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欣赏课互联网教学融合策略

2022-07-09 22:17谭良开
民族文汇 2022年41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初中音乐互联网

谭良开

摘 要:本文将从音乐欣赏课程的定义、“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音乐本质中的跨界融合以及多种融合渠道来探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深入挖掘“互联网+教育”这一时代背景下能够提供给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多重便利条件,在教师的反復探索与实践中,从根源上解决当下负面化的教学局面、提升音乐欣赏课的地位、端正教学态度、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在优化教学氛围的同时,实现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新面貌。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音乐;音乐欣赏

1“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分析

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其教学也同其他学科一致,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展开教学活动与检验教学成果等。借助“互联网+教育”,可以在以上几个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明确教学目标之时,教师可以主动搜索现下最前沿的教学目标要求,时刻保持获取最新数据的教学状态,让教学不仅停留于课本以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科学发展;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丰富多样性,选择适合本班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最大程度的活跃教学气氛、提升教学效果。从整体上来看,音乐教师在欣赏课程教学中应当从“欣赏”的角度出发,围绕新课标指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理念,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融入学生的学生感受,引导学生探索音乐作品所带来的深层次内涵。在音乐欣赏课程的整体教学环节中,“互联网+教育”都拥有绝对的优势。

2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中的“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

2.1从音乐与地域的关联中谈跨界融合

“互联网+教育”的多种形式实现跨界融合,在学生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例如,在欣赏西北音乐作品的时候。以方位为分类标准的中国地域上,划分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地理区域。在西北地区的音乐作品欣赏中,这些作品主要体现的是具有西北高原、盆地等地理特色的生活习俗与文化特征。假如学生没有去过或者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是不能够体会到当地的山高风大、气候干燥、民风彪悍且性格坚韧的地理人文特征的。因此,需要采用“互联网+教育”的途径,较快的带领学生一睹当地的风貌,实现快速把握。教师选取适当的视频素材,让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从感受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面貌下了解其在音乐作品产生的嘹亮、深远、高亢、明亮等音乐风格特征的原因与独特之美。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出的形象化内容,实现仿若身临其境的感知,在听觉、视觉,乃至触觉的多方刺激之下,实现对音乐的全方位欣赏与把握。

2.2从音乐与民族的关联中谈跨界融合

从初中音乐的教学内容来看中并没有将舞蹈内容划分出去,因此,在此可以引用部分舞蹈内容,大致的作为该话题的引申内容加以考量。以《青春舞曲》教学为例,作为新疆的一部典型的音乐作品,其是根据新疆民歌整理创编而来的。而非新疆人,没有身临其境的机会感受当地的人文特色,是不能够切身的理解其音乐内涵的。这便需要借助“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疆特色视频,带领学生感悟不同的文人特色,通过对作品风格的整体把握,体验这一歌曲4/4拍节奏所带来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一作品的深入学习与欣赏,让学生学会把握歌曲情绪、歌曲旋律与节奏特点。并通过“互联网+教育”,让学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大部分的音乐欣赏途径来看,均需要对这些内容做出相应解释,因此,学会欣赏的方法尤为重要。对于乐感相对强烈的学生而言,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体会“变化音”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了解“新疆风格”的旋律构成与走向。

3初中音乐欣赏目标中的“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

3.1从音乐基础知识传授角度谈跨界融合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中,除了需要引导学生学会音乐欣赏的具体方法,还需要在欣赏过程中积累必要的乐理知识。此处所谈及的“乐理知识”并非专业音乐人员所学习的乐理知识范畴,而是建立在音乐初级层面的基础知识,即初中音乐的教学目标。例如:作品风格、作品类型、乐器类型、作曲作词人、节拍、节奏型、乐段、旋律走向等。而单纯地向学生输入以上理论知识内容,无非凸显教学格外的单调,且从理论讲授角度来讲,学生的学习活跃度并不高。因此,需要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让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变的“活跃”起来。

3.2从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角度谈跨界融合

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非在一言一语中就可以实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足够配合与反复练习。从中学生的学习、理解与能力角度来看,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力相对较强,甚至不乏具有丰富想象力、思维能力与乐感能力强的学生。在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外,有必要引入“互联网+教育”,通过多项技术的融合,帮助学生高效、愉悦的提升音乐欣赏能力,而非被迫的提升。这一能力的提升不仅局限于歌曲、舞蹈,还包括多声部音乐、乐器独奏与合奏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欣赏作品。在波澜起伏的陕北风格、宛转悠扬草原风格,澎湃激昂的爱国作品、细腻温婉的抒情作品中,实现准确且深刻的欣赏方法的认知与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是建立在音乐学科基础之上的具体课程形式。以“欣赏方法”与“欣赏体验”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由于具体的音乐作品会有不同的体现内容,且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存在不同的知识内容,有待学生去学习与感受。时代在飞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只有紧跟时代技术的发展步伐,才可以永葆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在整体教学面貌的新颖与独特之处做文章,吸引学生的眼球,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添加更多的有效筹码,并推动“在跨界融合理念下通过‘互联网+教育’促进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这一话题与实践的进一步深入,为教学另辟蹊径。

参考文献:

[1]夏凌.赏出高度感至深处——谈信息技术融入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实践与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9):124.

[2]孙光宇.慕课背景下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音乐,2021(07):46-48.

[3]马嘉蔓.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6(14):67.

[4]张丽.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20(21):242-244.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初中音乐互联网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