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稻聚两优2185的选育与应用

2022-07-04 03:51郑菲艳廖留英涂诗航
福建稻麦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制种

郑菲艳,丁 源,廖留英,周 鹏,涂诗航*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18;2.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12)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水稻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所有粮食作物的30%,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1,2]。稻瘟病是水稻各个生育时期随时都会发生的水稻病害,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还使稻米食味品质下降。因此,选育推广抗病、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为水稻稳产、粮食安全提供保障。为此,水稻杂交配组前除了考虑遗传差异和形态互补外,还要考虑稻瘟病抗性水平,以期培育出兼具高产和抗性好的水稻新品种[3-6]。聚两优2185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用RGD-7S与福恢2185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抽穗期耐热性较强、中抗稻瘟病、抗倒性较好的特点。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126)[7]。主要介绍其选育、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技术要点。

1 选育过程

1.1 RGD-7S选育过程

RGD-7S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结合杂交、回交和自交,将2个抗稻瘟病基因Pi-1、Pi-2聚合到温敏核不育系中培育而成的优质、抗稻瘟病两系不育系[8]。

1.2 福恢2185选育过程

2003年春季(海南)以籼粳交、粗秆大穗的制8(航86/台农67//多系1号)为母本,与恢复力强、恢复谱广的航1号杂交;当年晚季(福州)以其F1为父本,蜀恢527(R527)为母本杂交;2004年春季(海南)以该组合F1为母本,蜀恢527为父本杂交,即得杂交组合1,以蜀恢527为母本,以甬优6号为父本杂交,即得杂交组合2,当年晚季(沙县)以组合1为母本,以组合2为父本杂交。后代经系谱法选择辅助稻瘟病鉴定,在福建、海南经两地多年多代选育测恢测优,于2011年育成形态好、茎秆粗壮、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的优良恢复系,并定名为福恢2185。福恢2185和聚两优2185的选育经过如图1所示。

图1 福恢2185和聚两优2185选育过程

1.3 聚两优2185选育过程

2013年晚季,在沙县将福恢2185与RGD-7S进行配组,育成两系杂交稻新组合聚两优2185。2015—2016年在长江中下游及福建多点试验,表现群体整齐,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适应性广、抗性好。2017年推荐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 20210126)[7]。

2 聚两优2185特征特性

2.1 产量表现

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44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84%;2018年续试,平均产量9.47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55%;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45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69%。2019年进行生产试验,聚两优2185平均产量为9.46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1.99%。

2.2 农艺性状

聚两优2185是籼型两系杂交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3.8 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早熟0.4 d;在福建省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5 d左右,与Ⅱ优3301相当。株高126.5 cm,穗长25.3 cm,有效穗数232.2万/hm2,每穗总粒数186.4粒,结实率为78.2%,千粒重29.7 g。聚两优2185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丰产性较好,后期转色好。

2.3 米质和抗性

米质经农业农村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糙米率81.2%,精米率71.0%,整精米率50.7%,粒长7.3 mm,长宽比3.3,垩白粒率5%,垩白度0.5%,透明度3级,碱消值4.0级,胶稠度80 mm,直链淀粉含量13.5%,米质较优。

2017年、2018年区试抗性鉴定结果:2 a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3.7、3.3,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中抗稻瘟病,抽穗期耐热性较强。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聚两优2185属中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种植,一般在4月底5月上中旬播种。 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适当翻晒,以利于提高种子发芽率[10]。秧田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光照充足的田块。大田用种量11.25~15.00 kg/hm2,秧龄25~30 d。根据秧田肥力施足基肥,2叶1心追施断奶肥,3叶1心至4叶1心及时追肥,移栽前追施送嫁肥。秧田水管前期沟中保持半沟水,畦面湿润;2叶1心灌水上畦面,保持薄水层;移栽前2~3 d灌水,畦面保持水层10 cm左右,利于拔秧。

3.2 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移栽适期以叶龄6~7叶为宜。聚两优2185分蘖力较强,插植密度适中,温光充足有利稻苗低节位分蘖,增加分蘖穗中大穗比例,易获得高产[9]。大田株行距一般以20.0 cm×23.3 cm规格插植,丛插1~2粒谷,及时对缺苗处进行补苗,建立高产群体结构,每公顷插22.5万丛左右,争取每公顷有效穗达262.5万左右,有利于夺取高产。

3.3 大田水肥管理

科学运筹稻田肥水以促进稻谷增产,充分发挥聚两优2185的增产潜力。科学水管的原则是:浅水插秧,水层护苗,薄水分蘖,晒田控苗,复水孕穗,适度水层授粉,湿润壮籽。大田够苗烤田,烤到田泥不陷脚,水稻白根跑满田即可灌水;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保持田间浅水层,停花后田间干湿交替,有利于提高种子饱满度;收获前5~7 d断水,有利机械收割。每公顷施纯氮150~180 kg,氮、磷、钾比例为1.0∶0.5∶0.8,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 5∶3∶1∶1[7]。

3.4 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水稻生育期间应及时关注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结合田间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综合防治病虫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可综合利用生物、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控体系。秧苗移栽前后,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以防止水稻苗期至分蘖期受矮缩病毒侵害。植株生长期间注意及时防治白叶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重点抓好稻飞虱的防治。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种期

在福建邵武进行烟后制种,Ⅰ期父本6月8日左右播种,Ⅱ期父本6月16—18日播种,母本与Ⅰ期父本同时播种,Ⅰ期父本与母本均在9月2日左右始穗,花期相遇良好。邵武8月下旬至9月中旬日平均气温25.5~26.5℃,此时期温湿度较适宜,是烟后制种理想的抽穗扬花期,生产的种子外观质量较好,裂颖率相对较少,种子商品率较好,制种较易获得高产。

4.2 培育多蘖壮秧

培育多蘖壮秧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有效穗和穗粒数,播种前1~2 d施足基肥(复合肥),父母本播种量187.5~225 kg/hm2。秧苗2叶1心时追施断奶肥,移栽前5~6 d施送稼肥。秧田水管前期沟中保持半沟水,畦面湿润;2叶1心灌水上畦面,保持薄水层;移栽前2~3 d灌水,畦面保持水层10 cm左右,利于拔秧。

4.3 科学确定行比,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父母本秧龄控制在25~28 d。7月5日左右父本和母本同时移栽,丛插2粒谷,Ⅰ期父本丛插基本苗7~8本,Ⅱ期父本丛插基本苗5~6本;母本丛插基本苗5~6本。父母本行比采用1∶(9~10),父本株距23.3 cm,母本株行距13.3 cm×20.0 cm,父母本行间距20 cm。父本插足基本苗31.5万~32.0万/hm2,母本插足基本苗145万~ 150 万 /hm2。

4.4 科学田间管理,培育丰产苗架

烟后茬制种大田施肥,基肥、追肥、穗粒肥比例为(5.5~ 6.0)∶(2.5~ 3.0)∶(1.0~ 1.5)。重施基肥,父母本插前1~2 d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750 kg/hm2作基肥。早施追肥,父母本插后返青即插后5 d左右,施尿素225 kg/hm2、氯化钾225 kg/hm2作追肥。父母本插后10~12 d,看苗施1次平衡肥,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适施穗粒肥:在父母本孕穗期,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112.5 kg/hm2作穗粒肥。浅水插秧,薄水促蘖,待秧苗茎蘖适当时,及时排水烤田;孕穗期保证水分充足供给,后期湿润灌浆、干湿交替,保证稻谷充实度,收割前7 d左右断水,便于收割。聚两优2185父母本抗稻瘟病,制种田间注意及时防治白叶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重点抓好飞虱的防治。

4.5 适时适量喷施“九二○”,做好人工辅助授粉

RGD-7S对“九二○”反应钝感,需加大“九二○”用量,用量为750~825 g/hm2。“九二○”在母本抽穗3%~5%时始喷,连续喷施3次,第1次用量为240 g/hm2,第2次用量为300 g/hm2,第3次用量为240 g/hm2。喷施时间以晴天早晨露水干后09∶00左右为宜,喷施时每次每公顷加30包“爱苗”、15包高浓度有机钾(10 mL/包)喷施,有利于减少裂颖率,提高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每天09∶30左右,父本进入盛花时开始赶粉,用尼纶绳或竹杆赶粉,每隔35~40 min赶1次,每天赶3~4次至父本终花止。

4.6 严格去杂去劣,确保种子纯度

在严格隔离的前提下,做好去杂去劣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关键。在“九二○”喷施前、始穗至齐穗期、收割前等主要时期要严格除杂保纯,去除父母本行间的杂株、变异株、落地谷株等。当种子成熟度达85%左右时,根据天气抢晴收割,以防止种子穗上发芽,收割时严防人为及机械混杂,晒干打包入库。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制种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制种:受益行业政策推动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