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地方、对接产业”精准教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7-10 13:44满宪金
文教资料 2022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精准教学电子商务

满宪金

摘 要:学岗“无缝衔接”是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对接岗位集群对电商运营技能人才需求与特点,通过确立“四主体、三共建、三核心”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思政浸润”下“平台共建、课岗结合、方向互选”跨专业融合课程体系,组建“校企培养、跨专业协同”的“双师”教学团队,开展和创新“教学做一体化”思政指导下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教学法与“教学做体系为支撑、人才培养为导向、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体系,实现“立足地方、对接产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精准教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电子商务 对接产业 精准教学 人才培养体系

山东滕州的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面对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商贸集散地、文化旅游名城的新定位,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指出大力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完善服务支撑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引进,优化政策发展环境,健全加快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全市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滕州市把电商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全力助推产业升级。[1]2019年全市从事电子商务企业达870家,开设网店17561家,实现网络零售额31.59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农产品实现网络零售额6亿元,同比增长20%。

要实现产业兴、人民富的总体发展目标,地方政策是基础、产业技术是保障、专业人才是关键。实现学岗“无缝衔接”,职业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研究,体现出服务区域经济,推动产业发展的价值追求,是新时代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2]

一、确立“四主体、三共建、三核心”人才培养模式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精准对接岗位集群对电商运营技能人才需求与特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改革研究。学校、企业、行业、政府四元主体应紧抓“互联网+”新机遇,通过深入调研、发放问卷、企业顶岗等形式分析了解最新的电商产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将岗位任务融入专业标准、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实现共育学生、共建“双师”队伍、共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3-4]

四元主体共同遵循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明确地方电商产业链中不同岗位对人才能力的不同要求,共建“人才标准”“培养标准”和“评价标准”。将产业建设与产业技术要求、行业标准、资格证书认证等嵌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办学定位,打造全方位、差异化、精准化、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课岗无缝对接。

二、创建“思政浸润”下“平台共建、课岗结合、方向互选”跨专业融合课程体系

以区域电商产业链为纽带,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顺应滕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新需要,构建“思政浸润”下“平台共建、课岗结合、方向互选”跨专业融合课程体系。

(一)以“思政浸润”为引领

以“思政浸润”为引领,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把专业课程建设同价值观教育、政治素养教育、劳动教育、道德规范教育与科学精神、传统文化、产品安全观念、法制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等多种元素结合起来。通过润物细无声式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情操、吃苦耐劳的意志品德、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二)专业核心课程平台共建

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如软件设计、市场营销、电商基础等通过校企双元共建教学资源,构建核心课程共建共享平台。通过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电商店铺开设、店铺装修、网上交易等能力;通过专业岗位实训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仓储、运营、物流配送和服务客户等技能;通过产业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商财务、旅游市场营销、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等知识。[5]

(三)课岗结合培养专业基础技能

依据滕州市电子商务相关岗位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重新定位课程目标,按照岗位工作流程组织与安排跨专业融合教学[6],使人才培养适应地方电商行业发展,对电商岗位共性知识和实践技能要求以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形式实施,对地方特色电商产业所需的课程通过开设选修课形式开展教学。分类培养、精准施教,实现岗证结合。

(四)打造方向互选,对接产业链模块化课程群

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面向滕州市17个乡镇的典型产业任务,如界河镇、鲍沟镇、柴胡店镇等的农产品加工业;姜屯镇、滨湖镇、东郭镇等的旅游观光业;北辛街道、荆河街道、南沙河镇等物流产业;姜屯镇、东沙河镇等的电商运营等产业。将电商专业与物流、旅游、食品、会计等专业相融合,共同打造旅游市場营销、冷链物流管理、跨境电商等方向互选产业链模块化课程群以及“产业+”精准岗位实训和专业整体统筹线上实训业务等典型岗位实训课程建设。以班级为单位选择模块化课程和岗位实训课程,有效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综合技能的提升,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需求的良性互动和高度耦合。

(五)组建“校企培养、跨专业融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学校从企业引进一线专家成为兼职教师,发挥企业专家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和专业教师教学理论强的优势,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师”教学团队。滕州市产业链涉及旅游、食品、物流、会计等相关领域,学校和企业打破不同专业、单位、行业之间的壁垒,打造跨专业、跨院系、跨单位,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团队。

学校聘请电商行业专家来指导“双师”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学术报告、现场指导等形式介绍行业发展、最新动态、专业岗位要求等,促使教师专业知识紧跟电商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脚步,实现符合本地电商产业发展需求下的精准教学。

三、构建“四课程教学、四能力养成”创新创业实训体系

结合滕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四课程教学”即理论课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产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大赛课程教学,达到对学生“四能力养成”的目标,即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养成、实操能力创新方法养成、实战能力实践技能养成和创新创业综合素养养成。

通过在学校开展实训理论课程使学生具备电商店铺开设、店铺装修、网上交易等能力。通过在产业孵化基地开展实践课程训练学生掌握仓储、运营、物流配送和服务客户等技能。通过对接产业模块化产业课程如电商财务、旅游市场营销、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等知识和创新创业大赛相关课程的学习,校企“双师”以大赛内容为基础,设置校级技能竞赛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中赛、赛中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提高大赛成绩的同时提升学生成果转化意识和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7]通过开展项目教学、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和在创新创业大学进行产业孵化实践,最终实现“四能力养成”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项目教学法

实现精准教学要求根据学生自身特长、爱好和性格的差异制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职业教育中应遵循“专业与产业、企业、生产岗位相对接,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相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对接”的原则,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围绕“1+X”职业证书制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自身特长,采取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法。

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自身特长分配任务,采取以实践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项目任务按学生个人能力、爱好、特长进行分配,包括信息资料收集、具体方案设计、项目进程实施、成果展示评价等,要求学生个人和团队能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完成。

(一)项目设计

开展项目化教学,应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常见的产业活动进行项目设计,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进行顶岗实践,实现精准教学目标。

(二)项目实施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项目组将教学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四大环节。

1. 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目标设计项目任务,完成项目学习手册,教师根据课堂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2. 启动阶段

专业教师介绍项目内容,因材施教设定专业学习目标[8],并指导学生展开项目学习所必须相关知识的学习,分组撰写开题报告。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分组应秉承因材施教、特长互补的原则完成团队构建,各组的人数应控制在5—8人。为提高学生的沟通适应能力,各团队应分别设置不同项目角色,主要包括项目领导者、项目秘书、项目沟通者、项目问卷设计者、项目市场调研者等,成员的学习能力、自觉性、执行力等方面应均衡,便于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在性格气质上,每个小组既要有领导气质的学生,又要有踏实做事的学生。[9]

3. 实施阶段

专业教师按照职业需求和课程目标,因材施教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团队认领知识项目。项目指导教师介绍项目任务,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项目调查和通过SWOT分析(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获得项目相关知识。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行动计划书,发挥所长,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课程学习、企业调研获得相关材料。

4. 总结阶段

项目完成后,小组成员采用汇报答辩的方式,接受由专业课教师、项目指导教师、企业专家教师和各组学生代表组成的考评委员会的考核答辩。[10]在答辩过程中,小组同学不仅可以回顾和评价整个项目进行过程,而且可以借鉴其他小组的项目亮点,接受学校和企业教师的建议启发,最终形成一份优秀的项目总结报告。

五、创新以“教学体系为支撑、人才培养为导向、社会需求为目标”的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价体系

基于产业集群的电商人才培养全过程,将教学质量评价融入教学体系,以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服务区域内产业经济为目标,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其分为内部评价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

(一)内部评价体系

根据教学的具体环节,将学校内部评价体系分为常规教学评价体系和精准教学评价体系。基于在校内教育学习全过程,选取学生出勤、学习态度、作业考核、专业测试和技能证书成绩等因子构建常规教学评价体系。依据滕州市电子商务产业人才需求选取跨专业知识考核、实训教学考核、创新创业大赛考核等因子构建精准教学评价体系。

(二)外部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就业能力所需,将学校外部评价体系分为育人质量与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和社会合作与声誉评价体系。[11]基于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考核,选取学生就业满意度、就业对口率、社会满意度、就业3个月离职率等因子构建育人质量与教学成果评价体系。为提高课岗适配度,选取校企合作成效、社会服务质量、用人企业满意度等因子构建社会合作与声誉评价体系。[12]

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持续优化,实现服务滕州电商产业布局精准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六、结语

“立足地方、对接产业”精准教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合作企业紧密合作,推进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四元一体全程共建”协同育人模式,为各乡镇电商发展量身定制人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工厂、直播间,积极参与各类电商培训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滕州大众网、滕州吧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 肖碧波.“融湾融深”背景下河源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定制式培训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28):38-39.

[2] 许骥坤,姚志刚,王君,等.新农科背景下全产业链育人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建议——以“一村一品”模式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0(17):271-273.

[3] 侯靖璇.区域发展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创業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1):54-55.

[4] 涂清芳,程震,姜自红,等.高职院校农林类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2017(1):281-282,286.

[5] 周顾宇.论高职会计专业下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259-261.

[6] 朱婧.高职国贸专业基于课岗证赛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研究[J].对外经贸,2019(7):146-148,151.

[7] 黄顺丽.“六融合一建设”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研究与实践——以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1):114-116.

[8] 郝俊.对基于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4(8):22-25,28.

[9] 贺欢.高职学校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J].考试周刊,2008(31):47-48.

[10] 鞠志宇,陈新华,贾晓红,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1):74-76.

[11] 刘翔.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04-107.

[12] 樊奇.经济新常态下江苏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27):16-18,26.

基金项目: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中高职衔接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201941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精准教学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