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文明发展轨迹看黄河文化

2022-07-07 11:06黄海涛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黄河文明世界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其自然属性是四大古河流域,其人文属性是都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的团体和个人。中国的自然属性是黄河,人文属性代表性的、标志性的团体是华夏民族,人文属性代表性的、标志性的个人是人文初祖黄帝。

黄河流域以河南的裴李岗文化和贾湖文化、甘肃大地湾文化为坐标的农耕文明,从8000年前一路走到今天,生生不息,一脉相承。5000年前,黄河文化沿着黄河两岸,从甘肃马家窑文化、陕西半坡文化、河南仰韶文化、大河村文化、二里头文化、山东龙山文化等,一路东流到海。黄河流域遍地文化星火、形成多元一体的黄河文化格局。

一、初兴时代:古代,世界文明史的曙光期

世界文明的起源,外国学者一般公认的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是最早的文明起源。古埃及的古王国前王朝时期,是从公元前3150年开始的。据李学勤先生推论,中国的五帝时代大约是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所以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历史长度和古代埃及差不多的,其开始和结束都没有超过一百年。(根据李学勤先生2007年7月19日在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举行的“全国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的演讲录音整理,并经李学勤先生审阅。)

关于文明的起源,各国学者给出不同的认证“坐标”。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史学名著《历史》一书认为:“东方文化是一切文化和一切智慧的摇篮。”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哲学词典》中宣称:“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当中华文明已然昌盛、发达之时,欧洲人“还只是一群在阿登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呢”。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认为,中国“有着令人赞叹的道德,还有自然神论的哲学学说……这种极富权威的哲学体系创立于3000年以前,远在希腊人的哲学很久很久以前”。

8000年前,黄河岸边裴李岗文化的发轫,标志着中华民族黄河文化农耕文明在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历史身份得以确认。5000年前,中华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和建政立业在裴李岗文化核心区域内,从此中华文明第一缕曙光就有了原生态的起点和标志。黄河文化的核心,一是以统一的古代氏族部落和建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解决了华夏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现实工具问题;二是以血缘、姓氏解决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纽带的历史传承问题。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逻辑起点和内生动力。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确立和民族文化主权的宣示,代表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性格。黄河文化开创了华夏民族立起来模式,开辟了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5000多年的道路,为中华儿女与世界各民族互通互融、和平共处打下了和平发展的基础。

黄河文化开创了丰富多彩的原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开辟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模式和文化生态,诸如:国家民族模式、政治政权模式、思想伦理模式、农耕历法模式、民族交往模式、立国立民模式等。有据可查的象数文化、阴阳文化、五行文化、理政文化、军事文化、礼乐文化、仁德文化、耕织文化、饮食文化、中医文化、交通文化、建筑文化、丧葬文化、服饰文化、天文地理文化等。这些成果都表明黄河文化治理下的中华民族,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在5000多年的发展進程中,历经改朝换代、各种革命,黄河文化模式依然指导并适应时代的前行,说明它抓住了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这就是它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因而得以在历史发展的逻辑中传承。

黄河文化不仅是民主的,而且是科学的,保留着“内在而未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英国学者李约瑟语),“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这些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相应思想之间的高度地和谐一致,它为我们近代科学理论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哲学基础”(美国学者卡普拉语)。实际上,从《易经》到《黄帝内经》,再到莱布尼茨的二进制,黄河文化的科学理念不仅指导着后世的科技发现,其价值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这就是黄河文化在世界文明初兴时代的伟大贡献。

二、轴心时代:周代,世界文明史的爆发期

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在轴心时代里,人类文明精神发生了重大突破,其标志是各个不同地域的古代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中国的老子、孔子、列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伯来犹太先知摩西、以赛亚等。那些没有像黄河文化那样实现超越突破的古代文明,如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都成为了文化的化石。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

与同期古希腊文明隔空辉映,轴心时代在中国的文化大爆发,极具震撼的是百家争鸣热烈局面的出现。黄河文化第一次以矩阵的方式与西方的古希腊文明交相共鸣。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诸子百家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被发展成学派的只有12家。诸子百家争鸣涉及的领域,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和,全方位地探讨了对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认识。因此,百家争鸣是黄河文化历史上第一次全流域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是黄河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最终形成了黄河文化的传统文化体系。

在古希腊文明形成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领袖的同时,黄河文化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日益成为黄河文化的第一方阵。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思想正统,统治中国思想、文化2000余年。特别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黄河文化,对中国后来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君主无不是遵循着这个理念来开创他们宏大事业。这说明黄河文化在治国理政和适应中国社会变化方面,有着独特的成效。同时,黄河文化海纳百川、包容共济,吸纳了西域以佛教为代表的外来文化,形成了黄河文化儒释道交流互鉴、弘法共举的文化格局。3E893C9A-8CEF-4A88-91D6-02373353C0DC

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在2000千多年前,中国同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的文明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并肩前行平行推进的。

这就是黄河文化在世界轴心时代的伟大贡献。

三、中兴时代:宋代,世界文明史的加速期

在欧洲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黄河文化已然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就是可以挂上黄河文化史上第一次、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第一次标签的“北宋王朝的文化复兴”。法国学者谢和耐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一书中认为: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法国学者埃狄纳·巴拉兹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在宋代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宋代比西方更早地成为“现代的拂晓时辰”。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他认为“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千年前,黄河文化的所有这些成就,都是近现代世界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起点和世界文明史的加速点。特别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改变了世界文明历史的进程与速度。

美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说:“10世纪、11世纪、12世纪的后起蛮族,也强烈地为中国文明所吸引。除了自身采纳中国文明,他们还在自己统治的领土上传播了中国文明,而这些领土又从未纳入过中华帝国的版图。因而,中华帝国的收缩由于中国文明的扩张而得到了补偿——不仅在中华帝国周边兴起的国家如此,在朝鲜和日本也是如此。”英国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德国伟大的思想家卡尔·马克思指出:“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却变成了宗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能够形成这样一个辉煌的宋代,首先要得益于黄河文化治国理政的理念。在黄河文化海纳百川、包容共济的精神引领下,在“文治靖国”的方针支配下,宋初统治者秉持了极大的政治宽容,形成了以黄老之道为主,同时又对儒学和佛学兼容同设的历史局面。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植根于黄河文化的“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历史学家孙隆基说道:“市场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发达、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国家的成形,以及国际化等等。这一组因素,宋代的中国似乎全部齐备,并且比西方提早五百年。”孙隆基在这里提到“政治的文官化、思想与文化的世俗化”,这些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观念,离不开黄河文化的塑造。其组织路线是皇家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使得文人士大夫拿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最直接地展示出了黄河文化对子孙后代的教化及对理想世界的期盼。

这就是黄河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兴时代的伟大贡献。

四、复兴时代:当代,世界文明史的新发期

21世纪,世界文明史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跨越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等,都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划时代“界面”。黄河文化将再一次以强大的文化底蕴、政治智慧、科技实力成为新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著名学者许嘉璐指出,黄河文化的政治智慧和价值观念,比如《尚书·尧典》《尚书·舜典》表述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和谐万邦”的大同思想、“以德行政”的理政问题,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治国理政理念。这个创始于黄帝时期的优秀基因一脉相传至今。是黄河文化价值观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俄罗斯《独立报》 2018年3月1日文章发表题为“中国将改变整个世界”的文章,认为“目前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正处于关键性变革的边缘。许多专家预测,中国将成为变革的主要动力。”“俄罗斯支柱”社会组织主席团成员伊琳娜·卡皮塔诺娃推断,“未来天空中可能只有一个太阳,这个太阳就是中国。”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24日 03 版)刊文《中国为世界带来更多正能量》,介绍国际人士和海外华侨华人积极评价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其中卡普兰在《美国利益》杂志网站发表文章称,照搬西方经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失败了,因此全球层面对中国智慧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标准和逻辑。中国快速发展的不仅是经济,还有科技创新、大规模的脱贫运动等等,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新时代的黄河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其中深刻的历史文化与思想背景,不乏对黄河文化首创的制度文明、思想文明、伦理文明、生产文明、生活文明、科技文明等成果的集中提炼。

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先后经历了资源竞争——制度竞争——文化竞争三个阶段。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开始靠自然环境,四大文明古国都是诞生在水土丰满、资源富饶地方。后来开始依靠制度,比如西方率先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然后诞生了现代社会制度和体系,并发生了工业革命。未来靠什么?靠文明。一个国家的文化最终决定了这个国家能走多远、飞多高。

世界文明史一路走来,我们看到黄河文化的伟大,是博大精深到无法从地球上抹去的文化。这就是黄河文化在世界文明复兴时代的伟大贡献。

作者简介:黄海涛(文化学者)3E893C9A-8CEF-4A88-91D6-02373353C0DC

猜你喜欢
黄河文明世界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黄河
对不文明说“不”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文明歌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