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学质量增值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2022-07-04 06:53苏振旋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赋分班级监测

苏振旋

结果性评价关注的是终点质量监测结果,是静态指标,因学校的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及其办学资源的差异而存在差异性,无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学校的发展程度,容易让没有生源优势的学校产生挫折感甚至丧失信心。区别于结果性评价,增值评价是评价学生进步程度和教师努力程度的一套发展性评价工具,其最大特点是“从起点到终点区间看发展”,即利用两次或以上学科质量监测数据开展教育质量效能评价。增值的本质指向学生学业的进步程度,因此能准确反映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发展情况,评价更具科学性、公正性,更能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一、信息化支撑是增值评价有效实施的基础

增值评价法是通过对两次或以上某学科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教学过程纵向发展结果影响效果作出判断的评价方法。增值评价需跟踪采样对象时间区间在原有基础上到达终点的学习质量改变量。具体见下图。

首先,需要建立区域学生信息数据库,确保每一次质量监测数据与个人信息一一对应,实现某一学段甚至跨学段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一一跟踪。其次,建立区域电子阅卷系统,确保每一次质量监测分析数据与个人一一对应,实现评卷及试卷分析精准高效。例如,2016年蓬江区开发了评卷系统并建立区级学生基础数据库,2017年建立区级增值质量监测制度并形成区域教学质量增值评价模型。监测方式采取抽样办法,将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分为若干个监测区间,通过监测部分学校的部分学生开展评价。

增值评价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差异(个体或集体),激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业的发展程度,因此设置起点与终点等级评价赋分,通过区间内学生的增值情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

二、科学的算法是增值评价有效实施的关键

设计区域教学质量增值评价的初衷是为评价区域小学段、初中段及高中段教学质量的发展情况,精准分析学情,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然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课程类型上来看,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的课程设置非常不一致。如何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科、不同类型教育特点,统一设计,提高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是增值评价成败的核心。2017-2018年第一代增值评价算法采用2001-2005年广东高考标准分算法,2019年第二代增值评价算法采用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方法。[1]通过等级赋分,消除因科目不同、科目数不同、试题难度系数不同、生源起点不同等可能导致的不公平。

1. 等级赋分制的计算方法

一是将质量监测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按17%、33%、33%、15%、2%比例,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二是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卷面成绩,依照等比例法则,分别换算为100~83、82~71、70~59、58~41和40~30五個分数区间,得到每个考生的等级分,等级赋分制计算公式为:(S2-S0)/(S0-S1)=(t2-t0)/(t0-t1)。其中,S1、S2分别表示某个等级所对应卷面分区间上限与下限,t1、t2分别表示相应等级的等级分赋分区间上限与下限,S0表示相应等级内某考生卷面分,t0表示相应等级内某考生等级分。

2. 增值评价的计算方法

应用两次监测等级赋分差作为增值评价结果,DM(发展增量值为)=Tex(出口等级赋分)-Ten(入口总等级赋分),从而直观地落实“从起点到终点区间看发展”,体现不同起点水平的班级、师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和进步,使教育教学评价更趋公平合理,更好地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优教”。

三、精准的分析是增值评价有效实施的核心

评价的目标是为解决因评价不公平而产生的“缺乏动力”问题,进一步激励评价对象教学创造力释放。评价更重要的目标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因此,区域增值评价分析主要采取如下方式。

对于区域学校某学段增值评价分析,重点关注学校整体“加工力”,改进学校管理。主要为比较生源质量、师资水平及其办学资源的差异与输出增量的差异,分析学校常规管理、队伍专业培训、科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管理、学生管理等因素与加工力关系。

对于班级某学段增值评价分析,重点关注班级“加工力”,改进班级管理。主要为比较增量差异与班级管理,学生状态表现。例如,初中三年增量曲线非常清晰反映三年的加工状态,容易找出学生特征与班级年度管理关系,可有针对性地找准突破口,有效调配资源,提出干预措施。

班级某学科某学段增值评价分析,重点关注班级学科“加工力”,改进课堂教学,主要为比较增量差异与教师专业研究、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状态表现。

某学科、某学段增值评价分析,重点关注学生学科“加工力”,改进学习方式。主要为比较增量差异与学习方式研究、知识掌握短板或优势分布,精准分析学情,落实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精准帮扶学习困难学生。

四、区域增值评价的局限性及改进对策

区域增值评价是基于区域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结果的一项评价,评价范畴覆盖面存在局限性,对学生学习习惯、健康生活等行为性过程性状态的起点或终点状态评价结果难以数字化界定,难以量化,没有涵盖学校办学质量及学生发展全部参数,区域增值评价存在一定片面性。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要求,需全面提高区域增值评价的协调性、整体性、综合性,全面推进区域增值评价的可操作性。

基于区情实际,拟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全面提高区域教学环节标准化建设(基础信息标准化、基础数据采集标准化、评价数据应用标准化);二是全面推进区域教学环节标准化后信息化融合,提高区域增值评价结果输出的自动化程度;三是全面推进区域增值评价分析结果在教学环节的应用,全面提高区域教学过程性评价可操作性;四是全面推进区域过程评价探索,最终实现区域综合评价协调完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反映学生真实水平。

多年教育教学评价的实践证明,增值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源条件参差不齐、起点水平高低不一等因素导致的不公平,有效促使不同起点水平的学生、班级和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不同程度的提升与发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教师和学校不断进步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等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等级赋分方法[S],广东省教育厅,2019-04-191A31829C-7585-47EF-BB79-816BCC1ECA97

猜你喜欢
赋分班级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教育厅长因决策失误被责令辞职
浅析浙江新高考制度下的等级赋分制
出新不足,守正有余
不称心的新班级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