此,要破解水利施工企业和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脱节”及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难、执行难、落地难的问题,现有的“企业自评”的考评方式就必须改变,改为企业主导、“项目自评”,同时为减轻企业负担,将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价工作与绿色安全工地、样板工地的评定工作协同起来。加大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将项目考评结果计入企业市场信用评价档案,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不达标的企业在招投标时一票否决。

3.2技术方法

第一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需要明确管理的主要任务,做好顶层设计。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为:通过实施“五个一措施”,即制定一套标准、编制一本手册、修订一批制度、建立一个平台、落实一方责任,达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责任明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范围界定化、管理运行安全化、管理经费预算化、管理活动日常化、管理过程信息化、管理环境美观化、管理考核规范化。其中制定一套标准指制定各类工程标准化管理技术标准,使管理有章可循;编制一本手册指编制工程管理手册、操作手册和关键岗位口袋本,使管理有据可依;修订一批制度指修订和完善现有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从以人管人向以制度管人转变;建立一个平台,指建立标准化管理监督服务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痕迹化和溯源化;落实一方责任指落实工程管理责任主体,明确责任人及工作职责,理顺标准化权责,为标准化提供组织保障。第二考核监督主要包括出台考核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以及打造标准化监督与服务平台等内容。标准化管理考核评价办法是开展标准化工作必不可少的最根本办法,规定标准化创建及评价有关事宜。结合“四大建设”中的具体指标,形成标准化管理评价标准,各项指标均赋予一定分值,累加总分即为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得分,并与评价办法中的等级划分进行对比,确定工程标准化管理等级。标准化监督与服务平台应包含工程运行监管、创建验收、常态化管理等功能,需满足省、市、县以及工程管理单位逐级之间的监督与服务要求,实现标准化管理的层级化协同监管,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3.3强化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

信息平台是为工作人员建设和服务的,其核心理念是帮助工作人员以最高标准完成管理工作,并且其在操作上已经做了大量简化,方便工作人员使用。但对信息平台的维护工作仍需专业人员进行,如果维护人员的能力水平较低会严重影响信息平台的使用体验。为了更好地完成维护工作,督导人员应定期对维护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考核,采取科学的奖惩制度,使维护人员能够真正为信息平台的维护工作负责,逐步完善并提高自身能力,为水利工程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

3.4制定科学完善的使用制度

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水利信息平台使用制度,后台管理人员的登录和信息发布必须严格符合规定,规定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第一,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登录账号,尤其是具有发布消息权限的账号和密码,应由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严禁随意告诉他人。密码设置应具有一定的安全等级强度,并定期更换。第二,平台维护。信息平台的日常管理由各科室自行完成,若出现技术问题则向局信息中心申请进行维护。第三,日常更新。各科室自行负责信息平台内容的更新,并开展各科室年度评比,按规定进行奖励或处罚。第四,内容准确性。各科室必须保证发布信息的及时、准确,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结语

水利工程现代化的评价标准体系,而对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目前还比较少。运行管理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从而实现辖区内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抓重点和难点工作,真正做到“水利行业强监管”。

参考文献

[1]曾瑜,徐海飞,沈坚.浙江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21,29(5):86-90.

[2]邱志章,朱连偉,顾文钰.浙江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监督与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水利科技,2020,48(3):67-71.

猜你喜欢
标准化水利工程评价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指南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