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中村火灾特点及应对措施分析

2022-07-08 01:11贺嘉含
今日消防 2022年5期
关键词:城中村灭火救援消防

贺嘉含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城中村火灾和事故趋于多发,城中村的消防规划先天性缺失、建筑密集拥挤、消防基础薄弱等安全隐患问题日益凸显,同时也对火灾防控和灭火救援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以广州为例,对城中村火灾隐患进行系统、客观分析,探索研究城中村火灾特点和扑救对策,为城中村消防安全规划和隐患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中村;消防;隐患治理;灭火救援

城中村作为城市高速发展的过渡产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当了海绵作用,空间使用的低成本产生聚集效应,吸纳宏量人力、迸发生产活力的同时,也衍生了新的城市公共安全隐患。特别是城中村存在的消防规划先天性缺失、建筑密集拥挤、消防基础薄弱等消防安全隐患问题日益凸显。2016年至2020年,广州共发生居民住宅火灾近5000起,其中发生在老城区和城中村的火灾2300余起,占46%。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在调查广州典型城中村的基础上,对城中村火灾隐患进行系统、客观分析,探索研究城中村火灾特点和扑救对策,为城中村消防安全规划和隐患防治提供借鉴。

1  城中村消防隐患问题和火灾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州通过城镇化吸收村落的农用地,不少原为郊区的村落被纳入城区范围,城中村从客观上来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结果。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消防方面存在一定隐患。

一是人口数量多。广州登记在册的272个城中村对应112个镇(街)、493个社区(村居)、19500个社区基础网格,较深圳、珠海、武汉等一、二线城市高出2至5倍。常年约580多万外来人口,大部分流动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外来人口数量甚至达到本村村民的5~8倍。城中村建筑大多分隔成小房间出租,据来穗局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城中村出租屋高达380余万套,租住的主要来源就是外来务工人员、下岗工人和退休职工等。人员密度高、流动性大、消防安全意识薄弱,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是致灾因素多。城市发展的多元化,致使城中村的产业结构从农业转为非农化,形成以二、三产业及土地收益为经济来源的模式,城中村内居住类建筑、经营场所、办公场所、娱乐场所、出租屋等相互混杂,同时还是小作坊、小企業等“三小场所”的集中地带。据市公安局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全市城中村的实有单位高达18.55万个、从业人员34.44万人,排查出城中村“三小”场所2.23万家,“住改仓”场所422家,“三合一”场所1429家,迁出违规住人1659人次,整治消防隐患1.79万处,对115名违法人员依法作出处罚。火灾的发生呈多元化,既有常见的违规用火用电用气造成的居民住宅火灾,又有新出现的在建设工地、机械设备、工厂企业大跨度及危化品火灾,如此之多的火灾类型、致灾源头为灭火救援增加了难度。

三是防灾意识缺乏。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许多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不符合消防设计,没有申报建筑防火审核、消防验收手续。城中村企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或当地农民,常以家族利益为核心开展经营管理,缺乏安全管理经验,以规模小、低回报、高工酬为由忽视在消防安全上的投入。同时,由于城中村居住人员结构主要为老人、农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外来务工人员来源广泛、构成复杂、流动性强,消防安全意识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较弱,消防安全宣传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成效。

四是管控力量缺乏。机构改革后,全市网格化管理统一由来穗局负责管理,但各地情况不一致,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嵌入网格化管理难度大、推进缓慢,难以形成合力。城中村改造虽然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但由于改造规划、资金投入、拆迁补偿、政策扶持等问题错综复杂,各方利益难以协调,各职能部门在解决城中村消防安全隐患上存在畏难情绪,改造工作进展缓慢。村委虽然建立了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和相关工作制度,但是基层消防监管网格员、志愿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队员往往一岗多职,同时承担治安协防、城管纠察等工作任务,对于消防监管疲于应付,职能缺位,致使防火检查、巡查和消防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灭火救援培训难以按时有效开展,装备器材保养不足,一旦发生火灾,不能在最短时间组织救人、灭火。

2  城中村消防隐患整治措施

2.1  优化顶层设计

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社会治理主体是多元的,必须完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注重理念创新,变“自上而下”的被动式管理为“由下往上”的主动式治理,充分学习借鉴其他城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治理创新经验,构建集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各级要层层联动,推进将消防安全纳入“城中村”社会治理三年行动内容,明确相关部门责任,把城中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中村统一改造中科学规划,合理划分功能分区,将居民居住区域与其他有加工制造功能的场所进行分隔,打通消防车通道,拆除阻挡消防车通行的广告牌、灯箱和违法搭建。部门要级级推动,推动住建、水务部门持续推进城中村给水管网建设,探索采取设置河道水闸、取水平台、高位水池或者消防水箱等措施,确保消防应急用水。

2.2  强化网格管理

建立健全以物业管理人员、出租屋主、出租屋居民为主力的消防楼长制度,实行“一人一栋、逐层定人”。充分发挥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一长三员”以及“综治”治安员、保安员队伍的作用,把消防工作纳入日常巡逻、守护工作内容,并配备基本的消防巡逻装备,开展基本的消防培训,及时发现“常见性”隐患和“习惯性”消防违法行为。不断强化城中村出租屋精细化管理,推进出租屋“八查”工作(即采集排查“人、屋、单位、设施、门禁、视频、消防、违建、违法”等基础信息工作),强化“群组房”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抓好出租屋重点安全隐患排查告知整治,推进出租屋门禁系统建设,结合入户走访活动,以镇(街)为作战单元,发动公安民警、出租屋管理员、辅警、社区专职人员、城管协管员等基层工作人员,通过“广州城中村基础信息大排查专项行动”进一步摸准城中村消火栓、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等实有数。

2.3  深化宣传培训

针对城中村外来人口大多不收听收看本地电视(电台)节目的特殊情况,组建城中村消防志愿者队伍,“手把手”“面对面”开展“走街入户”上门式宣传教育;联合民政部门以阶梯培训方式培养社工作为“教员”,对城中村家庭特别是老弱病残群体开展“结对子”消防安全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以微信为载体,打造“消防站微信约”活动,全市消防执勤站点每周利用周末时间向广大社会群众开放,城中村群众通过“消防站微信约”来队参观学习。针对城中村外来人口相对集中的特点,联合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创新建立外来人口办理登记注册和房屋租住手续前“三个一”(一堂课、一张试卷、一份承诺书)免费消防培训制度,提高居民自防自救能力。

2.4  灭火单元靠前

要结合老城区、城中村的实际,认真分析评估消防站布点现状,积极探索小、微型消防站、临时执勤点等建设模式,多建站、建小站,把站点直接建到每一处老城区和城中村,贴身提供安全防护。同时要大力发展适合城中村火灾特点的微型消防摩托车等“小、灵、巧”车辆装备,适应灭火救援需要。将微型消防站建设纳入市政府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社会安全指数方案内容,推动财政部门将微型消防站建设纳入城中村隐患整治财政补助优化方案,给予政策和经费倾斜。进一步规范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人员编组、值班值守、调度指挥、器材配置、业务培训和“3分钟”到场处置程序等工作,制定联防区域联勤联动处置预案,编写初起火灾处置指南规范,并纳入社会联动力量调度平台。

3  城中村灭火救援应对措施

3.1  搭建两个平台,优化指挥辅助决策功能

一是健全智能决策平台。以建设“智慧消防”为抓手,全面启动集灾情预警、应急指挥、模拟训练、规范执法、战勤保障等模块于一体的智能决策平台建设,在升级完善灭火救援“数据库”,推进大数据平台系统、互联网地理服务信息、各类信息化支撑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上积极摸索。建立和完善广州灭火救援基础信息数据库和装备数据分级维护制度,全面掌握部队人员、车辆装备、专业队伍、灭火救援专家、社会联动单位、应急救援物资等数据信息,通过平台实时调阅值班室视频、车库视频、灾情地周边道路监控以及无人机、4G消防单兵图传等现场视频,全面强化远程指挥和现场辅助功能,全面提升智能指挥决策平台在实战应用方面作用发挥。

二是完善社會联动平台。针对城中村人员密集、不确定因素多、建筑功能复杂、易引起群死群伤灾情的特点,全力构建好社会联动平台,实现指挥调度体系“扁平化”,要整合消防救援队伍和社会相关资源,纵向贯通消防队伍各级组织,横向连通政府应急部门和社会联动单位,理顺指挥关系,规范指挥流程,能根据灾害地点、类别、等级快速生成力量调度方案,实现“一键式”指挥调度,打出一套快、准、实的“组合拳”。

3.2  强化三项措施,抓实灭火救援准备工作

一是实行数据融合,强化熟悉工作。在信息化高速发展、大数据广泛应用的今天,日常辖区“六熟悉”工作不仅要对城中村交通道路、水源供给、高风险区域等进行实地熟悉检查,更要结合总队实战指挥平台试点、广州市“四标四实”信息采集等工作,通过移动作战终端、消防数据采集手机App做好城中村内的周边消火栓、消防通道、取水平台、自然水源和“三合一”、群租房、棚户区、住改商、租改仓等重点位置信息的同步数据录入,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化手段强化数据融合,将客观存在的辖区情况固化为可视化的数据资料包,一旦发生火灾,可实现精准定位和数据共享分析,科学计算最佳行车路线、供水路线、疏散位置,精准做好战斗准备,让辖区情况熟悉工作更好地为实战提供服务。

二是细化作战单元,强化预案编制。要根据老城区、“城中村”道路狭窄、净高净宽不足、占道现象严重、水源普遍缺乏、建筑物耐火等级低等特点,改进灭火救援战斗编成,按照“小单元、多组合”模式,集人、车、装备等作战要素为一体,建立水泵、微型消防车和专业攻坚组等基本作战单元,提高快速响应和初战控火能力。并在细化作战单元的基础上,强化灭火救援预案的编制,充分整合区域内各类灭火救援力量,保证任何一个区域发生火灾,都有灭火力量第一时间处置。同时,要根据全要素灭火救援实战演练的要求,针对城中村特点制定不同类型、区域、大小的火情,开展实兵、实装、实地、实战综合演练,不断优化兵力投送、装备调集、战勤保障和水源供给等方案,确保一旦发生灾害事故,能快速反应、有效处置。

三是科学精准调派,强化第一出动。针对城中村火灾火势发展猛烈、蔓延迅速、水源紧缺、疏散难度大、易酿成火烧连营的特点,要以“杀鸡用牛刀”态度对待火灾扑救。在接到火警,要对着火地区的主要建筑结构、燃烧物性质、着火区域内大致的水源情况等方面迅速做出判断,注重灭火编队搭配供水编队,中型主战消防车搭配大型供水消防车,一次性调集足够力量、有效装备赶赴火灾现场。

3.3  加强战术运用,提升灭火救援效率

一是侦查搜救要准确迅速。准确开展火情侦查是贯穿我们灭火救援全过程的重要战术应用,无论是一目了然的普通民房还是错综复杂的大型综合体,都必须把火情侦查贯穿灭火救援任务始终。由于城中村建筑构造复杂、耐火等级低、道路楼梯狭窄、人员分布密集,火情侦查必须准确及时,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原则把搜救人员、疏散群众放在第一位,在查明起火部位、火势蔓延方向、毗邻建筑受火势威胁程度、人员伤亡情况和有无危化品等情况后,要适时调整灭火战术和施救措施,随着不断推进灭火步骤,尤其是进入砖混、木质建筑内部进行内攻近战和抢救人员时,更时刻准确掌握建筑安全情况,严防屋顶或墙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二是供水保障要及时有效。火场供水是扑救城中村火灾的难点更是保障重点,城中村消防水源普遍分散、紧缺,消火栓故障率高,个别村落还依高度错落的地势而建,为火场供水加剧了困难。第一出动力量对扑救初期火灾占有绝对优势,在奔赴火场途中,指挥员要善于利用“六熟悉”掌握的情况确定现场水源位置,更要根据现场道路情况选准第一灭火编队车辆类型,以防因交通堵塞无法进退。选准停车位置的同时,将灭火主力安排在下风向或火势主要蔓延方向上,充分利用各种水源,合理布置水枪阵地,并注意用水量。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我国中心城市现有主战消防车供水能力条件下,消防车之间的接力供水更加适合城中村火灾。因此,主战车辆快速形成战斗力后,其余车辆要果断寻找、占领周边水源,通过车与车之间接力、并联为前方出枪车辆供水。一般而言,不宜采用水罐车来回行驶运水供水,因为城中村灭火战斗展开后,狭小的道路大型车辆更难以通行,一旦消防车在运水途中堵塞,将极大地影响后续战斗。

4  結语

城中村火灾隐患防控治理和灭火救援处置准备工作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找准病灶,精细解剖麻雀,做到“一村一方案、一村一特色”,实事求是、量体裁衣,将开展“城中村”消防隐患整治与开展扫黑除恶、治理违法建筑、“三旧”改造等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相结合,政府各部门、全社会都需要参与进来,分类施策、系统治理,扎实推动治理难题实现新突破,努力推动“城中村”地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早日形成。

参考文献:

[1]张泽江,梅秀娟,覃文清,等.古建筑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09):640-644.

[2]刘杨.浅析“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火灾多发原因及防范对策[C]//.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2014:447-449.

[3]王郭社.老旧居民楼火灾隐患治理刻不容缓[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14-01-29.

Analysis on fire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villages in Guangzhou

He Jiahan

(Conghua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Section of Guangzhou Municipal,Guangdong  Guangzhou  51090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nstruction, fires and accidents in urban villages tend to occur more frequently, and safety hazards such as congenital lack of fire protection planning, dense and crowded buildings, and weak fire protection foundations in urban villag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new challenges. Taking Guangzhou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d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fire hazards in urban villages, explores and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villages fire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s for urban village fire safety planning and hazard management.

Keywords:urban village; fire protection; hazard management; fire fighting and rescue

猜你喜欢
城中村灭火救援消防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浅谈如何强化灭火救援战斗中的安全防护
浅谈全面强化基层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措施
浅谈强化基层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能力建设的对策
浅谈如何提高中队灭火救援战斗力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