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影响和护理质量分析

2022-07-11 07:59尤燕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

尤燕燕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生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综合素质、总分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2)11-0135-04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缺血而导致的疾病,是我国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1]。脑梗死发病较急,会对患者的脑部细胞、神经造成严重的损伤,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上会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积极的治疗,在治疗后需要长期的卧床休养、康复,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严重症状[3]。为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需要对患者实施合理的治疗和护理,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此种护理方式会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但是这种护理方式不能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护理效果不佳;综合护理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在护理期间可以全面观察患者的情况,通过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服务,减少康复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主要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3±2.84)岁;小脑梗死10例、基底节脑梗死15例、大面积脑梗死(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13例、脑干梗死10例;平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4.22±2.63)s。观察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0~86岁,平均(72.91±2.86)岁;小脑梗死11例、基底节脑梗死14例、大面积脑梗死12例、脑干梗死11例;平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4.51±2.64)s。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脑梗死患者接受治疗后均病情稳定;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平稳者;身体功能严重障碍者;伴有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者;伴有恶性肿瘤疾病者。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常规护理。在患者康复期间,对患者实施合理的康复指导,并定期测量患者的双下肢周径,掌握患者下肢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询问患者的身体感受情况,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在康复期间要注意抬高患者的下肢,指导患者进行被动或者主动的下肢肢体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共护理1个月。

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并且患者的年龄较大,若对疾病无足够的了解,则会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护理人员要积极地与患者沟通交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关于脑卒中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使患者对康复治疗和护理有全面的了解。2体位护理:脑梗死患者需要长期的卧床休养,身体的血液循环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增加了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当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定时的抬高肢体,使患者与床呈30°角;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帮助患者翻身,可以采取左侧卧位、正卧位、右侧卧位的顺序进行翻身,这可以有效减少压疮情况的出现,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为患者提供身体擦拭服务,通过擦拭可以有效清洁皮肤,使皮肤保持干燥、清洁,并且每天要更换床单、被褥,这些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压疮的出现;在对患者巡视期间,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感受情况,同时为患者提供按摩服务,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在按摩时要重点对双下肢进行按摩,使双下肢的功能得到恢复,并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3环境护理: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需要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定期打扫、消毒,保持通风良好,将温度、湿度和灯光调整至适宜的范围内,良好的环境对改善患者的心态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减少感染的出现。4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比如恐惧、担忧、焦虑等,当患者出现多种负面心理时,会影响到身体的多种功能,并会对康复治疗的效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鼓励患者倾诉负面心理,同时给予其合理的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5饮食指导:患者在治疗后需要接受合理的饮食指导,以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在饮食上要以高纤维、高蛋白、低糖、低脂肪为主,以补充患者身体的需求,要求患者增加摄水量,促进排便;嘱咐患者在进食时要避免摄入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对身体功能造成影响;若患者有吞咽障碍,则可以通过鼻饲的方法为患者补充营养和能量,促使患者快速的康复。6功能锻炼:在康复期间要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运动,若患者无法主动地进行肢体锻炼,则可以由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被动的锻炼,以使肢体关节保持原有功能,同时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7穿刺部位的护理:患者在康复期间多需要对患者实施静脉滴注治疗,这时需要为患者穿刺留置針,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完成,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在穿刺时不能选取下肢的血管进行穿刺,在穿刺时要加强对血管的观察,同时要保证无菌操作;在静脉滴注治疗时需要保持合理的输液速度,并且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形成血栓。共护理1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并进行比较。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患肢出现胀痛或者剧烈疼痛,其股三角区或者小腿有明显的压痛;患肢皮肤呈现为暗红色,温度升高;浅静脉怒张[4]。

患者生活质量采取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生理状态4个维度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5]。

护理质量评分采用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综合素质,分值分别为15、25、25、20、15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越满意[6]。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生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综合素质、总分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多导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脑梗死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7]。脑梗死的产生与慢性疾病、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有较大的关系,此病是由于脑部供血异常所导致,脑部功能受到严重损伤,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死亡[8-9]。

脑梗死的危害较大,即使通过积极的治疗,患者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接受康复治疗[10-11]。在康复治疗期间患者无法自主活动,致使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影响术后的康复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2-13]。

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生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服务及时性、管理规范性、综合素质、总分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刘月明[14]研究结果相似,通过积极的护理,可以显著减少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其原因分析如下:综合护理的开展能够使患者对疾病和康复治疗、护理有全面了解,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在护理过程中通过饮食、体位、环境、功能锻炼等多种护理方法,能够有效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5]。但是本研究的病例较少,研究结果存在局限性,为了更好地探讨综合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要不断加大研究样本量,为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不仅有助于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益娟,连娴静.循证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學,2021,11(11):138-141.

[2]刘仲秋.综合脑保护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5):219-221,226.

[3]刘会平.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8,32(2):168-170.

[4]沈永红,姚蓉,章月琴,等.优化中医护理方案在预防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23):2121-2124.

[5]张晓玲,石蕊.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123-124.

[6]杨雪梅,王明丽,王红梅.早期运动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6):150-152.

[7]朱碧青.早期运动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20,41(3):223-225.

[8]陈娟.运动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10):220-222.

[9]潘少芬,李裘,吴智敏,等.预防脑梗死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护理干预价值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12):107.

[10]屈美清.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08.

[11]田国祥,武云涛,姚璐,等.D-二聚体在高龄老年患者发生急性血栓性疾病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0,12(9):36-39.

[12]屈彦,牟春英,曹娜,等.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防脑梗塞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2):297-298.

[13]王翠婷,黄开秀.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合并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7):119-121.

[14]刘月明.预防性护理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8):112,130.

[15]张瑛琪.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12-213.

(收稿日期:2021-07-23)

猜你喜欢
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模式在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瓣膜置换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大叶性肺炎39例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