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

2022-07-07 17:42彭贵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摘要】文化建设对于传承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是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四川地区人民经过浴血奋战而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功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四川地区人民经过不懈奋斗和开拓创新而建设的丰富文化资源。从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种类多样、内涵丰富等特色出发,对于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就和不足进行现实分析,力求探究一条适合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路径,以期更好地研究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对四川地区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现状;保护;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8-100-04

【本文著录格式】彭贵平.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策略——以四川地区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8):100-103.

引言

隨着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提升,我国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具备了更加坚实的物质条件。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精神的载体。现阶段,四川地区红色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也具备良好的历史条件。由于四川红色资源非常丰富,包含抗战时期政治、军事、文化以及红军生活、战斗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四川的红色旅游资源富足,影响较大,内涵丰富,能够以红色旅游的形式带动整个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发展。当然,四川地区红色文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加强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们主要通过加强宣传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力度,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等级进行科学划分,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专项保护资金投入和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为基础进行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使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得到充分施展。

一、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文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儿女长期奋斗、浴血奋战的伟大历史,红色文化包含着党和人民百年来的革命奋斗和开拓进取,红色文化不止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也是党和人民当家做主,不断选择、重组、创新的文化精神。

红色文化又分为广义的红色文化和狭义的红色文化。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广大工人、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大规模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百余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的伟大力量,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标志。红色文化可分为: 1.物化文化层,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遗迹、遗址、纪念碑、纪念馆等;2.制度文化层,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3.精神文化层,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革命精神、革命文艺等。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形成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

一个地区的文化一定是对特定时期该地区特定的社会状况的体现,红色文化也是如此。红色文化资源是近现代百年的历史沉淀形成的历史资源,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依托,具有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的革命文化,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民。在红色文化的激励下,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中国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经过不断的艰苦奋斗和浴血奋战,不停重建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现阶段我们必须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加强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民族情怀,对于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新国际局势下的文化建设工作和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分析

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是近代以来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满腔热情和民族热血创造的重要革命文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党中央领导下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创新等伟大实践而逐渐建立起的融合文化。一方面,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种类多样,资源丰富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品位较高,影响较大,内涵丰富的现实意义。2018年,四川十大红色文化地标的揭幕仪式在四川南充举行,红色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这些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伟大的历史智慧,值得所有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认真学习,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川十大红色文化地标如表1所示。

(一)种类多样,特色鲜明

一方面,四川地区红色资源种类多样,十分丰富。由于四川尤其是川陕地区,是近代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宣传以及红军生活、战斗的重要地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如我国抗战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飞夺泸定桥遗址、巴中·中国工农红军石刻标语园;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牺牲年轻宝贵生命的伟大烈士黄继光、赵一曼、卢德铭等的纪念馆或故居;如我国无产阶级重要领导人朱德、陈毅、张爱萍的故居以及旺苍·中国红军城等重要红色地区。另一方面,四川地区的红色资源具备鲜明的特色,开发潜力巨大,伟大的四川地区劳动人民将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交融,形成了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旅游景区,这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民族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品位较高、影响较大、内涵丰富

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依托川蜀地区而生,具备品位较高、影响较大、内涵丰富等时代特征。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除了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红色文化本身的特性以外,还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这在红色旅游文化的建设中具有丰富的体现,如四川建立的11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40个经典红色景区,将“重走长征路·奋进新征程”红色旅游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较高品位。11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40个经典红色景区具体图示如图1所示。由于四川地区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历史和文化圣地,也是红军长征期间停留时间最久、中国红军历史上经过区域最广,同时也是中华儿女抗战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因此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全国各地区的红色文化中影响较大。此外,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贯穿了我国抗战史上的几个重要时期,四川达州人民群众的组织革命震惊了全国革命,壮大了川陕苏区,从而使得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

(三)时代性和创新性

结合我国的传统革命路线和新中国建设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旗帜鲜明,符合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两个百年”的建设特征。另一方面,四川地区红色文化建设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时代文明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从而建立起更具时代特征的四川地区红色文化。除此以外,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还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此如,在红色文化旅游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根据长征精神和地区特色,设置了11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40个经典红色景区,丰富了本地的红色旅游事业,对广大人民具有一定的红色文化教育价值。

三、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成就

建立起獨具四川特色的红色文化集群。首先,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主要形成于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这近两年半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川陕地区的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建立起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漫长的革命道路中,四川地区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遗址,产生了许多石刻标语群,也留下了一大批革命先烈的铮铮铁骨。

建立起特色长征红色文化集群。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红军精神的宣传队,也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精神埋葬之地。四川境内留下长征遗迹的有会理会议遗址、冕宁县彝海结盟遗址、石棉县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甘孜州泸定县泸定桥革命文物纪念馆、苍溪县红军渡江纪念地、广元市剑阁县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等。长征是我国工农红军抗战的恢弘历史,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去铭记、去学习、去弘扬,建立长征文化集群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弘扬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建立川籍将帅故里、故居集群。四川地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巨大力量。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重要领导人朱德、陈毅、张爱萍在此殚精竭虑,久经考验,为指导工农红军抗战的伟大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同时,这里也有无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牺牲年轻宝贵生命的先烈,如伟大烈士黄继光、赵一曼、卢德铭等,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就包括这些历史伟人的纪念馆或故居集群,这些故里、故居集群逐渐成为了红色旅游圣地。

具有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集群。如绵阳梓潼“两弹城”,如邓稼先故居、张爱萍先生故居等。“两弹一星”是中国工程物理历史上的光辉一幕,那些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科学家在重托之下,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实验,最终不负重望,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于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实现了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再次在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实现了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的完全成功。此外,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是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土地上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造成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为充分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援精神,牢记这段悲惨的历史,四川地区建立了地震纪念馆集群,这是一段无法忘怀的血泪史,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互助的成长史。

(二)问题

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也逐渐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在追求经济国际化的同时也开始追求文化的国际化。由于文化生活的富足,人们逐渐淡忘了历史上中国先烈们的付出,淡忘了历史上著名的大革命事迹和重要革命英雄人物,淡忘了这些革命先烈的崇高革命精神。此外,在红色旅游胜地也出现了一部分缺少维护、破坏自然环境和红色景点的现象。此如,红川茹素烈士陵园本是烈士们安息的地方,由于缺乏修缮,出现了杂草丛生、墓碑倾斜的情况,通往陵园的道路还是土路,受四川地区高降水的影响,道路往往呈现泥泞不堪的情况,影响了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传承。事实上,对红色文化的建筑群进行修缮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红色文化的建筑群进行环境保护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现阶段,提高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欠缺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制度体系。要形成一个规范化的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必须制定针对红色文化的专门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一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详细制度,从而推进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促进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经费投入不足。保护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这一部分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现阶段,由于在红色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上投入经费不足,造成了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年久失修,出现了倾斜、破败、垮烂等问题,如成县的五龙山伏击战纪念碑,碑顶象征我国工农红军的重要标志——红色五角星严重倾斜,甚至随时可能掉落;纪念碑碑体表面年久失修,布满坑洼,反而不如旁边新修建的亭阁。由于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地处乡村,四川地区财政相对紧张,存在对红色文化资源经费投入不足的现象,国家可以加大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杜绝红色文化经费投入不足带来的隐患。

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专业的事情应当交给专业的人,红色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需要专业人才队伍的维护。目前来说,四川地区从事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专业人才寥寥无几,对于专业人才的培训也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从而导致了四川地区的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无法紧跟时代的步伐,严重限制了该地区红色文化建设事业科学、高效地进行。

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失真。这是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一个重要失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系统性制度体系,缺少财政支持,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重开发轻保护、乱开发不保护的现象。在针对原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仅仅进行无序开发,没有考虑到对原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这就直接造成对原有建筑的大幅破坏,使之失去了原本的建筑形象。如徽县柳林镇对庙坪村的原革命烈士纪念塔,当地人民对该革命烈士纪念塔进行了重新修葺,由于塔内部分建筑被破坏,当地人民对纪念碑进行了重建,但是重建完成后该革命烈士纪念塔完全失去了原有面貌,缺少了历史沧桑感,也使原有的红色文化失去了其传承的现实意义。

四、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路径

(一)广泛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管理

红色文化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从广义和狭义上对红色文化进行分析,进行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管理显得十分必要。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了对历史、政治、文化的充分肯定,包含了对中华民族奋战史的认同与传承,也蕴含了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和伟大群众的热血、汗水与智慧,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二)科學划分,制定相应保护条例

现阶段,在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过程中,存在制度体系欠缺、经费不足、专业人员匮乏等问题,可以考虑对资源进行科学分级,参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程度、特征特色、保存情况、地理环境等条件综合分析,并由相关专家进行合理划分,最终确定该红色文化资源应处的保护等级,根据当地条件和保护资金安排具体维护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优先修葺保护级别高的红色革命旧址、旧居,对于一般的革命旧址可采取维持现状的措施。

(三)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专项保护资金投入,构建多渠道融资体系

四川地区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出现了年久失修,保护不当的现象,究其根本,还是红色文化资源专项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缺少财政拨款等造成的。现实中,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式,通过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向政府申请更多的专项保护资金解决该问题;另一方面,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专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努力寻找融资体系,为进一步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做出应有努力,力求给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

红色旅游是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传承的重要途径。四川作为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革命根据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四川作为具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老区,其人文历史自然资源丰富,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特点、价值及交通条件,可以有步骤、分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对于提高红色景点内涵,提高四川地区红色文化气息和吸引各地游客,开创精神富足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重视程度显著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精神的载体,四川作为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富足,必须把促进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上日程。根据四川地区红色文化的局限性,加强对四川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利用主要通过加强宣传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力度,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等级进行科学划分,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专项保护资金投入和发展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等途径进行,传承红色文化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

[3]向国华.论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价值[J].怀化学院学报,2016,(6).

[4]曾长秋.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提升与功能拓展[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6,(1).

[5]张泰城.论红色文化资源[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5,(1).

[6]周锦涛.红色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以红色旅游资源为考察中心[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162.

[7]马静. 红色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彭贵平(1964-),男,汉族,四川省大竹县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