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词句段运用”助力语言表达

2022-07-10 13:45朱丽丽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词句放学景物

朱丽丽

步入高年级,语文学习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与单元整体目标高度契合,旨在结合单元课文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对某一主题的表达能力。 “词句段运用”是语言实操的一个训练点,它能将单元学习与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因此,教师应重视词句段模块的价值,搭建词句段学习构架,通过范例支架与实践支架,与单元课文进行多维关联,及时消化,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调动感官,让表达更清晰

在词句段教学中,学生对语句的赏析往往过于表面化,常常是停留在文字层面的鉴赏,缺乏共情感悟,因此,课堂常常变成了一个仿写任务,以干巴巴的文字组合来完成,枯燥无味。时间久了,学生不但无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丧失了对语言表达的兴趣。在本单元词句段教学中,为了创造更生动具体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等多角度去感悟文本,达到感官的共同参与,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在仿写时能做到举一反三,让语言表达更加清晰有序。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有“让学生体会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的教学目标,因此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也以此展开,出示了两个句子,写出景物的动、静之美,让学生加以鉴赏,并选择一个场景照样子写一写。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提出一个问题,这两个句子都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呢?学生很快找到了句子中描写的“建筑”“车船”“晚霞”“天地”“狗”“牛”“马”等景物,接着,教师以第一个句子为例,通过“我们的眼睛忙极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通过眼睛来观察的,所以第一句话是通过视觉角度来写的。然后顺势而为,询问学生第二段话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学生通过前一句的启发,思考后发现,第二段话从视觉角度描写了“车船”“晚霞”和“天地”,从听觉角度描写了“狗”“牛”和“马”的声音,文本变得十分清晰,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此时,教师提问:在描写景物时,你还可以通过哪些感官来描写呢?学生一下子说出:还可以从嗅觉、味觉和触觉角度来写,比如第二句话中,可以写一写乡间弥漫的饭菜的香味,还可以写一写抱成一团的小鸡的触感,这给接下来的仿写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由此可见,在词句段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达,让表达更有方向。教师要根植感官表达的意识于学生心中,让他们能够掌握表达的角度。

二、正反结合,让表达更丰富

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个事物时,学生往往较多地运用正面描写来表达。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反结合,开拓思维,学会从不同层面来进行描写,这样能发现文本表达的巧思,让表达更加丰富、更加新颖。在本次训练中,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观察思索,不仅可以将事物的动态与静态都描写得具体全面,更容易找到独特的落脚点,自主、创造的表达方式也逐渐架构起来。

在本次词句段训练中,大多数学生选择第一个主题“放学后的校园”来进行仿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挑选了两位同学的仿写进行评讲。一位同学写放学后的校园听不见白天嘈杂的声音,比如读书声、脚步声、说话声……一位同学写了放学后的校园可以听见白天听不见的细微的声音,比如清晰的虫鸣声、动听的鸟叫声、潺潺的流水声……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发现这两位同学是从听不见和听得见正反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放学后的校园的。紧接着,教师问学生:如果把他俩的写法结合一下可以吗?学生纷纷表示这样描写就更加丰富、全面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可以用怎样的手法写放学后的校园里的什么呢?有学生认为:可以写看到了什么,比如看到月亮在高高的教学楼上面挂着;也可以写看不到什么,比如白天热闹的人群看不到了;还可以写闻到了什么,比如闻到空中飘散的栀子花的香味;闻不到什么,比如白天食堂的饭菜的香味闻不到了……通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一下子不觉得难写了,文思泉涌,争着抢着来回答,全情投入,课堂中闪烁着思维碰撞的火花。

可见,在词句段训练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以正反角度结合进行表达,让学生在思维的反复跳跃中产生创作的火花,这也是丰富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通过正反的思考攫取有效的信息,让表达更丰富。

三、斟酌修辞,让表达更精彩

在语言表达中,学生常常照本宣科,写起句子来一板一眼,写出来的文段普通无味,缺少美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段中加入合适的修辞,对语言进行加工和美化。修辞就如锦上添花,能帮助学生创设出具体的情景,增添表达的文学味,经过修饰后的语言顺畅自然,更具有美感,富有一定的赏析价值。同时,使用一些修辞,也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无形间扩充出许多具象,让表达更加精彩。

如在本次练习中,学生1描写放学后校园中的树,刚开始写得很平淡,经过引导,他形容“树像战士一样守护着静谧的校园”,运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描绘出树木安静挺立的样子。学生2描写了群鸟飞过湖面的场景,语言匮乏,寥寥几句结尾,缺乏内容描写。教师引导他使用排比的手法,写一写这群鸟中不同的鸟是怎样飞过湖面的,学生例举了“唱着歌的活泼的小鸟”“姿态优雅悠然的鸟”“扇动着有力翅膀的鸟”是如何飞过湖面的,它们具体的声音、动作、神情又有何不同,内容一下子充实了,描绘得更有画面感,更有层次感。学生3描写火车进站的场景,教师建议他使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学生经过思考,将火车比喻成一条盘旋的龙,写出火车蜿蜒行驶的样子;将汽笛声比喻成雷声,写出进站时壮观的场景。修改后的内容吸引大家都听得很入神。

可见,巧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语言的美感与精致感,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写出的语句更加优美精彩,更具感染力与品读价值,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表达充满自信。

四、添加元素,让表达更生动

学生在进行语段仿写时,往往能根据范例紧紧围绕主题展开,但这也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学生的思维容易受禁锢,很难在短时间内打开思路。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词句段训练时,教师要多鼓励和引导学生添加更多的元素,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生动。

比如,学生在描写“火车进站“这一场景时,受到例句的影响,大多会描写行驶火车、白云翻滚的天空、安静的轨道、远处默默注视的山、涌动的风等景物,通过这些景物表现环境的动静变化,但是学生的思路也局限在景物上了。此时,教师可以问学生:火车站里除了景物,还会有些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后想到,还有旅客和工作人员。教师继续启发学生:那他们都在干些什么呢?有学生想到,有的旅客正在焦急地赶路,有的在买票取票,有的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等待,有的可能在吃东西……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清楚,这样的表达就更加丰富了。除了添加“人物”这一元素,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语段中加入“事件”这一元素,学生可以通过一件事件的描写,来体现动静结合的主题。比如,嘈杂的车站里突然有人大喊“我的包不见了,周围在刹那间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露出无辜而惊讶的神情,同时检查起自己的行李,最后,工作人员出面处理,站内又逐渐变得嘈杂起来。”通过这样一个事件的设计,使得语段内容的表达更加多样而生动。

由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词句段创作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视野拓宽,增加多样的元素在语段描写中,这样不但能让仿写更加多元、更加生动,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多样。

五、抒发情感,让表达更真实

在语言表达中,许多学生停留于技巧的运用,但是却忽视了情感价值的体现,缺少了真实的感悟,文字缺少了打动人心的魅力。而语用能力在生活中最大的价值就是通过引起情绪与情感的共通来促进交流,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在语言表达中抒发情感,用真情实感来充实文段,让内在意蕴更具赏析价值。在练习中,也要加强对情感情绪的把控,更准确地表达内心感受,同时要注意让感受多元化。

如在练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比较放学后的校园与上学时的校园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体会放学后的校园是“静谧的”、是“孤独的”、是“舒适的”……可以通过空旷的教室、寂静的道路、幽暗的灯光等景物来表现,从而对校园产生喜爱、孤独、思念等不同的情感。在描写群鸟飞过湖面时,可以让学生去通过各种不同的鸟的表现,发现鸟是“快乐的”“顽皮的”“疲倦的”“驚慌的”。比如“鸟在唱歌”“鸟快速飞过”“鸟低飞徘徊”等,从而对这个场景产生喜爱、担忧、心疼等不同的情感。在描写火车进站时的场景,可以写人群是“激动的”“流着泪的”“拥挤的”……从而设定不同的情境,拥有幸福、悲伤、焦急等不同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有了自己独特的情感设定,将围绕自己的情感进行主题创作。在引导学生有了情感体悟后,更要通过合适的中心句或关键词点出自己的情感,可以是直抒胸臆的,也可以是含蓄隽永的,从而在学生心中激荡起阵阵涟漪,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字表达中加入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了。

因此,教师应在词句段教学中穿插情感体验的环节,挖掘出不同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来抒发情感,让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在文字中得到倾泻与释放,这样的表达更加真实可感,由此学生明白,语言表达很多时候是基于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词句段运用是学生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将词句段训练作为学生学习总结与提升的落脚点。要充分认识到,词句段训练的归节点是表达,即学生通过合适的、精彩的言语表达思想与情感。教师应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来设计,以方法启发和提炼为训练的重点,不但要提升言语的“皮”,更要掌握表达的“骨”,这样的词句段训练才是潜移默化的一种积累与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切实浇灌学生的文学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实验小学星湖小学

猜你喜欢
词句放学景物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放学
快放学了!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放学歌
景物描写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