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2022-07-10 13:44许颖
文教资料 2022年8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许颖

摘 要: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原则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本文深入分析、研究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问题,致力于探究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同时剖析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领域的改革模式,通过对教学意识的转变来创新教育的方式,充分运用案例开展教学,以此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职业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 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的主要内容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相互融合。这是如今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的转变趋势。通过对课程思政特点的分析與阐释,进一步提出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创新的主要方向,这也是土木工程专业与思政教育相互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土木工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内涵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持续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途径,将专业的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这个理论的提出,为新时期的教师、教育发展明确了大方向。教师要明确教育的本质目标,同时也需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促进思政教育和知识教育目标的实现。[1]课程思政理念主要是使学生将收获的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与教学价值领域相统一。思政教育实践的探索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注意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第二是注重知识与精神的统一传播。[2]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才能符合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同时也要具备一些其他方面的职业素养,比如桥梁设计、施工经营等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土木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沟通与合作,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其次,从土木工程专业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和标准角度出发,修改课程教学目标,找出思想政治教育与本专业课程的结合点,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思想政治目标得以实现。[3]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主要包含几个方面:第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构建积极、清晰的职业观,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法律意识;第三,提升学生的施工安全观念,绷紧安全弦,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中缺乏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引导

如今,各学校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处于相互脱离的状态,在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最终使教育评价的本质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教育制度和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4]

(二)教师对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重视不足

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专业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有少数的老师能够把思想政治教学和工程专业教学融为一体来阐解。更有一些教师具有一定的消极思想,认为只要教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就可以了,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而思政基础知识教学应该由辅导员或者专业的思政教师来完成。

(三)课程思政和各学科融合度不高

课程思政被当作一种新潮流,一些高校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推出“课程思政”方案,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以致课程内容不符合本学校和各专业的教学实际,甚至影响了专业知识的教学,得不偿失。[5]当前,每个学科的思政实践经验都是有限的,都处在探索的阶段。大部分教师还没有深刻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本质目标,在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还不能将思政教育和本专业的知识学习相互融合,思政教学内容刻板,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同时也使课程思政的作用得不到有效落实。

三、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教学改革思路

1. 教学方案设计改革

要将思政元素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教师课前不仅需要进行针对性地备课,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课方式也要采取较为隐性化的方式,不能说教,杜绝灌输。同时,要保障教学结果的有效性,赋予专业课程内容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6]例如,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对我国工程技术方面的突出成就进行阐述,使学生们对我国的土木工程发展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提升学生们的专业自豪感和职业认同度。

2. 增强学习的实践性

土木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增强学习的实践性,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自动手实践,不能仅停留在课堂理论知识的讲授上。教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对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创新与完善,将课堂讲授和课后拓展自学等形式相结合,增加实训课程和到企业一线实习的机会,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理解未来的职业责任和使命。

3. 深化价值引领

课程思政的本质含义就是在教师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实现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就土木工程专业来说,在新生入校学习时,教师就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通过对学生的不断引导,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谨的工匠精神。[7]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与建议

1. 在教学目标中体现价值导向

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出发,教学目标的建立需要与思政要求相符合,把学生的个人理想与专业职能培养进行有效的融合,使职能和教育更好地结合,同时需要对学科专业的科学性和人文素养进行深层次挖掘。[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行引导,掌握好学生的思想观念,带领他们逐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了解我国的发展趋势。在对我国发展现状进行讲解时,教师运用合理且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个人使命,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将国家的问题当作自己的责任,将学生培育成一个具有理想和信念,能够多方面发展的国家建设人才。

2. 教学内容贯穿价值引领

把专业课程内容和思政课程内容进行有效融合,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对其本质含义和价值进行充分理解。课程思政是现代化的思维方式,其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是培养人才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进行概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土木工程发展历程的艰辛、坎坷和一代代先辈的巨大贡献。教师在授课时要从哲学层面来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面对科研或建设方面的问题时,要从实际出发,对其做出综合考虑和分析,学会在此基础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照搬书本中所学的经验,犯下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从而真正做到理想教育和專业教育相结合。此外,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土木工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设计工程的中心内容,并不只是对一些计算书或图纸的简单设计。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本地的地质情况等来进行施工,有助于促进个人的工程设计与我国的发展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相符合。

3. 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入思政教育的思维中

对土木工程的教育内容和本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结合,将正能量的因素融入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因为土木工程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运用一些不同的方式,增加对实践过程的重视。[10]比如,将一些网络手段或技术运用到土木工程的课程之中,此类技术手段在一些实验室和学习过程中的充分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实验理论和过程留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要按照实验的标准要求和流程进行实验,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和现场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的认识与理解。

4. 使思政的内涵深入融入工程案例的教学过程中

拓展学生对我国土木工程方面的成就和发展历史的认识,可以使之深刻感受到土木工程的魅力。教师向学生展示土木工程的学科原理和工程经验,可以激发其职业自豪感,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的发展,并逐步激发其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安全观时,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事故案例,充分引导学生对自身生命安全的认识,引导学生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刻思考,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感。教师也可以讲述一些建筑案例,详细地介绍一些关于建设不合格的因素,并引导学生对事故进行分析与研究,为其带来启发。通过这些案例,学生们对建设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深刻意识到遵守要求和规则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感受从事土木工程人员的社会责任。

5.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和对职业道德素养的关注

土木工程的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从事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相关的工作,责任重大。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进行教育,使每一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的利益,使学生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更加具有科学性,有利于使学生的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11]

6. 通过工匠精神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工匠精神的本质含义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专业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教学目标和职业任务进行有效的对接,在阐述某些设计工程或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教学阶段中要深入贯彻工匠精神,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图纸或电子演示文稿等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并以此来对学生进行要求,使学生的日常练习符合企业规范。此外,还可以将工匠精神放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之中,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的评价,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进行不断引导,使严谨的工作态度成为学生未来的行为准则,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7. 以典型模范来鼓励学生

一些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人员充满了故事性和传奇色彩,总能为我们带来不同的成就和创新,将他们的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深入了解土木工程行业的历史发展,以模范人物的人生故事激励自己,必定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优秀前辈的模范带头作用,使学生们感受智慧和精神的熏陶,学习其奋力拼搏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如,可以向学生介绍詹天佑的人字铁路建设智慧,讲解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的开创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

四、结语

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导向和影响作用大大增加,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得到了有效结合,突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贯穿思政教育,教师须在思想上重视思政课程的建设,并以此为主导,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用模范精神、工匠精神引领学生,使之得到锻炼,最终使土木工程专业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有素养、有技能、有价值的国家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10] 彭亚萍,胡大柱,苟小泉,等.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2):128-129,132.

[2]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3] [11] 张丽娟.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239.

[4] 吕宁,由馨媛. 0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调研及其应对[J].大学教育,2019(9):98-100.

[5] 马成昌.“课程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的现象学呈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8):29-33.

[6] 魏勃.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33-35.

[7] 陆仁强.“大土木”环境下“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与考试改革探讨: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5):157-159.

[8] 邹颖.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与实践[J].居舍,2019(10):193.

[9] 孟津竹,任大林,张靖宇.规划设计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实施:以沈阳工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44):47-49.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课程思政专项课题“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 (AZ11000080)。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土木工程专业《结构力学》重修教学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双证制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