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识别与控制

2022-07-06 08:28周文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2年5期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周文

摘 要:相比于传统型的建筑施工形式,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具备良好的施工优势,如安全性、便捷性、高效性等,而且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求,符合现代建筑行业绿色化发展的要求。然而,施工形式的改变也给建筑施工带来一定质量风险和一些影响因素,这些风险和影响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阻碍,所以,对装配式施工项目应结合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要求,落实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利用新方法以及新理念,达成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目标。基于此,对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一定的解决思路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2)05-0049-03

0 引言

自201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后,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装配式建筑面积近几年来也逐年增加。然而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复杂性、专业性、操作难度大、外加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也对装配式建筑提出了严格要求。而质量管理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环节,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加大关注力度。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结合质量管理要求进行分析,落实针对性的质量管理办法,强化质量管理力度,结合管理要求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的推进,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特点相对较多,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装配式建筑施工应用到机械设备相对较多,而作业人员数量相比于传统型的施工方式而言有所减少,其有助于项目负责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降低了人员的投入成本。第二,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人员主要为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服务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生产环节,在施工现场安装施工的人员较少,因此能够满足施工效率的要求。第三,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现场会涉及到非常多的预制构件,为了满足施工要求,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结合预制构件的堆放以及现场环境要求进行合理分析和优化,减少施工现场混乱给施工质量造成的破坏。第四,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对预制构件的安装精度和牢固性要求较高,工艺复杂,给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素养[1]。

2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2.1 完善知识体系原则

结合项目质量管理要求,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项目需要收集和分析影响施工质量的内外在因素,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由于我国装配式施工技术发展并不成熟,需要经过多个发展阶段才能够满足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所以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加大对资料的收集,落实现场资料的准确性,不断在施工过程中积累经验,为后续施工提供更多的支持,保障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2]。

2.2 系统观念原则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需要有整体系统的观念,需要将工程项目的各参建单位归纳到项目建设体系内部,结合管理要求落实对各参建单位的协调管理,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目标。在施工过程中逐步落实对质量管理目标的执行,在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基础之上,维护各参建单位的合法权益,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2.3 持续改善原则

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施工单位需要加大对先进经验的学习力度,从而弥补自身存在的劣势。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大对数据和资料的收集,结合现场施工要求,开展与配件施工相对应的吊装和紧固作业,对所有的数据进行精确处理,为后续施工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质量。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大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之间的沟通,解决问题,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4 内控外控共抓原则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承包方无法控制的因素,如配件材料质量问题、设计变更等。在出现此类问题前,项目需要根据内部的质量管理计划,按相应的程序进行处理。另外应做好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以合同为依托,结合现代化技术以及先进管理办法,加强施工中人、材、机的管理力度,规范施工行为,落实精准的质量管控,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目标。

3 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

3.1 人的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达到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效果,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制定的管理规范,加大对人、材、机的管理,强化质量管理效果,避免因人为因素出现施工质量的管理漏洞。与现浇式施工技术相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涉及到大量的预制构件组装,而很多预制构件组装的技术性较强,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在施工现场必须要满足各类预制构件吊装以及紧固的合理性。一旦在操作过程中人员操作技术不够规范,将会引起预制构件施工的质量缺陷,进一步可能导致工程的质量事故。

3.2 设备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施工要求,会应用到大量的机械设备,而且预制构件的加工、生产都需要机械设备作为辅助。但是,由于当前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限制,预制构件在施工过程中并不能有效确保所有预制构件生产的质量合格,一旦存在质量隐患的预制构件被应用,将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另外,在预制构件应用中,需要落实各类机械设备吊装的合理性,如果在吊装过程中出现了机械设备故障,不仅会影响到预制构件的安装效率,还很有可能影响施工安全[3]。

3.3 物料检验因素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提前制作相应的预制构件,如果预制构件在施工之前对材料等未落实科学的质量检验或构件没有经过审查,则无法保证预制构件的性能达到规定标准,一旦有质量缺陷的构件被应用到施工中,很有可能影响到工程质量,造成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另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施工要求对预制构件的性能进行判断,降低施工中的影响因素。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未落实预制构件的质量分析与检验,尤其在预制构件的制作过程中,对物料的质量检验不够严格,无法达到施工项目对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要求,导致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3.4 工艺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工艺问题主要体现在模板拼接、漏浆等方面。在混凝土浇筑前,现场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施工工艺对浇筑方案进行分析,同时落实科学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模板的安装位置以及紧固程度进行检查。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现场管理作业人员落实检查问题不到位,导致如模板固定或者螺栓连接位置不合理的问题出现,从而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现象。如果无法落实混凝土的浇筑工艺要求,就会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出现裂缝、蜂窝等现象,不利于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

3.5 环境因素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外部环境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也极其关键。由于预制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温度、湿度、存放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对其进行养护。一方面施工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当前外部环境对构建的影响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另一方面,其存放位置的温度、湿度也应合理,不应影响构建中后期强度的增加,否则很有可能出现预制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达不到质量要求的情况,给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埋下隐患。

4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4.1 提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

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施工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升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尽可能地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操作或材料浪费等现象,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整个团队的能力,如在源头招聘方面尽量招聘有经验的熟练工。加强要对施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能力和素养的培训与考核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除此此外,还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對所有的施工工序进行预先分析,对可能引起施工质量的错误操作要明确禁止,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工作人员操作具备较强的规范性,严格遵循各道工序的质量管理规定,确保满足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要求[4]。

4.2 做好机械设备与物料管理措施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针对预制构件的生产与制作,需要结合物料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项目需要建立设备使用以及物料采购使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构件加工和原材料应用的全程监控。在设备的采购和使用中,管理人员应根据要求仔细查验设备出厂前的各项实验性参数,加强设备开箱前后的检查,做好设备现场调试检查工作,确认设备满足施工要求。在物资材料管理过程中,应做好材料的进场检查工作,严禁不合格材料用于装配式施工之中。在材料和设备的运输环节,需要加大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确保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对材料设备进行合理防护,降低设备和材料出现的破损,通过科学的存储与养护,减少设备运行中出现的故障。

4.3 提高施工工艺技术水平

第一,首先要确保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再结合设计图纸以及设计文件进行分析,确保预制构件生产与制造的合理性。在生产过程中预制构件设计需要加大对设计内容的分析与审核,细化设计图纸,确保每个工艺过程都具备操作和实施的可行性。例如,项目浇筑前预制构件的吊点、捆扎钢筋间距、预埋件位置等都需要经过专业工作人员的质量检查,只有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应用到施工中。在预制构件吊装过程中,尤其针对空调板、阳台板的吊装,一方面需要选取合适的吊环或者吊钩等设备,满足竖向合理的要求,保持其垂直于梁板,另一方面在起吊前应进行受力验算,保持所有吊点受力均衡,满足平稳吊装要求。在梁下预制构件吊装中,需要根据孔洞以及起重设备型号进行分析,保持设备与孔洞对齐,不允许吊装过程中出现偏移。在外墙板吊装过程中,必须要落实吊装的严格管理,利用吊环或者钢丝绳进行紧固,保持其紧密连接,在吊装过程中避免出现外墙板的碰撞现象。在扶手板吊装时,需要根据预留孔洞进行分析,落实合理的连接操作,防止出现倾斜的现象。

4.4 全面健全管理机制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为了达到良好的质量管理效果,施工单位需要健全施工管理机制,保持各项操作的规范化和合理化,从而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高效开展,进而提升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效果。施工单位需要结合施工内容和外部环境条件进行精准策划,加大对所有工序施工的分析与管理,明确各道工序的管理标准。同时,施工单位应确保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以及责任感,在施工之前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结合质量管理标准,保障各项制度的精准落实。在细化责任管理方面,需要梳理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关系,落实双方责任划分。在下发相应的工作任务时,需要明晰工作任务,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避免问题的发生或保障问题的高效解决。

4.5 提升信息管理措施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带来了更加安全、高效的保障,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也需要不断融入信息化技术,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模型,从而规避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风险因素。例如在实际施工中,通过对工程建设管理的可视化和协调性分析,可以降低施工中存在的漏洞,从而降低质量事故的发生。另外,结合建立的信息化质量管理模型,能够通过对施工中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施工方案或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从而达到对施工过程或细节的调整。

4.6 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

首先,施工人员应提前落实对施工场地的杂物清理工作,保持施工现场具备较强的清洁性,避免材料被污染。其次,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了解现场情况,做好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做好施工前施工技术方面的交底。最后,施工人员需要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施工情况有充分了解,掌握施工中的具体信息,结合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应用进行探讨,落实科学的防护机制,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品,另外,结合用电管理,加大其管理力度,查看施工现场的电缆电线等布局是否合理,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4.7 优化施工方案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为了达到良好的质量管理要求,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管理方案进一步进行优化,确保管理方案与实际施工情况之间有较高的吻合度。一方面促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另一方面满足了施工现场管理的协调性[5]。另外,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需要综合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内容在整体上进行分析,确保满足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的同时,也保证了各施工单位之间的紧密配合,避免个别环节脱钩从而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出解决方案后及时做出改正。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技和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装配式建筑施工已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象征,其占比越来越大,受到全民的高度关注。尽管装配式建筑施工效果非常明显,在施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为了满足施工质量管理要求,企业仍需要对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不断地进行分析,强化对问题的探讨,从而制定科学的解决办法,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效果,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为我国的建筑行业产业化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罗毅.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3):132-134.

[2] 李川.裝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2):257-258.

[3] 李全良,高福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222.

[4] 巫靖宇.装配式施工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6):109-111.

[5] 石景.浅谈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四川水泥,2019(2):68.

猜你喜欢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