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共享路径探究

2022-07-07 14:49安昱臣苏渺付巾书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共享平台

安昱臣 苏渺 付巾书

摘要:科技资源共享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本文梳理相关文献,研究分析科技资源共享现状,发现存在科技资源闲置与重复建设并存、共享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并从科技资源的共享协同、管理体制优化以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共享路径,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共享路径

一、引言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利用科技手段对科技资源信息进行挖掘整合,一方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资源最优配置。在此领域,国外发展相对成熟。欧盟构建的第七研究框架(FP7)旨在打破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壁垒,畅通各国之间科技资源共享渠道,并携手打造欧洲创新驿站;美国制定扶持政策并通过立法来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为提升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水平,日本与其他国家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科技资源的国际流动,到达科技资源共享目的。在我国,2004年正式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纳入工作重点,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2011年出台《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该规划为进一步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并大力支持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发展。为更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加速建设。2018年,科技部、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联合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随着对科技信息平台服务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何更好发挥平台资源信息整合能力、提升共享服务效率,解决共享平台在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是当下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对科技资源共享路径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二、文獻综述

(一)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

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资源信息的支持,而科技资源信息的质量、数量、共享效率以及配置方式等对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发展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目前主要有政策驱动式、项目驱动式、仪器驱动式三种科技资源共享方式。政策驱动式指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强制要求具有科研成果的主体进行科技信息公开,以达到社会全员共享、资源优化配置目的;项目驱动式指各科技相关从业者,以共同完成科技项目为契机,在协同工作过程中达到科技信息资源流动共享,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仪器驱动式指通过一系列政策提高大型仪器使用频次和效果,促进“产学研”各环节互动(吴长曼,2007;郑长江,2010)。科技资源平台服务的关键在于能够满足资源需求者,做到准确获取、识别和匹配。达到精准匹配需求,完善服务对接机制,创新科技平台服务手段的目的(种国双等,2019)。此外,顾新建等(2020)着眼于科技资源共享需求,构建科技资源共享需求体系,其中包含高端化、人性化、绿色化、个性化四方面,同时从知识、硬件、数据、产品、软件、人才六个方面建立科技资源内容体系框架。

(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是为满足科技资源信息需求者,将分散的科技资源进行集合整理,然后提供资源共享的服务平台。其对提高科技资源有效性,避免重复研发和购置资金浪费,激发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不断发展,其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如网络外部性、科技资源整合性、功能性等。华中生在2013年研究认为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科技服务模式将成为主流;李玥等(2017)基于演化视角,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优势与不足,在其主导优势变化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构建集成服务模式。

现如今已是大数据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对大数据技术的依赖日趋明显,集成服务模式也深受该技术影响。创新集成服务模式,通过多门学科,利用多种手段解决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高服务效率及质量。国内不乏对该领域的研究,邓君等(2016)将用户服务期望和服务质量联系起来,探究两者关系,提出开放存取资源在线服务理念;胡潜等(2012)、陈雅等(2011)探讨信息集成服务需求、趋势、平台构建等问题;2020年,秋萍等学者对新型的共享型—智能服务平台模式进行探究,揭示其是由智能协调、智能管理、智能服务三者协同作用的运行机制。2021年,赵隆华进一步研究共享型—智能服务平台模式,指出该模式内部构成,其包括智能终端层、平台门户层、智能处理层和资源库四个模块。

三、现状分析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深度发展,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科技资源实现大量累积。科技资源的共享和集成在社会各界的推动下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总体来看,科技资源的共享需求还需得到进一步满足,科技资源共享相较于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具体体现在科技资源闲置与重复建设并存、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三个方面。

(一)科技资源闲置与重复建设并存

一是科技资源存在闲置现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者和科技资源的富集地,开展科技资源共享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先发条件。然而目前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评价机制更注重科技资源的竞争而非共享,导致其对科技资源的共享驱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大量优质的科技资源被留置在内部,没有对外进行开放共享,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各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是科技资源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一方面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关于科技资源的沟通意愿不足,沟通渠道有限,沟通机会较少,沟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缺乏第三方发挥中介作用,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科技资源交流进行组织和协调。这在客观上导致科技资源重复建设问题的形成,例如研究方向相似的课题组重复购置科学仪器设备,不仅导致科技资金的浪费,而且由于单个课题组相关研究有限,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远不如共享使用,产生利用率较低的问题。

(二)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制度建设有待加强。科技资源共享的法律法规不完备,政府在鼓励和推动共享科技资源的工作当中容易处于无法可依的境地,导致其推进工作时缺少依据,不利于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另外,配套制度不完备,如共享激励机制缺失,导致无法激发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开展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资源壁垒和监管分散问题较为突出。科技资源的资金投入大都来自政府公共财政收入,但流通范围却仅限于科技资源拥有单位内部,存在大量科技资源壁垒,无法实现科技资源的物尽其用,不利于科技资源与其他资源的协同整合,不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另外,政府部门对于科技资源的监管力量较为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导致科技资源共享工作推进较为困难,进而推高科技公共服务成本。

(三)科技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一是人才队伍流失较为严重。从人才分布状况来看,专业人才大都集中于中心城市或發达地区,其他地区的人才由于虹吸效应流失严重,人才分布极不均衡。从人才交流合作情况来看,各地区各领域的人才队伍之间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足,人才的整合和协同水平有待提高,不利于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无法实现人才聚集效应。

二是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科技资源共享管理人员缺乏大数据意识和互联网思维,数字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计算机应用的深入性和广泛性不够,导致目前已有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内容重复率高,建设缺乏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低,无法充分发挥资源共享的低成本、高效率等优势。

四、构建路径

科技资源共享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因此从促进科技资源协同共享,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管理体制,加强科技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入手,逐步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具有较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促进科技资源协同共享

首先,建立科技资源管理部门。设立专职的对口管理部门,发布促进科技资源合作共享政策,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安排,制定科技资源共享规范标准。充分发挥政府管理部门的第三方优势,建立完善共享渠道,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科技资源共享合作。组织协调科技资源的供给和需求有效衔接,改革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增强服务个性化和人性化水平,促进科技资源供给者和需求者在共享平台的汇集,加速科技资源供需双方提质增量,形成优质供需的良性循环。

其次,保障科技资源共享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资金保障制度,推动形成政府专项资金、企业投资资金、银行信贷资金等多渠道资金支持模式,多方位提供资金保障,多形式开展财政补贴,为激励和支持科技资源平台奠定物质基础。广泛进行社会资金吸纳,采用公益和付费相结合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科技资源共享,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激活科技资源存量。

最后,充分发挥科技资源的市场作用。政府拥有行政执行权,是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的重要力量,但也存在行政效率低、方式方法不灵活、辐射范围小的问题。应深刻认识到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充分调动市场活力,坚持市场主导科技资源共享。统筹协调政府和市场,发挥双方优势,打破政府或市场单独推动的局限性,加速科技资源聚集,畅通科技资源流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推动科技资源共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快出台政策制度,为共享开放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确保资源共享有序进行。从组织领导、协调合作、监督考核等多方面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力争保障政策同步推进,提升科技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性和秩序性。

其次,加强对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宣传。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共享平台的推进经验,合理利用官方平台、企业平台、自媒体等渠道开展宣传和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科技资源共享氛围,加强社会群众对共享平台的认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科技资源供给方和需求方参与建设共享平台,促进形成建设共享平台的社会共识。

最后,完善科技资源共享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用户监督作用,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和服务评价体系,推动科技资源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互相监督。增强第三方监督能力,建立用户反馈机制,要求第三方积极听取用户反馈意见,进行针对性的完善和改进,增强对科技资源共享的协调监督能力。

(三)加强建设科技资源管理人才队伍

其一是加强科技资源管理人才引入。充分认识科技资源管理人才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现实状况,尝试构建科技资源管理专家库,制定引进人才配套措施,增加对优秀专业人才吸引力。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优势,推动各属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人才流动,为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其二是提升共享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共享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其大数据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增强其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共享管理人员的创新动力,发挥其在共享平台内容、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性作用,力争满足科技资源的供给者和需求和的多样化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宏起,李佳,李玥.基于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范式演进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11):153-165.

[2]吴长曼.浅析“科技资源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07(1):49-51.

[3]郑长江,谢富纪,傅为忠.科技资源共享的效益提升路径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5):7-10.

[4]种国双,赵衡,裴小兵.科技资源共享:需求、服务机制和服务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2):28-34.

[5]顾新建,杨青海,顾复,代风,纪杨建.科技资源共享的需求、内容、方法体系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23-30.

[6]李玥,王宏起,李长云.云环境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智慧服务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5(07):112-115.

[7]华中生.网络环境下的平台服务及其管理问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6(12):1-12.

[8]李玥,张雨婷,李佳.演化视角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成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坛,2017(02):51-57.

[9]邓君,张巨峰,孟欣欣,宋雪雁.基于需求驱动下的档案用户服务期望与服务质量关系模型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6):14-25.

[10]葛秋萍,李文香.大数据背景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型智能服务平台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20(06):103-111.

[11]赵隆华,侯瑞.大数据下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型智能服务平台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21,39(02):86-91.

[12]曹建平.大数据时代金华市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的路径与实践[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6):60-61.

[13]杨静,杨代庆.典型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模式对比分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0,52(01):27-34.

[14]王华,柴天姿.河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经济师,2021(02):128-129.

[15]张绍丽,郑晓齐,张辉.欧美和日本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典型模式的建设[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0,52(06):35-42.

[16]赵男.浅析如何做好科技资源共享[J].科技风,2020(16):243.

基金项目:本文受四川省科技计划资助,立项编号为2021JDRC0064。

作者简介:安昱臣(1997-),男,山西忻州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苏渺(1997-),女,重庆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付巾书(1996-),女,重庆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

猜你喜欢
共享平台
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经济的信息资源建设探索
微课在中专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探析
高校测试分析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的初步探索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探讨及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企搭乘“共享平台”好出海
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探讨
中学生物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和利用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管理探讨
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初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