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工作策略研究

2022-07-08 01:11解倩
今日消防 2022年5期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消防工作天津市

解倩

摘要: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天津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商业综合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以及天津市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和有效措施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引发更多人员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思考。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消防工作;策略;天津市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2)05-0008-04

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商业综合体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建筑面积大、功能复杂、造型新颖独特,大部分为当地标志性建筑。与此同时,此类建筑也具有火灾荷载高、人员密度较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相对困难,灭火救援难度大,极易造成重大火灾事故。

1  天津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

1.1  发展现状

据初步统计,目前天津市建筑规模超过5万m2(不包括住宅和写字楼部分的建筑面积)的商业综合体共有67家,总建筑面积达到8353286.8m2;其中建筑规模超过10万m2(不包括住宅和写字楼部分)的建筑面积的商业综合体共有27家,建筑总面积达到5298705.68m2。

从天津市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规模来看,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区域,比如滨海新区、河西区、和平区、南开区、河东区,拥有的商业综合体数量均在5家以上。

从天津市商业综合体分布区域看,38.8%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其中17.9%在滨海新区,31.3%分布在市郊,还有12%分布在其他各区。此外,在已开通轨道交通的区域,商业综合体和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占到了30%左右,比如,银河广场、大悦城、天河城等均与地铁站相连通。

1.2  发展趋势

商业综合体建筑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是建筑综合体的升级和城市空间的延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拉动内需、改变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建设中,面对商业业态的不断创新和细分,商业综合体的数量、规模也在逐步增加。从2010年至今,天津市新增商业综合体数量大为增加,其中建筑面积大于10万m2的超大商业综合体数量为23家,占全市商业综合体总量的34%。可以说,商业综合体的高速发展,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新兴的、共同的趋势。

2  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山西省组织召开了全国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现场会,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以及检查要点。天津市也出台了《天津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2],将商业综合体作为整治的重点。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以及市消防救援总队的共同努力,天津市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2.1  日常管理比较规范

通过调研发现,各消防救援支队都将商业综合体的消防监督检查纳入日常消防监督工作的重点,能够较好的落实监管职责。此外,大部分商业综合体运营单位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都能认识到本单位的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微型消防站建设相对健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相对规范、消防设施设置相对完备。特别像银河广场、恒隆广场、宜家家居中心等经营企业,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2  消防设施配备比较完善

大部分商业综合体建筑基本能够按照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设置自动消防设施、配备消防灭火器材,聘请专业的消防设施维保队伍对消防设施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特别是银河广场,由于该建筑单层面积巨大,在满足消防安全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在每层适当位置设置了供人员逃生、救援用的消防应急救援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员自救、逃生的概率。

2.3  维保和从业人员业务水平相对较高

由于大部分综合体的建设和运营单位经济实力较强,单位内的消防从业员可以得到更多培训机会,业务水平相对较高。此外,由于商业综合体消防设施种类繁多、复杂,维保单位派驻人员业务水平往往较高。例如:银河广场、宜家家居中心等,维保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操作各类消防设施,并按要求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为此类建筑消防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随着天津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商业综合体建筑沿纵向空间发展,地上、地下连通,地下不仅有大量商业活动场所,而且同时与轨道交通等交通枢纽连接。加之商业经营业态以及经营理念的不断更新,与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消防安全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都为商业综合体的消防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3  天津市商业综合体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

3.1  二次装修改造破坏建筑整体消防安全体系

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体量大、功能复杂、形式多样,为满足其特定的功能需求,此类建筑往往采用中庭或者步行街的设计模式和经营理念。在设计过程中一般采用“亚安全区”“避难走道”“防火单元”的设计理念,并通过消防性能化和专家评审的方式来解决建筑防火分区、人员安全疏散等指标超出现行规范的问题。由于经营的需要,商业综合体内的商户更换相对频繁,局部装修、改造时有出现,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防安全问题。

3.1.1  原有消防性能化设计及专家评审内容被破坏

一是原设计使用功能和实际招商使用功能不一致。商业综合体建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业态调整,这对原有的消防设计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例如:原有的商铺改造为儿童活动场所、餐饮场所;原设计为主力商铺的店铺改造为娱乐场所等,这都会对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疏散宽度、疏散距离、消防设施设置等造成影响。

二是防火分隔措施遭到破坏。店铺的业主为了追求使用功能、装修美观的同时,往往对店铺的防火分隔措施进行拆改,通过调研了解到,部分店铺存在擅自拆除原有隔墙、扩大营业区面积、采用普通玻璃代替防火隔热性玻璃等现象,这就导致实际经营业态与原有消防设计方案相比已面目全非,无法形成有效的火灾防控体系。

三是降低装修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在商业综合体的消防性能化报告或者专家评审中,一般都会要求装修材料采用不燃或者难燃性装修材料。但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商铺的业主为了追求视觉效果,在装修过程中大量使用木质等可燃或者易燃装修材料,在增加火灾荷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着火的可能性。

3.1.2  消防设施有效性降低

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商业综合体在招商过程中主要由建设单位负责公共区域的装修,而商铺内的装修则由商铺经营者自行完成。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导致装修过程中在追求美观的同时,忽略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室内消火栓系统不能有效使用。《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规定:建筑内部消火栓的门不应被装饰物遮挡,消火栓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3]。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店铺为了追求装修风格的统一,仅仅在消火栓门处粘贴“消火栓”标识,导致一旦发生火灾,在切断民用供电后灭火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消火栓,扑灭早期火灾。此外,《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规定:消火栓门开启角度不应小于120°[4],但是由于部分商业综合体采用干挂石材的装修风格,导致消火栓门的最大开启角度仅仅为90°,给室内消火栓的正常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能力降低。部分商铺在装修过程中采用格栅等通透性吊顶,喷头被藏匿在两个格栅之间或在格栅的上部,在发生火灾喷头动作以后,其喷射效果由原来的“水锥”变为了“水帘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灭火能效。此外,部分商铺在装修过程中并未设置吊顶,而喷头依然采用下垂型喷头且喷头底部距离屋顶距离大于30cm,延迟了喷头动作时间。

三是餐饮场所的灭火设施需进一步加强。《建筑設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餐厅建筑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后,其操作间需设置灶台灭火设施[5]。在商业综合体中,虽然餐厅的总建筑面积达到规范要求的标准,但是由于每间店铺的面积不大且还处于不同的楼层,导致部分商业综合体的餐饮场所并未设置灶台灭火。此外,部分餐饮商铺的燃气报警系统仅在店铺内有显示,并未与安装在消防控制室的燃气报警主机相连接,报警能力不足。

3.1.3  安全疏散指示标识有待加强

通过对部分商业综合体的调研发现,安全疏散指示标识不明显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在装修过程中,为了追求整体效果美观,安全疏散指示标识的尺寸往往较小,部分标识设置位置不够明显,有的标识甚至还采用透明材质,以上种种并不能起到有效的安全疏散指引作用。此外,部分商业综合体采用蓄光型智能疏散指示标识,其疏散效果有待商榷。

3.2  消防安全管理有待提升

3.2.1  中庭布置可燃物

商业综合体在设计过程中往往将中庭及回廊作为“亚安全区”,通过调研发现,几乎都存在将中庭区域用于举办促销活动、摄影等各种售卖活动,摆放货物,设置儿童游乐设施,设置可燃材料制作的休息座椅、装饰物及各家商铺的广告牌等现象。在商业综合体中,中庭是串联各营业商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员正常行走、安全疏散的重要途径。一旦中庭布置的可燃物发生火灾,则烟气将迅速蔓延至整个建筑,容易引起人员极大的恐慌心理,增加了人员疏散难度。

3.2.2  建筑的多产权,导致“单位全面负责”难以落实

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体量大、投资大,有的涉及多个产权单位、数个物业管理单位、大量使用单位,导致建筑整体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晰,安全制度难以落实。尤其是多次转包、转租、转委托经营的,相互之间法律关系更为复杂,特别是业主共同使用的公共消防设施和公共区域等未明确划分消防责任,出现消防管理空白点。例如:东丽新业商业广场,该商业综合体主要由华润超市和新业商业广场两部分组成,共用消防水泵房和消防控制室。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日常管理各自为政,新业商业广场通向室外的疏散门需要经过华润超市同意方能打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3.2.3  场所运营时间不同步,导致安全疏散隐患问题突出

由于商业综合体中各场所运营时间不同步,导致借用或共用通道无法保障部分场所营业期间畅通。各功能区相互关联,借用通道、共用楼梯比较普遍。但在经营运作上又各自独立,一个功能区停止使用就要关闭部分出口或通道,导致借用出口的功能区缺少必要的安全出口。如设置影院、KTV等娱乐场所的商业综合体正常营业时能够确保影院或娱乐场所至少有两个安全出口。当商场下班后,为保证商场自身的防火、防盗安全就要关闭一些安全出口和对外通道。而设置在商场楼上的影院、KTV等娱乐场所往往夜间营业到很晚,与商场闭店时间不同步,这时与商场借用、共用出口无法使用,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就成了大问题。

3.3  现有技术规范缺少针对商业综合体的具体要求

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在修订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周期来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所以标准在颁布时往往滞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天津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迅猛发展导致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3.3.1  性能化设计缺少标准,与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安全要求存在差距

如前文所述,商业综合体一般采用“亚安全区”“避难走道”等设计理念解决防火分区、人员安全疏散等指标超出规范的问题。针对这种设计模式,往往采用消防性能化的方式,即针对特定的建筑以及采取防火设计,人为设定某个区域发生特定规模的火灾,模拟人员安全疏散时间以及烟气流动状态。本次调研的11家商业综合体中全部采用了消防性能化设计。但我国针对消防性能化评估缺少相应的标准,目前,我国基本采用FDS火灾模拟软件。该软件受网格划分大小、计算机硬件条件等条件限制,计算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此外,针对不同场所在模拟过程中火灾荷载、火灾热辐射、烟气流动等关键技术指标也无相关国家标准、基础数据和一定的全尺寸实验验证,导致其模拟计算结果与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现实安全要求存在差距。

3.3.2   现有技术规范缺少针对商业综合体的具体要求

现行国家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是建筑防火所应达到的最低标准。针对商业综合体这种火灾荷载大、人员高度集中的建筑,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标准。例如: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置无强制性要求。目前,电气火灾已经成为了引发火灾的重要原因,新、旧版本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均未强制要求超大综合体场所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此次调研的11家商业综合体建筑中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数量屈指可数。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电气设备使用不当或选用质量低劣的电气线缆等问题难以完全避免,隐藏着大量电气火灾隐患。再如:智能安全疏散指示系统的设置无相关技术标准。目前,针对智能型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的类型、设置部位、间距等均无明确要求。通过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主要疏散通道虽设置了智能型安全疏散指示标志,但是其设置部位的合理性有待商榷,火灾发生时人群处于恐慌心理,如无正确合理的疏散引导指示,容易发生拥堵并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3.4  灭火救援能力建设与建筑安全需求不适应

未设计救援窗,灭火困难多。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外墙往往采用整面玻璃幕墙、干挂石材,大多未设置灭火救援窗,或者即使设置了消防救援窗,但部分外墙窗户被大型商业广告牌遮挡,给举高救援、内部排烟散热和外部扑救带来了很大困难,灭火救援只能以内攻灭火为主。更为甚者,有的消防管理人员平时将消防水泵和防排烟风机最末一级配电控制柜调整为手动状态,导致联动控制系统不能对上述设备进行自动启动,使建筑内部设置的自动消防设施不能有效扑救初期火灾。

建筑空间大,火情侦察困难。由于大部分商业综合体外部相对封闭或纵深较大,因此火情侦察主要依靠消防控制室和询问知情人。但在确定起火部位、过火区域及深入内部侦察与进攻路线时,由于消防控制室的报警信号不直观、建筑复杂等原因,必须通过建筑总平面、楼层平面、着火层和着火层上下各一层的平面图才能准确定位,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确定,给指挥员决策带来很大困难。

内部结构复杂,火灾扑救难度大。商业综合体空间跨度大、经营主体多、功能项目复杂、消防设施繁多、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数量多、人流量大,被困人员由于受烟气扩散、疏散路径不熟悉、疏散距离长以及人员拥挤的影响,人员疏散及救助困难。再加上火势猛烈,各类物质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雾,火场可见度低、烟热危险性大,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财产损失。同时,由于救援环境复杂、经营主体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处置初期火灾的水平有限,导致灭火救援力量的部署和灭火救援行动的有效展开受到影响。

4  工作对策

商业综合体作为新兴的商业业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尽管它给我们的消防安全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新的问题,但是要正视它的存在和发展,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总要求,建议各级政府、相关行业部门和社会单位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职责,适度控制大型综合体的建筑规模,出台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技术和管理标准,引入先进的消防管理人防和技防措施,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大型综合体建设和管理的消防安全。同时,商业综合体所在单位应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完善各种消防安全软、硬件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营造全民一心的消防安全氛围。

4.1  加强政府对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消防工作的领导,落实各项工作职责

消防事业作为社会公共安全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政府仍应发挥主导作用,承担消防规划、宣传、监督、社会动员等市场无法承担的主要责任。要加强各级政府对商业综合体建筑配套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专项投入,确保消防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树立“大消防”的理念,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建立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消防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强化各职能区合作和联动。在发挥政府领导、决策、协调作用的前提下,明确各级政府、管委会、部门、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责任,利用依法监督和政策引导等各种手段,促使各项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

4.2  引入先进的人防和技防措施

采用先进的消防安全技术。①采用可视化火灾监控系统。可以采用设置图像型火灾探测器或者将消防控制室与安防控制室合并的方式,使得在火灾发生初期通过视频图像清晰反映着火区域的具体位置,便于灭火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起火部位,达到“灭早、灭小”的目的。②利用物联网技术。运用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使消防管理部门能够实时准确地监控联网单位各类消防设施运行状态数据、设施维护保养数据及其他消防管理数据,能夠有效提升全社会火灾防控能力、公安机关监督管理的能力以及消防队伍快速反应能力。与城市物联网进行深度融合,通过网络平台能与城市消防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公安、交通部门的城市安全监控系统,企业内部的监控系统进行无缝连接。发生火灾能随时调阅、查看起火部位的实时监控视频。同时,还可以与无人机等现代监控设施进行信息对接,利用火灾扑救现场的侦查行动。

引入先进的消防职业管理团队。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复杂性决定了消防管理的难度,现有单位内部的消防管理组织,很难有效完成单位内部的消防管理工作。因此,可以引入职业消防管理团队,从单位的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专业管理,有效减少火灾隐患的发生,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专业性。

4.3  通过研究新战法、新举措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组织专门针对商业综合体的灭火救援研讨工作。从天津市发展的视角出发,组织灭火救援专家对市内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灭火救援行动进行研究,在消防装备采购、灭火救援人员编成、装备编成、技战术措施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促进提高防大灾、灭大火、打大仗的能力。同时,指导商业综合体建筑管理企业强化消防管理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組织专门力量编写针对商业综合体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指导手册。通过规范商业综合体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科目,提高商业综合体灭火和应急疏散的编制水平,使编制出的预案具有针对性、实战性和可针对性。

4.4  强化日常宣传培训,提高商业综合体从业人员整体消防安全素质,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对商业综合体物业管理部门、外租单位及商户的从业人员消防安全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相关从业人员增强消防安全观念,切实学懂学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各项消防安全职责,积极树立起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所有从业人员要做到会报警、会排查消除火灾隐患、会组织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会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使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岗位人员消防安全素质得以提高,不断适应消防安全管理形势的需要。商业综合体法人单位或委托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普及消防安全知识,组织开展灭火和疏散逃生演练,切实提高社会单位消防自我管理水平。商业综合体相关管理部门应建立相应制度,凡是未经消防安全岗前培训的从业人员,不得在综合体内进行工作,综合体内各营业单位必须定期自我开展消防培训,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超大城市综合体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S].

[2]天津市消防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Z].

[3]GB 50222-2017.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

[4]GB 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S].

[5]GB 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Research on fire protection strategy of commercial complex buildings——Take Tianjin as an exampleXie Qian

(Binhai High-tech Development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Tianjin,Tianjin  300000)

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mercial complexes in Tianjin through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puts forward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fire safety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complexes, as well as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aken by Tianjin. Trigger more people to think about urban commercial complexes.

Keywords:commercial complex; fire work; strategy; Tianjin

猜你喜欢
商业综合体消防工作天津市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如果画笔会说话?
重视消防
浅析做好消防工作的几点认识
某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基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的设计分析
西安市商业综合体布局规划初探
浅析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火灾预防
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天津市东丽中学“六·五”环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