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孤独泥潭,拥抱幸福人生

2022-07-07 23:45黄银凤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刘震云小说人生

黄银凤

“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孤独是可怕的,当你身处人群,却没有熟悉的面孔,没有话语投机的人言说,你会紧张、会无助、会痛苦,这是人之常情。《一句顶一万句》是刘震云迄今为止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的《百年孤独》”,这是对这部作品的高度评价,也点明了作品所反映出的深刻内涵。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通过细致、深刻地描摹以延津为背景的两代人的出走与回归,写出了当代普通人的内心世界,渴望寻找到那个“说得着”的人,却一直与“说不着”的人绕来绕去,一直尝试在摆脱孤独,却始终未能如愿。作品反映了人生而孤独的主题,不管是杨百顺还是牛爱国,都与亲情、爱情、友情失之交臂,一直在寻找的路上。

一、《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典型人物

(一)杨百顺

杨百顺是小说上部“出延津记”的主要人物,小说围绕他离家出走,讲述了他遇到的一系列人和事,同时刻画了他的内心活动。他的遭遇和他的名字截然相反,百事不顺,他本人最喜欢罗长礼,但迫于生计不得不和父亲在家里做豆腐,后来因为得知上学抓阄儿事情的真相,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后经老裴介绍,他和老曾学杀猪,但因为老曾续弦,一次“祸从口出”不得已放弃了杀猪的手艺。之后他去了染坊,却因弄丢了一只猴子又放弃了这份工作。匆忙逃亡的途中,杨百顺遇到了老詹,并成為他的徒弟,老詹给他改名叫杨摩西。之后杨摩西破过竹子,当过街头的挑水工人,在社火表演时被史县长看上,去县政府种菜,本以为这是他命运的一次转机,却又一次走向深渊。在这期间他入赘给开馒头铺的吴香香,并改名为吴摩西。结婚之后的吴摩西与妻子根本“说不着”,他俩的婚姻最后无疾而终。那些一个人的夜晚,孤独再次侵袭了他。然而,值得慰藉的是养女巧玲和他说得着话,他不想出去找吴香香,却抵不过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带着巧玲踏上了寻妻之路。不幸的是,他又弄丢了巧玲。这个唯一可以和他说得着话的人也没有了,杨百顺只剩下了孤独。坐在去往宝鸡的火车上,别人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回答“罗长礼”,令人唏嘘不已,一个人连名字都可以不要,他到底还要什么呢?巨大的孤独感包围着杨百顺,也让读者久久不能平静。千回百转、曲折离奇的人生经历,不仅让人迷茫,也让人感到孤独无依。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读懂了杨百顺也就读懂了这句话,杨百顺一生都在寻找一个说得着话的人,于是他遇到了巧玲,然而巧玲的丢失,让他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那个昔日说得着话的人不复存在,生活失去了应有的色彩,此时名字之于他也不再重要了。只是突然想到“罗长礼”,突然想到他喜欢的“喊丧”好像给他又带来了一丝快乐,但无法驱赶的孤独依然时时刻刻笼罩着他。

(二)牛爱国

牛爱国是下部“回延津记”的主人公,他是巧玲的儿子,是上部主人公杨百顺的外孙,通过两代人的出与回,呈现出了共同的孤独主题。牛爱国也一直在找一个能和他说得上话的人,然而生活却并不能如他所愿,妻子庞丽娜中意小蒋,他几次三番想武力解决,但考虑到现实,考虑到女儿百慧,他选择了隐忍。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开始给庞丽娜做松鼠鱼,希望她能回心转意,可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对于妻子庞丽娜来说,牛爱国和她根本说不着话,于是千方百计想离他而去。牛爱国终于遇到了一个可以说得着话的人,然而当这个唯一与他说得着话的人提出要让牛爱国带她离开的时候,他犹豫了,退缩了,思来想去又一个人回到了家。牛爱国不得不承受的孤独,更多地来源于他的懦弱。如果一开始面对庞丽娜的冷淡,他能果决一些早点选择分开,遇到章楚红的时候就能勇敢地重新开始了。生而孤独在牛爱国身上,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无力感,当发生家庭变故时,所有人都在议论他,朋友给他出的主意到后来也成了馊主意。这样来看遇到任何事情,人还是必须得自己靠自己,靠别人是行不通的,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懂得了人生而孤单的内涵。正如刘震云自己所说的:“痛苦不是生活的艰难,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单。”

小说中曹青娥对牛爱国说:“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这是小说中极富哲理性的句子,在同名电影中最后这句话由牛爱国亲口说出来,因为电影的表现手法和小说有所不同,电影删减了部分情节,只选取了以牛爱国为主的事件进行呈现,电影的最后百慧生病住院,牛爱国出去买馄饨,遇到了想要再次出逃的妻子庞丽娜和小蒋,他本来准备好的水果刀在接到百慧的电话之后放了下来,然后叫住了庞丽娜说:“我想好了,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这样的结局令人遐想,给人一种期待,也许牛爱国终于释然了,放下了对庞丽娜的怨念,选择了原谅,打算重新开始。这种彻底的醒悟,让人不禁为他鼓掌。有时候放过别人,也就成全了自己,对别人的过错释然了,自己在难眠之夜承受的孤独和痛苦就会少一些。

(三)老詹

老詹在延津待了四十多年,七十多岁了,每天早出晚归去干他的老本行。老詹是小说中充满智慧的存在,对杨百顺的提点和指引,常常令他茅塞顿开,也经常说一些充满哲理的话,如那句“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朴实却是至理名言。老詹勤勤恳恳,却没有达到功德圆满的境界。老詹奔忙了一辈子,和吴摩西说了那么多,苦口婆心见人就说,但真正说得着的人恐怕一个也没有。他一个人在破庙待着的那些漆黑的夜晚,心里恐怕也有恨,也有怨,也有对信仰的动摇,也有求而不得的无奈,这些无奈和怨念就是独属老詹的孤独,也是其他人永远不会知道的。

老詹的孤独不被人理解,也无人诉说,在老詹去世之后,吴摩西前去送行,回想起老詹的过往种种,开始信老詹了,不是信老詹宣扬的东西,而是相信老詹这个人,相信老詹会像一束光照亮他孤独且多舛的人生。这让人感到一丝宽慰,不被人理解的老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认同,但也让人唏嘘,这些居然是在老詹离开后才发生的。老詹的孤独是一种内心的孤独。他给杨百顺取名杨摩西,是想讨个吉利,想借这个名字,像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能把深渊中的延津人,带出苦海,想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有所成就。老詹离开后留下的华丽教堂的图纸,打开的窗户,依然是他想要救民于水火、普度众生的人生理想。善待他人,心存大爱的老詹永久地离开了,带着他一直无法完成的愿望,带着求而不得的遗憾,带着无人问津的理想,带着世人的冷笑和嘲讽,独自离开了。

刘震云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里曾说:“只要是中国人,几个人凑在一起,都是欢声笑语。不但知识分子是这样,酒桌上是这样,就是工地上的民工也都一样,都是欢声笑语。但就剩一个个体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眉宇之间露着一丝忧郁。这种忧郁的种子在时间稍微长了的时候长成一棵树,这棵树就不叫忧郁了,叫孤独。”当孤独在每个人的心里,在社会上连成一个群像的时候,这个孤独是非常可怕的。

二、人为何会感到孤独

(一)人际关系的需要

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孤独”既是一种生活情绪,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不可改变的人生命运。《一句顶一万句》通过说话揭示出人生而孤独的主题,文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孤独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串起了上部和下部。杨百顺的孤独和牛爱国的孤独尽管隔着半个世纪,却如此的相似,他们都经历着血缘親情、火热爱情、亲密友情的冷漠和疏离,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里浮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师生徒弟、夫妻朋友,难以逃避的社会关系包裹着每一个人,但这些关系并不令人满意,大都浮于表面,像美丽的泡沫,一碰就碎。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感觉到孤独,是因为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孑然一身,形单影只,无人分享喜悦,无人共担风雨,长此以往心中难免落寞,进而感到孤独。

(二)劳苦大众的精神需求

刘震云说过:“每个个体生命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过去的文学作品,讲到孤独,往往是在知识分子层面,知识分子的孤独处在高级的精神活动中,当然也会有非常好的作品,而我觉得更大的孤独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存在于劳苦大众中间,他们从事的体力劳动越是繁重,精神上的孤独感越是剧烈。”《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孤独是劳苦大众的孤独,这代表了一种进步,以往的孤独只存在于知识分子层面,而刘震云的小说则通过主人公逃离孤独的过程反映出平民百姓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说明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和丰富,人们开始自我觉醒,注重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尽管这一过程充满曲折,荆棘丛生,但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刘震云用独特的语言风格,写出了中国老百姓的真实生活,记录了他们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对劳苦大众精神需求的准确描摹,让人感同身受,仿佛文中的杨百顺、牛爱国就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人。他们有着实实在在的烦恼,也会面临着亲情、友情、爱情的多重考验,也会在事与愿违的时候黯然神伤。

三、战胜孤独的方法

(一)正确看待孤独

“所谓的孤独,是由人与人的往来体会中产生出来的。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人际关系中,所感受到的东西。当人认为自己是孤独时,那就是他处在想和他人接触、交往的状态中。”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当人感到孤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是因为他渴望与他人接触和交往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孤独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因为人虽然是群居动物,但很多时候不得不一个人待着,一个人面对一些人和一些事。所以,正确地看待孤独,合理地排遣孤独是现代人的必修课。刘同的《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就是阐释孤独意义的典型,当你一个人扛过一段孤独时光时,你就是自己的英雄。

(二)学会珍惜,善待他人

正是因为在孤独的寒夜经历过冰冷刺骨的侵蚀,才会在遇到说得着的人时,有如沐阳光的温暖,正是因为体验过孤独,才让人更懂得珍惜。小说中的牛爱国、杨百顺一直在逃离孤独,寻找那个能和他说得着话的人。一旦因缘际会,那个懂你的人,能和你说上话的人出现了,就要抓住机会,好好珍惜,善待他人。也许这个能和你说得着话的人,为了来到你身边,跨越了千山万水,踏平了千沟万壑。如小说中能和杨百顺说上话的巧玲,能和牛爱国说上话的章楚红,正是因为之前的人都和他们说不上话,后者的出现才更显珍贵。每个人都会遇到能和自己说得上话的人,可以是知己朋友,可以是知心爱人,可以是兄弟姐妹,《一句顶一万句》传达出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教你学会珍惜那个人,他说一句话能顶上别人一万句的人,然后从容面对人生,好好生活,远离孤独,拥抱幸福。

(三)直面孤独,勇敢前行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奔走,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穿梭,常常一万句无关痛痒的话,都抵不过一句真正被理解、被尊重的话来得真切实在,而那一句话,就像漆黑冬夜的火把,能温暖身心疲惫的旅人,这成为我们终其一生奔走寻找的理由。所以,尽管懂得了人生而孤独,也要竭尽全力去寻找那个唯一的灵魂伴侣,这样才不枉在人世走了一遭,这样漫漫长夜就可以与懂得的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就像庞丽娜和小蒋,章楚红和牛爱国,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说完这个,“要不再聊点别的?那就再聊点别的”。

人生而孤独,孤独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直面孤独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人生必修课。只有敢于直面困境,才能走出孤独的泥潭,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人生的芳华。

猜你喜欢
刘震云小说人生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刘震云买西红柿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An Invisible Intimacy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悲喜杂糅性
独一无二的你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