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2-07-09 22:17张继豁
民族文汇 2022年4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策略

张继豁

摘 要: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是提高学生情绪智力、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新时期教师应关注教材内容的变化,注重对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能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组织实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空间,从而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学生在进入初中后,身体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然而心理却并不是十分成熟,两者不够协调,会导致心理层面出现各种矛盾,如果情况严重的话,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行为也会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所以,若想使问题能顺利解决,初中教师必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不少初中学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选择班会课、德育课来展开教学,而且教育内容较为固化,很多是在进行安全教育,而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很少涉及,甚至是完全没有。学生进入初中后,环境有很大的改变,学习压力明显增加,而且生理、心理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内心中就会产生不适感,这个时候教师应该适当指导学生,确保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疏通。但是目前初中学校在进行课程安排时,并未对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关注。

(二)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针对初中学生展开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将学校教育予以有效落实,除此以外,还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因素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初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对父母的管束开始出现厌烦感,甚至会直接与父母发生冲突,有些学生会压制怨气,导致压抑感明显增强。部分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较多、精力较大,然而成绩不够理想,父母并未因此对其进行批评,但学生心中会出现内疚感。此外,现代社会中的离婚率较高,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少完整的关爱,心理会出现问题,有些显得自卑,有些则较为暴躁,明显缺乏安全感。

二、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科学设置团体活动

在初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能从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提升角度对初中生作出积极的引导,促使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对团队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在活动中针对每一名参与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适当的设计和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从而使参与团体活动的中学生能学会倾诉、学会倾听,借助团队活动的组织实施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进行优化。比如,组织开展心理绘画作品大赛活动,在活动中通过艺术创作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初中生在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共鸣,真正做到将艺术创作与心理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基础上能学会选择绘画的方式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压力,并且可以感受绘画艺术的美好,提高心理教育效果。同时绘画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还能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从而促使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教育和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要对班级环境的创设加以重视。教师必须将个人的言行举止予以规范,对学生起示范引领作用,并促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加以约束,加强自我管理。此外,教师要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营造出适宜的环境,使教学更具趣味性,使学生能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相信在师生努力下,班级环境会越来越好,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品质,让学生从易于抑郁和焦虑的状态中走出来,取得较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三)加大家校沟通的力度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校间的合作极为必要,只有家校间紧密联系,教师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基于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疏导。通过家校合作,参与学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讲座,家长能正确看待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庭中不再過于看重孩子的成绩,而是时刻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想法,对孩子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疏导,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家长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可以及时与学校沟通,让教师在家校合作中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积极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形成培养学生情绪智力的家校合力。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给予学生正面的情绪引导,注重其情绪智力的开发,为学生营造较为良好的自我效能感环境,促使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布置家庭劳动的任务,鼓励学生在家庭劳动中探寻如何以最短时间达到最高的劳动效率。在学生创新探索期间,家长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赞扬,以此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四)开展讲座活动

初中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活动,提出理论层面的共享,引导学生在讲座中学习更多心理学的知识,懂得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调节自我效能感、提升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增强心理韧性,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初中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类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创新发明活动等,提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创造实践的积极性,使其在自身创新成果的作用和影响下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学习和生活自信心,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三、结语

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学生的成长,需要通过各类讲座、专业课程、日常班级氛围培养等举措有效地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及学生三方面要联合,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家长及学校的辅助下,掌握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进而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晶灵.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亚太教育,2020(04).

[2]吴晓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策略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