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外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综述
——基于WOS核心文献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2022-07-02 02:30刘桂宏郭文斌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保教早教儿童

刘桂宏,郭文斌

(1.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伊宁 835000;2.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陕西西安 710062)

一、前言

婴幼儿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抓住教育契机并给予其高质量的儿童早期保教有助于开发儿童潜能,并为其终身教育奠定基础。21世纪以来,国际经合组织就各成员国儿童早期保教政策导向与实践展开大规模调研,并先后出台了强势开端系列报告。2020 年OECD 出版了“为3 岁以下儿童提供优质的早期保教服务——源自2018 年强势开端调研结果”[1]。这表明,儿童早期保教已经成为国际学前教育关注的焦点。基于政策的支持与导向,近年来国际学者纷纷以儿童早期保教为主题开展研究。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生命全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自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推行以来,儿童早期保教也成为社会公众热议的焦点。

通过对来自CNKI 数据库中的一百多篇高被引核心文献进行共现聚类分析。发现了国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主题主要包括:儿童早期托育公共服务体系;儿童早期的家庭养育与社会公育;儿童早期教师专业化;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的借鉴。儿童早期托育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的研究聚焦于借鉴国外经验及我国儿童早教的历史经验。儿童早期的家庭养育方面聚焦于农村地区及二孩家庭养育的现状调查;主要从早教机构、社区及幼儿园探究儿童早期的社会公育。儿童早期教师专业化方面主要调查我国早教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的现状,并借鉴国外的经验。也有研究聚焦于国外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的借鉴。国内部分研究关注借鉴国外儿童早期保教的研究成果。国内也有聚焦于探究国内外儿童早期保教的研究综述。例如,梅林晨从历史的视角探究了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0-3岁儿童早期保教实践[2]。张晓梅等人比对国内外0-3岁儿童托育服务体系及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研究[3]。

基于已有研究,本研究探究国内外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热点主题并关注儿童早期保教未来的研究趋势。本研究主要采用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 探究21 世纪国外儿童早期保教的研究概况、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并为我国未来儿童早期保教研究以及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的研究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搜索的时间范围确定在2000 年至2020 年区间,文献类型选择论文,语种设定为英语,以“care and education of infant and toddler”与“prekindergarten children’s care and education”为主题;剔除医学类和经济类文献及重复文献,截止2021年1月9日共收集有效文献217篇。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工具为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等开发的Cite Space 软件。该软件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可以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及学科前沿等。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搜索与儿童早期保教相关的研究文献。秉承的筛选原则如下:其一,Web of Science权威数据库中的核心数据库中2000年之后,近20年的研究文献;并将关键词锁定于0-3岁儿童早期保教,或是婴儿与学步儿早期保教;其二,剔除教育学及心理学之外其他学科的研究;剔除重复的研究文献。

第二阶段,运用CiteSpace5.7.R2 可视化软件对儿童早期保教的研究作者、区域分布、研究机构及引文文献进行共被引分析,并选择共引用比较高的文献进行分析。探究研究作者共被引情况以了解儿童早期保教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共同体;探究区域共被引情况以了解儿童早期保教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探究引文文献的共被引情况利于理清儿童早期保教领域的核心文献及作者。

第三阶段,对儿童早期保教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及时区视图分析。首先,筛选出高频关键词,即中介中心性都大于0.01 的关键词。运用LSI算法对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选择Q值大于0.3,且其S值大于0.7的聚类模型。根据聚类情况与高频关键词,概述出儿童早期保教的热点研究主题。通过分析关键词共现的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突现词(Brust Detection)及突现性较高的被引文献,分析21世纪儿童早期保教的前沿演进。

第四阶段,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对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热点主题以及前沿研究演进进行解读和分析。这些研究文献都是从三个聚类的每个聚类中选择中心性为0.1 以及以上的研究文献,以及共被引用频次及中心性都比较高的作者的相关系列研究。

三、儿童早期保教的研究概况

(一)研究作者的分布情况

探究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的主要研究作者可以厘清该领域具有较高学术贡献的核心作者。核心作者及其主要研究主题构成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未来研究方向。

在Cite Space中选择“被引作者”选项,对其进行共被引作者合作网络分析。中心性在0.1左右且被引频次较高的作者如表1所示。他们都是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主要作者且在儿童早期保教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被引频次排名前四的分别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马什伯恩(Mashburn AJ)、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哈姆斯(Harms T)、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系的卡罗莉·豪斯(Carollee Howes)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黛安·麦尔(Diane M.Early)。马什伯恩的研究方向是改进师幼互动与儿童发展结果的关联,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影响。哈姆斯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儿童早期保教环境的测评工具的开发及培训。卡罗莉·豪斯热衷于探究学前课堂质量与儿童学业成绩关联等方面的研究。黛安·麦尔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儿童早教教师的职前教育与职后的专业发展及培训。

表1 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主要作者

(二)研究国家的分布情况

为了解儿童早期保教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国家,在Cite Space里选择“国家”为关键节点分析源自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研究文献。结果如表2 所示,按照发文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英格兰、荷兰、德国、挪威、加拿大。按照中介中心性值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荷兰、德国、挪威、美国、英格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综合发文量和中介中心性,美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这四个国家在儿童早期保教研究中均具有较大影响力。

表2 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主要国家

(三)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

选择“机构”为关键节点对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儿童早期保教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机构。结果如表3 所示,发文量在4 篇及以上的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卡罗莱纳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麦格理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这些机构在儿童早期保教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弗吉尼亚大学的中介中心性为0.04,卡罗莱纳大学的中介中心性为0.05。这表明这两所大学在该领域研究的影响力最高,引领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通过知识图谱中节点间的连线可知,弗吉尼亚大学与卡罗莱纳大学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但尚未形成较广泛的合作网络。

表3 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主要机构

四、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前沿演进

关键词是对某一研究领域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提炼。使用Cite Space 软件对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词频统计及共现聚类进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

(一)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热点主题

对WOS 核心合集数据库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及共现聚类分析。国际儿童早期保教领域高频关键词共现图如图1 所示;按照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整理如表4所示。

图1 国际儿童早期保教领域高频关键词共现

从表4可以看出,除去相近高频词,如先学前期、教育、保育、儿童保育、儿童早期教育。质量、课堂质量、保育质量、入学准备、语言、学业成绩、教师、专业发展和师幼互动反映了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主要内容;且这些高频关键词的中介中心性都大于0.01,这表明这些关键词节点在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网络处于重要地位。

表4 国际儿童早期保教领域的高频关键词

运用LSI算法对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6个聚类。其Q值(聚类模块值)为0.46,大于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其S 值(聚类平均轮廓值)为0.83,大于0.7,意味着聚类令人信服。根据聚类情况与高频关键词,将其归为三个研究主题,即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概述、儿童早期保教质量与儿童入学准备、儿童早期教师专业发展,如表5所示。

表5 国际儿童早期保教领域的研究主题与聚类

1.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概述

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是政府制定者、家长、早教工作者等参与、设计及提供儿童早期保教服务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两方面。

第一,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界定。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是一个主观的、基于价值的、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至今,儿童早期保教质量尚未有一个全球公认的界定。2002年,儿童早期保育研究网络通过将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结构特征(结构质量)与近端过程(过程质量)及儿童社会和认知结果(结果质量)联系起来,并阐明这些质量因素的关系[4]。儿童早期保教结构质量是较远端的质量指标,例如儿童与工作人员比率、小组规模和工作人员资格认证等等;与政府的资助及教育和卫生政策相关。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则是更近端的质量指标,涉及早教工作人员和儿童的互动,儿童与空间和材料的互动,儿童同伴互动以及工作人员和父母间的互动等。儿童早期保教结果质量关涉婴幼儿学习与发展。

学者们普遍认同儿童早期保教的结构质量、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认同儿童保教结构质量对其过程质量的影响。哈姆雷与皮安塔[5]、汤姆森和帕罗[6]、劳肯等人[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儿童早期保教结构质量对其过程质量的影响。例如,儿童保教结构质量中工作人员的正规教育、培训与交流影响其过程质量。也有研究发现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中的一些指标,如教师与儿童互动质量与课程等对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结果产生了影响[8]。

第二,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测评。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测评是其质量提升议程中主要组成部分,也为政策制定者、儿童早教中心管理者、早教教师及家长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测评儿童早期保教结构质量和结果质量比较容易,可以通过查询大平台数据统计,并结合运用信效度较高的问卷、测验及访谈等方法调查。但是,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涉及一些动态与可变的要素,故而其测评比较困难。用于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测评工具种类繁多,比如《婴幼儿环境等级量表修订版》(Infant/Toddler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Revised Edition)、儿童早期课堂观察措施(Early Childhood Classroom Observation Measure)、儿童早期环境评估量表修订版(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al Rating Scale-Revised)、儿童照顾者互动量表(Child Caregiver Interaction Scale)及课堂评估评分系统(The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简称CLASS)。目前,由权威机构开发,儿童早期保教实证研究使用频率较高且有较高认可度的是CLASS,它是一种旨在评估学前课堂质量的观察工具。CLASS主要测评的三个方面质量包括:情感支持(包括积极的氛围、消极的氛围、老师的敏感性、尊重学生的观点),课堂组织(包括行为管理、生产率、教学形式)和教学支持(包括概念的发展、质量反馈、语言建模)[9]。

即使运用权威的测评工具,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测评的有效性仍然有待斟酌。凯伦·索普等人认为,测评时间、观察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可能会造成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评估结果的偏差。结果显示,上午8 点至下午4 点期间儿童早期保教的教学组织和情感支持普遍下降;在一天结束时情感支持有所恢复。观察以小组形式开展的数学和社会科学等活动时,CLASS评分较高;而观察进餐、体育锻炼和过渡环节时,其CLASS评分较低[10]。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的测评通常是观察者在某个时段对教师的言行,师幼的互动及教室环境的概括性评估。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班级中儿童的构成也会影响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测评的有效性。例如,班级中残疾儿童的比例[11],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比例[12],来自社会经济背景较低儿童的比例[13]等都会影响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测评得分。

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测评工具仍然存在局限:其一,观察的次数、时段等都会影响了解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信效度;其二,较难了解到每个儿童独特的早期保教经历;其三,已有的测评工具通常适用于政府资助的正式早教中心,是否适用于非正式环境早教质量评估有待斟酌。

2.儿童早期保教质量与入学准备

高质量儿童早期保教有助于儿童做好入学准备,为其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师幼互动是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的组成部分,与儿童入学准备密切相关。布里奇特·哈姆雷等人[14]和莱瓦等人[15]的研究证明高质量师生互动能预测学前儿童语言、写作及算术成绩。豪斯等人[16]与马什本等人[17]的研究表明,师生互动质量与学前儿童社会成就的关联。高质量的儿童早期保教更有助于应对因贫困给婴幼儿认知、情感、行为及入学准备带来的风险和威胁。玛格丽特·伯钦纳等人的研究发现高质量师生互动预示着儿童较高水平的社交技能和较低水平的行为问题[18]。

也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保教质量对儿童未来的数学和语言成绩及社会性的影响较小[19]。这表明,儿童早期保教质量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有一定阈值范围。扎斯洛等人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儿童早期保教质量达到或高于某个(较高)水平(即阈值下限)时,儿童才可能开始受益;另一种是儿童早期保教质量超过阈值上限,质量水平提高对儿童发展结果不产生影响[20]。

3.儿童早期保教质量与早教教师的专业发展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报告发现,教师素质是高质量儿童早期学习计划中最一致的强有力预测指标[21]。在家庭托育及早教中心,早教教师参与较多职前培训且具备较高职前资质等特征都与教师较高水平的教学组织及互动有关。可见,专注于早教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早教教师的职前资格及其与0 至2 岁儿童间的教学互动之间有很强的关联[22-23]。学者们普遍更关注围绕高质量儿童早期保教,开展提升早教教师的关键教学和互动技能等方面的在职培训。当在职培训涉及儿童早期保教内容时,其专业素养与师幼互动质量的关联性更强。哈姆雷等人与富金克等人认为,早教工作者的在职培训及专业发展项目始终与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中的师幼互动密切关联,并主张在职培训课程中加入与师生互动相关内容[24-25]。苏珊·诺曼的研究发现以实践为基础的专业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的语言和读写水平,进而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26]。

早教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有助于提升其专业素养。但是,早教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其过程质量及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结果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二)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前沿演进

本文结合关键词共现的时区视图(Timezone View)、突现词(Brust Detection)及突现性较高的被引文献共同探究21 世纪以来不同时期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热点演变进展情况。突现性高的节点意味着这些文献在相应的时间区间里受到格外关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学科在相应时间区间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27]。时区视图着重于描述儿童早期保教研究领域随着时间的演变趋势。突现词反映某一领域研究文献中被引文爆发影响强度较高的关键词。二者的结合利于探究某一时期研究的热点主题。结合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时区视图(如图2 所示)和10个突现关键词,21世纪以来不同时期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热点如下:

图2 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时区视图

2000 年国际关注儿童早期保教研究。21 世纪以来,OECD先后发布了《强势开端:早期保育与教育》(2001 年)和《强势开端Ⅱ:儿童早期保育与教育》(2006年)。这两个文件明确指出儿童早期保教是国家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且需推进儿童早期保教的专业化。

自2014 年起儿童早期课堂质量及其学业成绩的关联成为研究热点主题。课堂质量作为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中的重要部分能够预测儿童的学业成绩。这也是各国政府聚焦于提升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缘故。例如,OECD 发布了系列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报告:2012 年,OECD 发布《强势开端Ⅲ:儿童早期保教质量工具箱》;2015年,OECD发布《强势开端Ⅳ: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监测》。

2012 年至2015 年期间开始关注前学前阶段教育与儿童入学准备。已有大量研究表明,优质的婴幼儿保教对其今后在学校的表现产生重大影响。立足于消除因贫穷等不利条件带来的不良影响。2019年OECD《帮助婴幼儿学习和成长》报告(Helping our youngest to learn and grow)。关注儿童入学准备涉及到幼小衔接的报告,如2017年OECD发布的《强势开端Ⅴ:幼小衔接》。

2017 年聚焦于早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已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保教的过程质量中的师幼互动能够预测儿童的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师幼互动中早教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其职前教育及在职培训相关联。例如,2018 年和2019 年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拟定了《早期教育者专业标准和能力公开草案》,美国各州也先后开展早期教育者专业标准及能力体系构建。

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研究以国际政策为导向,并紧扣当前儿童早期保教的社会热点问题。随着时间的推进,国际儿童早期保教的研究热点主题从宏观层面的儿童早期保教概述逐渐转向中观层面儿童早期保教质量与入学准备的关联,进而再聚焦到微观层面儿童早教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影响。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第一,比较有影响力的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主要作者以美国高校的学者居多。美国、澳大利亚、英格兰等国家在儿童早期保教研究发文量及学术影响力中居于主要地位。发文量较多的机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大学及澳大利亚麦格理大学,且形成较广泛的合作网络。

第二,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热点主题聚焦以下方面:21 世纪以来,近20 年学者们普遍关注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相关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儿童早期保教质量包括:结构质量、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要了解儿童早期保教结构质量和结果质量水平可通过信效度较高的问卷、测验及访谈等进行调查。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的测评比较困难,目前,使用频率较高且有较高认可度的是CLASS 这个观察工具。早教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是提高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儿童早期保教质量与入学准备,研究者对于儿童早期保教质量对儿童未来学业成绩及社会性的影响意见不一致。这表明,儿童早期保教质量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学业成绩及社会性的影响有一定阈值范围。

第三,2000年至2020年儿童早期保教研究的前沿演进如下。21世纪初,关注儿童早期保教研究;2012年至2015年期间关注儿童早期保教质量与儿童入学准备;2017年聚焦于早教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二)未来研究展望

1.多个利益相关者共同构建儿童早期保教质量体系

2019 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始0-3 岁儿童早期保教体系的构建。可以借鉴国外的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三个维度: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儿童早期保教的结构质量的保障主体主要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保障主体主要是早教机构的管理者与早教教师,儿童及其家长;儿童早期保教结果质量保障主体主要涉及政府及相关部门、早教机构及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社会机构等。未来研究应从0-3岁儿童早期保教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例如,政府、早教机构、婴幼儿家庭、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相关社会组织及协会等)的视角关注0-3 岁儿童早期保教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测评的改进与发展功能

我国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测评是保障儿童早期保教有效性的必要措施。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测评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实用性将是关注的焦点。儿童早期保教的结构质量及结果质量的测评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获得。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的测评工具有一定局限性,未来的研究也应注重开展纵向的追踪式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测评。

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测评功能除了筛选,更应突显出不断提升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的改进与发展功能。早教工作者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他人,是每个儿童的学习与成长的见证者与支持者。未来研究应探究工作者如何参与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测评体系的构建,并通过测评工具改进儿童早期保教的过程质量。

3.儿童早期保教质量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阈限值

未来研究应聚焦于儿童早期保教质量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机制及其阈值范围。儿童在入学准备方面的优势是验证儿童早期保教质量的重要方面。但是,仍需继续探究儿童早期保教质量中的哪些关键因素的提升会对儿童入学准备产生积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影响的时间或是程度方面的界限及阈值。

4.聚焦于师幼互动质量提升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

国外已有研究表明,儿童早期保教过程质量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早教教师与婴儿的互动质量。围绕提升师幼互动质量的早教教师的关键教学和互动技能等方面职前教育及在职培训能够保障及提升儿童早期保教质量。未来研究应聚焦于职前教育中提升准早教教师的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以及在职教育中提升早教教师的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

猜你喜欢
保教早教儿童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贫困地区幼儿园保教过程科学化的重点指向
去早教班可以让宝宝早说话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早教QA
早教QA
早教真那么神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