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研究

2022-07-09 22:17梁群英
民族文汇 2022年4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梁群英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传统教学模式也同样在革新,比如,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知识”的这一传统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通过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自主活动、发挥主体作用,个性探索与合作探索进行有机结合,整个过程也恰恰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运用,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强对物理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要让小组合作成为初中物理课堂亮丽的风景,从而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切实提升全体学生的物理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引言:

近年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各大课堂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主要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作为基本形式,而各小组中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形成系统性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在共同的努力和提高中达成教学目标[1]。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从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合作学习,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要通过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以此更为深刻地认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不断优化物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科学合理地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为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打下基础

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成立合作小组学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和了解每一名学生的个体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学习水平与能力、性格特点等具体的现状,以组内的异质与组组同质作为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原则。每一小组的人员构成为四五名,对小组中进行人员责任的明确划分。其中包括组长、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等,对每一名成员所承担的角色讲明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同时,在一定时期后对各小组组内人员进行一次角色的轮换,保持一学期内调整一两次的频率[2]。

二、小组预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物理定理、定义和公式内容。课堂上,学生已经对学习内容了然于心,所以他们就会与教师以及小伙伴进行积极的互动。传统模式下的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浏览教材内容,然而有的学生学习认知能力强,有的学生学习认知能力欠缺,所以浏览教材内容的方式并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收获较好的预习效果。而小组合作的预习方式,能引导小组学生之间加强互相督促与帮助,比如,有的学生不理解某一概念或者定义,那么他就会请教小伙伴,被请教的人就要组织好语言,与请教者进行分享交流,进而每个学生都会在课前加强分析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预习,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3]。

例如,在教学“电流的磁场”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导学案,包括奥斯特实验过程及其结果研究安培定则实验,也包括与电流磁场相关的问题:“条形磁铁能吸引大头针,但是打开的手电却不能吸引大头针,为什么?如何根据小磁针静止时指针的指向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等。与此同时,导学案中还可以呈现如下习题:给出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一手部图形是正确的?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导学案内容进行知识内容的构建与习题练习。紧接着,学生就要分享自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做出安培定则相关的手势,必要时可以运用细线缠绕圆珠笔的方式来进行辅助,互相查看各自解答的习题内容等。小组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初步的预习与交流,教师再引导小组代表将其分享给班级学生,从而让班级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经历知识点的探索构建和运用过程,并在教师和小伙伴的引导与帮助下改正错误的思维,提升自身的物理能力。

三、在小组合作中充当指引和帮助的作用

学生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因为自身的物理知识水平不足常常会陷入迷茫与不解之中。因此,教师在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时应当充分指引和帮助学生,充分关注各组成员的学习进展情况,对于小组内受到冷落的学生充分鼓励,同时也要避免小组成员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比如:干闲事,说闲话,相互打闹等。

在进行“浮力”的探究中,对于这种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应当充分结合案列或者实验来讲。比如:为了说明浮力以及影响浮力的条件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盆水,一只空的瓶子,先将空瓶放入水中让学生们观察记录结果,然后在依次加入适量的水后在让学生记录,通过对比观察,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实验完毕后,还可以让学生亲自来动手实验,另外还可以在水中加入盐,在瓶子灌入其他液体等不同条件下,水对于瓶子的浮力情况,让学生充分观察,细致记录,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通过相互交流启发他们对于相关知识的融合与物理思维的建立。

四、合作拓展,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双减”政策背景下,各个学校提供了课后延时服务,且规定课后服务时间段内不得出现讲授新课的情况,学校方面可以结合相应的环境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与合作交流。而且,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物理习题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拓展,从而在强化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時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物理素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展开生活化的物理实验。虽然部分实验需要借助专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实验只需要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即可,且对实验环境没有要求。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小组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内借助常见的物品展开生活化的实验探究。如电路图的设计、组装与实验研究,小组学生就可运用常见的电池、小灯泡、电线以及简易开关和电阻等展开。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要通过有效又可行的策略实施,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同时,也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玉梅.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物理,2020,41(04):70-72.

[2]糜尹红.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科幻画报,2020(10):140.

[3]孙建平.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1):159.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作文评改“五步曲”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