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为什么要做脑CT检查?

2022-07-09 13:56李飞
医学概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出血性低密度缺血性

李飞

1脑梗死是什么?

脑梗死是由于大脑里的血管突然发生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严重疾病。脑梗死的特点是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的发病率、死亡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脑梗死越来越年轻化。脑梗死在长期抽烟、酗酒、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不运动、高龄、肥胖、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2脑卒中的类型有哪些?

脑卒中的类型包括: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种。出血性卒中指患者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者脑血管畸形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较急,病人以中青年居多。出血性卒中症状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半身瘫痪、昏迷不醒、休克等症状,症状严重时容易造成患者死亡;缺血性卒中指脑梗塞(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缺血性卒中症状较平缓,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表现为半身瘫痪或者乏力、说话困难、四肢麻木等。

3脑梗死的危害有哪些?

脑梗死的危害同患者脑损伤的位置、脑缺血性血管的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没有其他疾病以及有没有合并其他脏器疾病等息息相关。脑梗死程度较轻者可能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脑梗死程度较重的患者可以表现为四肢瘫痪、麻木或者眩晕;脑梗死程度严重患者不仅仅会导致四肢瘫痪,甚至出现急性昏迷或者死亡。

4脑梗死做脑CT检查的优点

脑梗死是一种急性发作的脑部严重疾病,一旦发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医生会要求患者做脑CT来了解状况。但是有的人认为核磁共振比脑CT更详细、检查结果更准确、检查费用更低,选择核磁共振比脑CT更好,其实不然。急性脑梗死需要优先选择脑CT,而不是核磁共振,原因如下。

4.1脑CT检查敏感性高

脑部CT能够迅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出血或者脑水肿,脑部CT同核磁共振比较,最大的优势是对新鲜出血点敏感性较高。急性脑梗死医生单凭患者的身体检查无法准确判断,而且急性脑卒中的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类型的治疗方法截然不同,需要通过脑部CT来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并且需要依靠诊断结果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4.2脑CT检查耗时短

一般CT检查脑部仅需要几分钟,对于脑梗患者而言,越早诊断、越早治疗得到的愈后效果就越好,脑梗患者的抢救时间弥足珍贵。患者做一次核磁共振需要30分钟左右,而且成像时间很长,容易耽误患者脑梗死的治疗。加上核磁共振对患者配合度要求高,如果患者无法较好的配合,容易影响检查结果,造成误诊,严重影响后续治疗和患者的身体健康。

4.3脑CT检查安全有效

脑部CT对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临床应用效果好,能为脑梗死患者制定早期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预后评估等提供准确、科学、有效的依据,而且脑部CT检查方便、没有伤口,没有痛苦。

5脑梗塞脑CT的表现

患者的梗死灶为低密度,可以通过脑部CT检查明确患者脑梗塞的部位、形状及大小,较大的梗死灶可以使患者的脑室受到压迫,从而脑室变形及中线结构发生位移,在脑梗塞起病4—6小时之内,部分脑梗塞病例可以通过脑部CT检查看见边界模糊的稍低密度灶,而大部分的脑梗塞病例在24小时之后才能在脑部CT检查下显示边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增强脑部CT扫描能够提高脑梗塞的检出率。

6脑出血脑CT表现

脑出血脑CT表现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囊变期。急性期指患者脑CT检测可见脑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高密度灶,灶周可见水肿;吸收期指患者脑CT檢测可见高密度血肿向心性缩小,密度逐渐降低,呈等或者稍低密度影,灶周水肿减轻;囊变期指患者脑CT检测可见病灶呈脑脊液样低密度灶改变。

7脑CT的类型有哪些?

脑CT的类型包括:脑CT平扫、脑增强CT、脑CT血管造影。脑CT平扫指直接进行扫描,从扫描结果可以看出患者脑部的组织结构和病灶情况,常用于脑梗死、脑部积水、脑部出血、颅骨骨折的检查;脑增强CT指需要在患者血管注入对比剂后进行扫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脑部的病变组织和周围组织的密度差,弥补脑CT平扫无法检出或者显示不清的病变部位,同时可以检测出颅内的破坏程度和颅内肿瘤的供血状况,常用于血管畸形、肿瘤、炎症患者的检查;脑CT血管造影指需要静脉造影剂注入后对患者血管进行扫描,通过多平面和三维CT重建得到患者血管的图像,从脑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可以看出患者颅脑血管壁、管腔、病变,常用于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变的最优选项。

8CT和核磁共振有什么区别?

8.1工作原理不同

CT是计算控制断层扫描,通过扫描人体截面上图像来得出结论。核磁共振是利用身体水分子氢原子在强大的磁场下产生电磁信号反应,再通过计算机转化为图像的一种检查,两者的工作原理截然不同。

8.2针对器官不同

由于身体器官组织的密度和含水分子量不同,所以CT和核磁共振对这些组织检查也有着不同的优势。如CT相对于骨关节、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等器官诊断有优势。

8.3检查时间不同

CT扫描时间短,一般几分钟就能成像,如果遇到患者疾病急性发作,做CT可以及时判断。核磁共振虽然更加准确清晰,但检查时间一般需要30分钟,因此不适合急性疾病发作患者。

猜你喜欢
出血性低密度缺血性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胆红素检测在冠心病中研究分析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联合用药,“坏胆固醇”一个月达标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牛出血性败血症的防治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