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2022-07-06 17:16明炬
当代党员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培育智慧科技

明炬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强调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深入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将“科教实力显著提升”作为未来5年必须努力实现的六方面目标之一,对“深入推动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行了总体安排,明确了未来5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方向,增强了全市上下抓好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全市科技创新系统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聚焦奋斗目标、围绕重点举措、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断增强我市科技创新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全面提升科技实力,塑造创新发展新优势

遵循创新高度集聚规律,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内激活力、外引资源,汇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培育协同高效、能打硬仗的科技“尖兵”,以重点突破带动科技实力整体提升。

大力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区,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标准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高质量建设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打造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地,落地建设一批大机构、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打造学科内涵关联、空间分布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夯实科技创新中心的“四梁八柱”,有效支撑全域高水平创新活动。

积极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谋划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建设,以金凤实验室等为重点,先行先试探索建设重庆实验室,推动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突破,培育建设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全面提升创新能级和影响力。

加快汇聚优质创新资源,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提升现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研发和服务能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头部企业来渝设立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培育更多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着力建设重要人才高地,打造平台聚集人才,突出创新引育人才,优化服务激励人才,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集聚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第一资源”激活“第一动力”。

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化项目管理、经费使用、科技激励、科技评价等改革,落实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税收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培育实体经济新动能

聚焦产业科技创新主战场,持续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大数据智能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应用研究和产业创新形成鲜明特色,创造高质量科技供给,以科技创新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着力提升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業链,发挥企业出题者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集中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既要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推动形成市区(县)联动、共同出资、协同管理、联合实施的新机制,又要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创新、集智攻关的生态体系,突破一批战略性技术,开发一批战略性产品,让技术优势成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支撑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打造产业发展平台,统筹抓好各级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创新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园区,培育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企业。

加快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档升级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着力推动创新园、孵化园、创业园、产业园“四园”融合,完善种子、天使、风险全链条创投体系,孵化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培育一批带动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科技型领军企业,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科技添彩社会民生,激发惠民利民新活力

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围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生命健康、智慧城市等领域,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专项行动,着力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推进先进技术的场景化应用,用科技力量创造高品质生活。

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创造性建设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提质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工程,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先进农机装备、现代农业技术等高新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围绕推动绿色发展,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科技创新行动,加强清洁能源、减污降碳、低碳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等领域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示范,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路径,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新高地,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以科技创新让发展更富“含绿量”。

围绕实施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创建病理诊断、感染性疾病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突破一批疾病防控、重大疾病诊疗关键技术,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提高疫情防控、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和康复领域研发水平和技术储备能力,加快打造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科技创新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

围绕建设智慧社会,切实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入推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丰富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能建造等智能化应用场景,以科技创新高水平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作者系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培育智慧科技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科技助我来看云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