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简单的快乐

2022-07-06 03:17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高三江亦欣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伊索玫瑰花寓言

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高三(3)班 江亦欣

编者按:近日,有网友爆料:有位学生家长在读了《伊索寓言》中螃蟹掐死坏心肠的蛇朋友的故事后“深感不安”,于是打当地市民热线电话投诉,要求出版社删除此篇文章并追回全部已出版书籍。出版社表示以后出版《伊索寓言》会对这个故事的情节做一些修正。没想到这位家长二次投诉,说自己通读了《伊索寓言》后,认为其中充满了暗黑情节,会给小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要求全面下架《伊索寓言》。

这条吐槽被网友转发到微博上后,一位在某出版社工作的认证网友跟帖说:“刚接到家长的电话,说鄙社六年前出版的美绘版《安徒生童话》里的《玫瑰花精》把她读三年级的儿子吓得哭到半夜,让我们删除,不然就告到教育局。”这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的郑义广老师以此为写作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思辨写作,佳作迭出。本刊从中择取两篇,以飨读者。

童年是一首诗,那段单纯的时光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埋藏在我们记忆的深处,铺就我们一生的精神底色。谁都希望孩子的童年之诗色彩明亮、韵律铿锵,但如果不用心呵护,难免会被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干扰,甚至导致整首诗黯淡无光。

前不久,有家长投诉《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中存在“暗黑情节”,要求出版社删改相关作品甚至“召回下架”。很多人认为,童话故事中偶尔存在一些暴力血腥的元素无可厚非,家长们这样做是反应过激、小题大做,甚至是不负责任。对此,我不敢苟同。

咱们先来看看家长所投诉的篇目的相关情节,《蛇与蟹》:“螃蟹一气之下,用它巨大有力的钳子夹住了蛇的喉咙,不一会儿,蛇就断气了,直挺挺地躺在那里。螃蟹见状,说:‘朋友,你现在死了,用不着直率了,可是为什么我劝你的时候,你就是不听呢?’”《玫瑰花精》:“他抽出了一把又粗又快的刀子,当那个年轻人正在亲吻玫瑰花的时候,他一刀把年轻人刺死了,并把尸体埋在了菩提树底下柔软的土地里。”这些文字,简单粗暴,别说孩子看了会被吓哭,即便是成年人,恐怕也会感到触目惊心!

有人说,你太当真了,那不过是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是人们虚构出来的,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这种观点貌似有理,实则站不住脚。文学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启迪心灵、陶冶情操,一个人的三观可能就因为读了某部作品而确立或者崩塌,特别是对于没有多大分辨力和心理承受力的孩子来说。还有人说,我们不应该对这些细节吹毛求疵,这些“暗黑情节”在故事发展和突出主旨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更多地关注作品传递的哲理内涵,如以上两个故事告诫人们不能太阴险恶毒,要学会真诚善良,否则将自食其果,主题都很积极、很正能量,这就够了。我想说的是,传递思想与启示一定要用暴力血腥的表达方式吗?一定要以吓哭孩子为代价吗?我们在嘲笑批评家长小题大做的同时,有没有注意到小孩子的身心特点?有没有顾及小孩的心灵受到的刺激?有没有想到这些“暗黑情节”给他们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没有体会到那些父母的良苦用心?

其实,吓哭孩子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此类“暗黑情节”给孩子的错误引导。螃蟹掐死睡梦中的蛇朋友,坏哥哥一刀刺死妹妹的情人并埋尸灭迹,于情于理于法都让人难以接受。这样的描写,对尚处于模仿学习阶段的小孩子来说,难道不是一种可怕的示范吗?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当年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风靡一时,就有小朋友受剧情影响,做“绑架烤羊”游戏,把同伴捆在树上,并点燃地上的树叶,结果火借风势,将同伴烧成重伤;还有小朋友模仿《熊出没》中的光头强,拿着电锯到处乱挥,最终酿成悲剧。殷鉴不远,不可不慎啊。

孩子不是大人,他们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心灵是那么纯洁、那么美好,又是那么脆弱敏感。因此,请对小孩多一点呵护,少一点苛求,不要让其过早接触社会的残酷。在文学的世界里,他们同样需要远离暴力与血腥,拥抱最简单的快乐与感动。

【简评】大部分同学从批评家长做法的角度立意,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跳出常规思维,关注到了孩童读者不同于成人读者的心理特征,以“理解之同情”为当事家长发声,为呵护孩童的健康成长摇旗呐喊,启发读者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文章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圆融自足。(指导老师:郑义广)

猜你喜欢
伊索玫瑰花寓言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玫瑰花
玫瑰花盛开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十字路口的玫瑰花
伊索和旅行者
寓言的马甲
Ring-A-Ring O’Roses编玫瑰花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