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2-07-01 06:40周海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资本群体心理

刘 罗 周海花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刘罗1周海花2

(1.湖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2.江西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文章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及特点,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湖南某地方高校选取99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中网络成瘾群体占比12.02%,网络依赖群体占比26.77%,正常群体占比61.21%;网络成瘾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网络成瘾及其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心理资本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网络成瘾

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超过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的数字社会。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占比最多,各类互联网应用充斥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过度沉迷于网络而导致的“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在全世界的青少年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中国和其他的亚洲国家中[1]。

Young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群体每周的网络使用时间比非网络成瘾群体高达近八倍[2],在行为层面上,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会影响个体的时间管理、人际健康等正常的社会功能[3]。青少年网络成瘾会引发情绪、睡眠、学业问题和其他身心健康问题。一些青少年终日沉迷于网络社交、玩网络游戏,造成视力下降、生物钟紊乱、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还会导致考试挂科、留级、休学甚至退学,从而荒废了学业。由于长时间使用网络,网络成瘾患者的大脑神经中枢将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导致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增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胃肠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等病症。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由时任美国心理会主席的赛里格曼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提出并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者主张心理学要以人潜在的、固有的、建设性力量以及善端和美德作为出发点,从积极的视角解读人的心理现象,激发人内在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以帮助个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并获得美好生活。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和探索人的积极品质,这不仅是对人性的颂扬和尊重,而且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性反思[4]。2004年,Luthans、Youssef等人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提出了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表现在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包括四个核心成分“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和希望”,积极心理资本对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网络成瘾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充分挖掘其自身的积极心理资本以克服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成为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调查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探索高校针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湖南某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0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990份,有效回收率为82.5﹪。被试中男生120人,女生870人;大一306人、大二269人、大三275人、大四140人。

(二)研究工具

1.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选用白羽等人于2005年修订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6],量表共有19个条目,包含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戒断反应(6个条目)、网络成瘾耐受性(4个条目)、人际与健康问题(5个条目)、时间管理问题(4个条目)四个因素。其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高于53分为网络成瘾群体,46-53分为网络依赖群体,低于46分为正常群体。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

2.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量表。采用张阔等人于2010年编制的量表,该量表包含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等四个维度,共26道题,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得分越高预示个体正向心理能力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

3.数据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16.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二 研究结果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首先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进行描述统计,以了解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水平,结果如表1所示,在网络成瘾量表的得分上,时间管理问题每道题目的平均分数最高,网络成瘾耐受性每道题目的平均分数最低。通过描述统计分析还得知,高于53分的网络成瘾群体119人(占比12.02%),介于46-53分的网络依赖群体265人(占比26.77%),低于46分的正常群体606人(占比61.21%)。

表1 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描述统计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分析

为了检验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本研究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在性别变量上进行卡方检验和事后检验。结果显示,在网络成瘾的不同群体中,男女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女生中属于网络成瘾群体的比例为12.3%,属于网络依赖群体的比例为27.1%,属于网络正常群体的比例为60.6%;男生中属于网络成瘾群体的比例为10%,属于网络依赖群体的比例为24.2%,属于网络正常群体的比例为65.8%。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年级差异分析

为了检验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年级差异,本研究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在年级变量上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网络成瘾的不同群体中,不同年级之间有显著差异。大一学生中属于网络成瘾群体的比例为8.2%,属于网络依赖群体的比例为24.8%,属于网络正常群体的比例为67%;大二学生中属于网络成瘾群体的比例为13.4%,属于网络依赖群体的比例为31.2%,属于网络正常群体的比例为55.4%;大三学生中属于网络成瘾群体的比例为16.4%,属于网络依赖群体的比例为29.8%,属于网络正常群体的比例为53.8%;大四学生中属于网络成瘾群体的比例为9.3%,属于网络依赖群体的比例为16.4%,属于网络正常群体的比例为74.3%。大二和大三学生当中属于网络成瘾群体、网络依赖群体的比例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

(四)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

1.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为了探讨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积极心理资本、网络成瘾作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网络成瘾及其各维度都呈显著负相关。

表2 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网络成瘾的相关分析结果

注:*<0.05,**<0.01。

2.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将性别、年级转化为虚拟变量,对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网络成瘾进行中心化处理,使用多元回归分析考察积极心理资本对网络成瘾的预测作用(见表3)。结果表明积极心理资本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非常显著。

表3 积极心理资本对网络成瘾的回归分析

注:a1大一,0其他年级;b1大二,0其他年级;c1大三,0其他年级;d1大四,0其他年级;e0女,1男;*<0.05,**<0.01,***<0.001。

三 讨 论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群体占比12.02%,网络依赖群体占比26.77%,正常群体占比61.21%。高达38%以上的大学生存在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这样的状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一些大学生如果整日沉迷于网络,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无心学业,无法立足本职、埋头苦干,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也就都会扣错,何谈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方面,男女生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已然进入网络化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方式。笔者发现,在大学校园里,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大都会使用互联网用于聊天、交友、看电影、购物、玩网络游戏,也有用于阅读新闻、看小说、听音乐、获取网上教学资源、完成作业等。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大部分社交活动都转移到了网上。像任何新技术一样,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交流的方式,虽然在大多数临床医生看来,这并不是一种真正的上瘾,但上网时间过长造成网络依赖是很有可能的。

(三)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在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群体类型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和大三学生当中属于网络成瘾群体、网络依赖群体的比例显著高于大一和大四学生,这与张光旭、苗城、郭秀琴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究其原因,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上网的时间有时也被用来逃避无聊、缓解孤独或其他不愉快的事情。大一新生最富幻想,对人生和前途充满了希望,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生干部工作、社团活动、各种文体活动当中,因而接触网络的时间会更少。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会有更多的自主时间,那些自控力较差、学习目标与生活目标不明确的学生花在网络上的时间会更多,甚至出现网络依赖,产生网络成瘾。大四学生面临着实习、撰写毕业论文、求职就业等现实任务,学习和生活目标也更加明确,沉迷于网络上的时间相对较少。

(四)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网络成瘾及其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心理资本能够显著负向预测网络成瘾。这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得分越高,其自身心理素质越高所具有的正能量越高,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他们会用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各种压力和负性事件,其心理健康水平相应也更高[8][9]。低级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会更容易依赖于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从而失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放弃其他活动,如学习、面对面的社交或睡眠,并遭受负面后果。高积极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会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也就更不易出现强迫性上网及网络戒断反应了。

四 主要结论与相关建议

第一,本研究发现,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的网络成瘾和网络依赖群体。不管是否被归类为上瘾,过度使用网络都是有害的。它会损害大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或工作中表现不佳。过度的网络消费也使人们难以正常沟通或控制自己的情绪。随着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花在与网络无关的活动上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而这是以牺牲与朋友、老师和家人的沟通和交流为代价的。建议地方高校积极并充分地利用优秀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大学生早睡早起、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足够的身体锻炼、享受户外活动、花更多的时间参加到线下的社交活动当中来。

第二,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地方高校应当加强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建立不同发展辅导模式,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宣传正确的网络使用方法,普及过度使用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给予学生充分尊重,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并培养优秀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来规范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珍惜当下美好的大学生活,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三,地方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能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根据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地方高校应大力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发挥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地方高校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对于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学会理性面对网络依赖和成瘾,从而正确使用网络也大有裨益。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学生对自身的网络使用不当问题往往会投入较多关注,却忽视了自身的优势和所具备的积极心理能量,地方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辅导服务,设立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团体辅导室、心理成长辅导室等来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降低网络成瘾带来的危害,弘扬青春正能量。

[1]刘丹霓,李董平.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自我弹性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检验[J].心理科学,2017(6):1385-1391.

[2]Young,K.S..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1998(3):237-244.

[3]张锦涛,陈超,王玲娇,等.大学新生网络使用时间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心理学报,2014(10):1521- 1533.

[4]崔丽娟,张高产.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心理科学,2005(2):402-405.

[5]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58-64.

[6]白羽,樊富珉.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99-104.

[7]张光旭,苗城,郭秀琴.医学专业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网络依赖的相关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9): 54-58.

[8]刘罗,李美仪,欧芯露,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领悟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7):61-62.

[9]刘罗,周海花,詹桢,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8(127):144-146.

2021-10-12

2020年湖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GGZX04);2020年湖南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KYJ2020040);2021年永州市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ZSK2129)。

刘罗(1989-),男,湖南双峰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测评与人力资源开发。周海花(1991-),女,湖南东安人,博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

G44

A

1673-2219(2022)02-0094-04

(责任编校:呙艳妮)

猜你喜欢
资本群体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心理感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