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字理奥秘 漫游汉字乐园

2022-07-09 22:22刘丽希
民族文汇 2022年41期
关键词:跬步古文字字理

刘丽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任务。然而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识字教学课堂由于没有溯源字源识字,学生對字的认识只浮于表面,常常高耗低效。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对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即以字理为中心,使字的形、音、义统一,这样更明确、更直接地渗透字理,能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从而记忆深刻,提升识字效率。

一、溯源字理 感受神奇

“字之初,本为画”,画座“山”代表“山”字,画个 “石”代表“石”字,这些最初的象形文字非常直观,十分符合儿童的思维。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等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很多形符都是由象形字来担当的。根据这个构字特点,强化偏旁教学的字理意识,做到“教一个得一串”。学生只要掌握了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作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创造性地识记大量的形声字以及会意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图片或者动画形象地演示形符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些偏旁是怎样从“实物”演变到“甲骨文”以及“现代汉字”的每一个过程,让形符“活” 起来,从而知道形符所表示的类属意义。“日”旁的字与太阳和时间有关,日字下面加一横,就是太阳刚从 地平线上升起,就诞生了“旦”字。太阳和月亮一起高挂在空中,哇,那将是多么亮眼啊,所以日月组合就是“明”。古人眼里的虫,是一切能动的类属动物,像小昆虫,大老虎、长长的蛇……皆是虫。所以“虫”旁的字与昆虫、蛇相似的动物等有关,彩虹多美啊,“虹”为什么是虫字旁呢?原来,传说中“虹”是两个头的龙正挂在空中弓着身子,把头伸进河里喝水呢……学生们聆听着汉字背后的故事,漫游在汉字的乐园里,一个个兴趣盎然,沉醉其中。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去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让每一 个汉字都鲜活起来。他们发现:从“艹”的多是草本植 物,从“木”的多是木本植物;从“氵”的都与水有关,少的是几滴“泪”,多到大“海”水。我们的祖先知道“火”用来加工食物,还会产生热量,所以“火”作偏旁时,天气“炎”热少不了它,食物“烧烤”它助攻,在字理的探究中,还会发现调皮的“火”有时把自己装扮成“灬”,比如说“蒸”“煮”“热”“黑”……统统都是“火”的杰作,正所谓四点底,易烫伤,煎蒸烹煮熬热汤,但是四点底,并非都是火,在古文字中,“燕”的尾巴特别像火,所以书写时就写作四点底,;“月”作偏旁,有的字与月亮有关,有的字与身体器官有关。通过这样的探究,更多的形符在学生的眼中鲜活了起来,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汉字世界的丰富神奇。

二、探究字理 提升兴趣

当漫游汉字乐园,感受了汉字的丰富神奇,学生们已经慢慢地知道每个字的设计都不是孤立的,他们对汉字的构造充满了探索的兴趣,时刻关心着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已经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本领主动识字了。但是他们也会在一路追寻汉字本源的过程中,遇到绊脚石,这个时候如果他们是属于“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状态,那么教师就要帮助学生,一起去探究字理,提升学生的兴趣。如止的古文字是“”,是一个脚印的形状,人们发现双脚不动就是停“止”,又另造了趾表示脚趾。仔细观察这个字,不难看出有两个脚印的痕迹,两个脚印是什么意思,通过展示古文字的变化以及讲解,学生就明白,原来一前一后两脚印,表示走了一“步”,后来经过字体演变就成了“步”,成语“跬步不离”是形容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那么跬步到底是几步呢?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猜测,最后得出跬步就是半步,看!汉字多有意思呢!是一个人踮起脚跟的样子,即:人+“止”=“企”,原来人在企盼家人归来的时候就会踮起脚跟张望远方,企鹅为什么也是这个“企”呢?通过追寻汉字足迹,发现企鹅走路时都是踮起脚跟,一摇一摆地走,所以就取名为“企鹅”。追寻了汉字的由来,学生觉得特别有意思。这个字符里,上面是一个脚印,下面有一个像盒子一样的形状,这又是什么字呢?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就会兴趣盎然地跟随老师的思路再一路探寻,通过字理溯源和讲解,明白是人走出洞穴留下的脚印,下面的那个符号就是表示洞穴,后双引申为离开,如出发的出,出门的出。用儿歌串编“止”家族,即是:小小脚丫是止字,双脚不动表停止,止字加足是脚趾,两字同音不同义。前后两止是步字,踮起脚跟又是跟又是企。走出洞穴留脚印,离家出发去某地。虽然“止”家族的现代字与古文字相距甚远,但是在追溯的过程中,一切都“水落石出”,学生将大大增强成就感,必然提升他们更多的探究兴趣。

三、揭示字理 传承文化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识字教学的核心是要发挥汉字的育人功能,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不仅要求学生握一定的汉字数量,而且通过对汉字的学习,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我们的汉字具有象形表意性,每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 化内涵。虽然我国古文字与现代汉字在字形上有一 定的差异,但是通过溯源汉字,探究本源,对文字进 行音、形、义的深入讲解,学生也能够轻松习得汉字,还能够习得传统的文化修养,如“孝”字,上面是“老”字头,表示老人、长辈;下面是 个“子”,表示小孩。小孩搀扶或者背负老人走 路,这就是“孝顺”的表现。通过图片和语言的描述,“孝”字就变得有生命了。学生发现原来每一个汉字都不是随便创造的,而是都有自己的故事,这就很好地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孝”道传统文化。 礼的古文字,(会意。从示,从豊( lǐ  )。“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通过一些资料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祭神求福,有很多的仪式,从内心里尊重神灵,祈求祝福。因此,我国作为礼仪之邦,从小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礼”,对长辈有礼,对老师有礼,对同伴有礼,甚至也要有礼对待路人......在每个需要有”礼”的场合,都要以”礼”相待,礼仪之教就这样渗透在汉字的生命里。

每一次走进汉字学堂,能够引领学生探索字源,追寻汉字的前世今生,那么看似枯燥无味的汉字,将是一个个立体活跃的课堂音符,师生一起读“图画”,一起研究汉字的规律,一起回味原始的汉字故事,这样就能点亮童心,使之尽情地在汉字的乐园里漫游。

猜你喜欢
跬步古文字字理
积跬步以致千里 积小流以成江海
随笔,抒写深度文章的“跬步”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跬步”是“半步”吗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