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分析

2022-07-09 22:17王婷
民族文汇 2022年41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策略

王婷

摘 要:新课改下,初中教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教材内容讲解,而是要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知道现在是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的素质教育时代,应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考虑在課堂上施行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获取知识和技能。基于此,本文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地理教学展开研究,以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是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后续系统学习地理帮助很大。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拥有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对此,面对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先进教学方式的应用,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以往教学中遗留的问题,确保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学习环境的认知障碍

由于初中地理是一个涉及知识内容比较宽泛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零散并且是学生在之前很少接触的,很多学生不懂得理解性记忆,比如一张地形图,或一张地貌图,从学生的思想上就没有明确的认识。而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很多,正是因为这种多而杂的分类,比如利用气候划分世界位置、用山脉和地质地貌来划分位置,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只能靠背诵记忆,不仅印象不深刻,还容易混淆,这种零散的知识片段,实际上对学生学习地理的帮助性不大。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有了固定的思维方式,对于地理的学习反而一筹莫展,并且地理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多变的,无论是气候还是地理,甚至不同位置根据时间有不同的气候,或是不同的地貌,对于学生来说不能掌握方法,脱节也就越来越大。

(二)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较为缺乏

由于长时间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师在对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常常会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课本知识讲解上,力求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未能主动且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在第一时间解决,在问题的不断积累下,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知识理解不够透彻,不仅会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还会严重阻碍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并且,初中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很强,空间性特征十分明显,教师必须科学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对抽象且复杂的地理知识进行转化,以保证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并内化知识。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期间无法合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只能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对知识加以记忆,最终使得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方面缺少逻辑,思维过于呆板,学习方式笨拙,进而让学生渐渐成为学习的工具。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一)利用先进设备

部分教师在授课中依旧保持使用黑板、粉笔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恰当的授课方式。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利用可行设备,比如音响、多媒体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等教学工具,传递给学生新的信息。在这个信息化社会,视频、音频、图片,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方便人们获取知识,也更容易被接受。趣味性较强的授课方式,将知识立体化,学生有更直接的体验,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一些季风活动、洋流活动的动画;人造卫星发射后俯瞰地球的短视频;能更接近学生的新闻、纪录片的片段,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阶段,产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得教学效率有更明显的提高。

(二)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新课改下,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对教学方案加以设计,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点,将教、学、评统一起来,确保教学目标的设计能满足新课改要求。同时,在教学设计期间,教师要深层次研究地理教材知识,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度解读,将学生学习情况作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目标进行制定,以便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有效性和质量的提高。

比如:教师在对“人口与人种”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新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教学提出了一定要求,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结合教材来对知识点加以讲授,并不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期间,首先要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长以及分布的变化特点,之后对学生进行组织,科学地对实践活动加以开展,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深层次地进行探究和分析,如果在探究期间,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可以大胆地阐述出来,并且积极与同学以及教师共同讨论人口的问题,在不断的交流和互动中,学生能正确认识到人口情况。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对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获得初步了解,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归纳总结出来。最后,学生要结合地图,在地图上将各个人种所在区域明确标注出来,以便能清楚认识到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

(三)转变师生的观念

新课堂的一大特点是转变师生观念,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课堂中,学生是坐在教室中汲取知识并且被动学习的群体,教师则是整个课堂的焦点。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课堂模式,并且要具有转换意识,能够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道理俨然是这样,教师在实践中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起让学生单纯地学习某项知识效果要更好。教师的观念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应该主宰课堂,而是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师所能做的最大的帮助性行为,和最关键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勤于思考的学生,一个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一个能够大胆探究的学生。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自身的观念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方发展及时更新,进而在教育资源丰富的课堂环境下以优质的教学方法最大化的为地理课堂教学带来良好的效益,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微.初中地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2(08):171‐172.

[2]刘晶.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35):57+59.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