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提升德育质量的研究

2022-07-09 22:22戴启勇
民族文汇 2022年41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德育教育

戴启勇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人员对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路径研究十分重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将德育渗透进美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美术课程具有生动有趣、具体形象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助于培养其优良的意志和品质,端正其思想品德等。该文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问题,提出加强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德育的有效路径。将美术传统文化与德育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相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德育教育;融入传统文化;路径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在各类学科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文化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將道德品质培养渗透其中,才能有效避免素质教育发生分离和滞后的问题。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面,实施全面的创新和调整工作,尽可能地将德育高效、系统且全面地融入美术教学实践中,促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可以受到道德层面与思想层面的引导性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合格青少年。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渗透的方式过于单一

德育渗透与文化知识教学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尤其是两者都需要借助合理、科学的方式和手段,所以说如果德育渗透的方式存在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德育渗透教育的实质性效果。就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情况而言,渗透教育的方式存在单一性问题,德育渗透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身心发展严重分离。例如,很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多以言语说教、理论灌输的形式为主,这就造成德育形同“讲大道理”的局面,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还影响了德育渗透的质量和效率。

(二)对德育渗透的重视度不足

教学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工作而言,就体现出了教师教学意识存在偏颇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很多美术教师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好文化知识,而非在道德品质和精神素养上浪费时间与精力,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不支持渗透德育,或者只是表面对学生进行道德灌输,此种教学理念和思想严重阻碍了德育渗透的效果。第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素养完全可以由学生在生活、成长的过程中形成及发展,根本不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引导教育。在此种教学意识下,教师很难积极主动地研究德育,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方法和途径也就无法保障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对德育渗透的重视度不足,是影响德育渗透质量及效率的关键所在。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德育质量的路径

(一)巧用欣赏教学,渗透德育

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据较多的课时,不同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程要求不尽相同。美术欣赏课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包括国内作品,而且包括西方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可以了解到国内外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感受作品承载的深层次内涵与独特魅力。如,在《生动的小泥人》这节课中,学生不仅要欣赏泥人的美,而且要掌握制作泥人的方式。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朴素的创造精神,从而增强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德育素养。在引导学生欣赏国外的作品时,教师可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图1)为例,通过向学生介绍画面的内容与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和平的来之不易,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利用手工制作活动实施德育渗透

手工制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板块,更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将德育渗透其中将会对美术教学起到良好的助推效果,更会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教师要在手工制作教学中重点找寻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像是不认真、应付、懒散懈怠等,并实施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意识。以学生懒散懈怠的思想问题为例,在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德育小故事,如“铁杵成针”“卧薪尝胆”等,用以引导学生养成坚持不懈、认真对待的学习品质和思想意识,最终使学生能更优秀地完成美术手工制作,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美术手工制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促使学生在手工创作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深刻感受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形成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创新精神和意识。

(三)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水平关系社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文明程度,初中美术教师也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有效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与道德情操。高职教师需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教育要素,有效提升高职教师自身素质,并将其运用至教学活动中。此外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将学生关注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好的抵御利己主义以及功利化等不良思想的侵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中提高传统文化提高德育质量,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及对学生的思想发展和身心成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基于此,教师应致力于研究德育渗透的方式,以此确保学生能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上、道德上和精神上的正确引导,继而成长为品学兼优、道德高尚、情感丰富的合格青少年。

参考文献:

[1]彭锦战.德育融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1(11):28-29.

[2]周翠梅.渗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与改革[J].内江科技,2020,41(8):51-52.

[3]邹建强.浅谈初中美术教师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157.

[4]甘方诚.用心唤醒本源真美以德提升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下在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9(24):40-41.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德育教育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