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龙江地区0~6岁食物过敏患者的过敏原检测与影响因素探讨

2022-07-11 22:57刘玲黄颖璇谭改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过敏原流行病学儿童

刘玲 黄颖璇 谭改玲

[摘要]目的分析顺德龙江地区0~6岁食物过敏患儿的过敏原检测情况,并对患儿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儿科、皮肤科和耳鼻喉科就诊的有过敏相关症状的0~6岁儿童36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2例为对照组。对研究组患儿进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以及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使用开放性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进行牛奶、蛋白过敏等过敏原的检测,统计致敏食物比例及种类、引起临床过敏反应症状所需食物的最低剂量,并分析患儿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0~6岁儿童过敏的主要食物是牛奶和蛋白,分别占27.37%和39.02%;其次是牛肉、虾和鱼,分别占7.86%、7.59%、7.32%;开放性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表明牛奶和蛋白过敏阳性率分别为92.08%和94.44%,牛奶最小食物过敏剂量为20ml,蛋白最小食物过敏剂量为15g。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期使用抗生素、母乳喂养、父母过敏史以及挑食与儿童食物过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孕期使用抗生素、父母过敏史为儿童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儿童食物过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顺德龙江地区0~6岁食物过敏患儿主要致敏原是牛奶和蛋白,孕期避免使用抗生素,尽量早期母乳喂养,父母有过敏史的儿童做好预防,以减少儿童发生食物过敏的概率。

[关键词]食物过敏;流行病学;过敏原;儿童

[中图分类号]R593;R4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2)11-0179-05

食物过敏是指某种食物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E,IgE)介导和/或非IgE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出现过敏症状。食物过敏已被WHO列为21世纪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近年来儿童发生食物过敏的概率显著升高,不仅危害儿童健康,同时也为社会的医疗支出带来沉重负担[1]。佛山顺德龙江处于广东省珠三角,经济较为富裕,食材种类丰富,烹调、加工方法以及饮食结构多样,但同时也容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近年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本地区因食物过敏而就诊的0~6岁儿童呈上升趋势,但却缺乏本地区0~6岁儿童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2-3],以致于临床医生无法向家长提供科学指导。为此,本研究通过调查本地区有食物过敏相关症状的0~6岁食物过敏患儿的过敏原检测情况及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到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佛山市顺德区龙江医院)儿科、皮肤科和耳鼻喉科就诊的有过敏相关症状的0~6岁儿童369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2例为对照组。研究组男189例,女180例,平均年龄(3.50±1.26)岁;对照组男46例,女56例,平均年龄(3.80±1.12)岁。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检查前向患兒监护人介绍研究内容,取得监护人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组纳入标准[4]: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出现湿疹、荨麻疹等,呼吸道出现经常打喷嚏、流涕、鼻塞、反复咳喘发作,消化道出现频繁吐奶、便秘、大便不成形、经常腹痛、便血等。排除标准[5]: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心肺脑疾病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1.2方法

研究组0~6岁食物过敏儿童进行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allergen-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检测以确定致敏性食物。抽血前2周停用抗过敏治疗药物,如抗组胺药、激素、白三烯拮抗剂等,抽取患儿3ml静脉血送至广州金域检验中心化验。常见食物过敏原IgE检测项目包括蛋白、牛奶、牛肉、鱼、虾、黄豆、花生、腰果杏仁等坚果类、芒果、菠萝。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致敏性食物,选择患儿前臂屈侧皮肤消毒后滴上不同浓度点刺液,间距2~3cm再用点刺针刺于滴有点刺原液处皮肤,20min后判读结果,以生理盐水和组胺液为阴性和阳性对照。对于血清总IgE、SIgE和皮肤点刺试验均为阳性患者,采取排除性饮食试验和开放性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其中开放性口服食物激发试验严格按照2018年制定的《口服食物激发试验标准化流程专家共识》进行[6],设定试验食物含食物蛋白成分的剂量逐渐递增,获得该致敏性食物引起临床症状的最低剂量。

问卷调查:采用自制《0~6岁儿童食物过敏调查问卷》对患儿家属展开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儿年龄、出生方式、母亲孕期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家族过敏史、是否母乳喂养以及患儿是否挑食。自制问卷效度指数为0.823,信度系数(Cronbach’sα)为0.681。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回收有效率为97.11%。

1.3观察指标

统计致敏食物比例及种类、引起临床过敏反应症状所需食物的最低剂量,并分析导致患儿食物过敏的相关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多组间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引起0~6岁儿童过敏的主要食物种类及其比例

引起0~6岁儿童过敏的主要食物是牛奶和蛋白,分别占27.37%和39.02%;其次是牛肉、虾和鱼,分别占7.86%、7.59%、7.32%。见表1。

2.2开放性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诊断牛奶和蛋白过敏的阳性率及发生过敏的最小食物剂量

根据开放性口服激发试验诊断101例牛奶过敏患儿阳性率为92.08%,144例蛋白过敏患儿阳性率为94.44%,牛奶发生过敏的最小剂量为20ml,蛋白发生过敏的最小剂量为15g。

2.3顺德龙江地区0~6岁儿童食物过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期使用抗生素、母乳喂养、父母过敏史以及挑食与儿童食物过敏有关(P<0.05),而性别、出生方式与儿童食物过敏无关(P>0.05)。见表2。

2.4顺德龙江地区0~6岁儿童食物过敏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把年龄、孕期使用抗生素、母乳喂养、父母过敏史以及挑食5个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儿童是否食物过敏作为因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结果显示,年龄、孕期使用抗生素、父母过敏史为儿童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儿童食物过敏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4。

3讨论

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食物过敏可能从单一致敏源过敏进展为多种致敏源过敏,累及的组织或器官也会从一个发展到多个,是一种复杂的自然进程[4]。通常儿童食物过敏进程的首发症状为湿疹、荨麻疹等皮肤过敏表现,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皮肤症状会有所改善,但也会伴随打喷嚏、流鼻涕、咳喘等呼吸道过敏症状与吐奶、便秘、腹痛、便血等消化道过敏症状[5-6]。有研究显示,婴幼儿期食物过敏可能会增加儿童后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7]。不少医生或家长有可能因害怕食物过敏带来的不良影响,针对怀疑食物过敏的儿童,往往会以回避所有可能致敏性食物为干预手段。但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长期采取盲目的食物回避手段,会引起儿童营养不良、体格发育落后、免疫水平下降等不良情况[8]。因此,早期发现引起儿童过敏的致敏食物,合理回避,并做好一级预防和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儿童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减少社会问题及不必要的医疗经济负担。

特异性过敏原检测是诊断食物过敏的重要依据,本研究采取血清学SIgE检测、皮肤点刺试验以及开放性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进行研究。根据研究数据显示,引起0~6岁儿童过敏的主要食物是蛋白(39.02%)和牛奶(27.37%),与石任任等[9]调查佛山地区引起12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的最常见食物为鸡蛋白的观点相符。苗青等[10]报道,北京市区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致敏源为牛奶和鸡蛋清。引起过敏的次要食物是牛肉、虾和鱼,分别占7.86%、7.59%、7.32%,与于青青等[11]调查佛山地区引起12岁以下儿童食物过敏的次要食物为海鲜和水果的观点不符,这可能与顺德龙江地区为鱼米之乡,儿童进食鱼、虾等水产品较多有关。本研究还通过开放性口服食物激发试验验证牛奶和蛋白过敏阳性率分为是92.08%和94.44%,首次得出牛奶最小食物过敏剂量为20ml,蛋白最小食物过敏剂量为15g。

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期使用抗生素、父母过敏史为顺德龙江地区0~6岁儿童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相关流行性调查發现1岁儿童食物过敏率峰值为6%~8%,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率逐渐下降并稳定在3%~4%,这说明免疫耐受的形成与年龄关系密切[12]。这可能是因为免疫耐受的形成与胃肠道保护机制的成熟进程契合,低龄儿的胃肠道保护机制及免疫系统结构功能并不成熟,故免疫耐受机制较弱,更易发生食物过敏的情况,而年长儿胃肠道黏膜屏障系统及胃肠道保护机制趋于成熟,免疫系统结构功能更完善,因此更易形成免疫耐受,过敏率较低。母乳喂养是目前提倡的婴幼儿最佳喂养方式,更有研究表明母乳喂养时间>3个月可减少婴幼儿过敏情况的发生[13]。本研究也得出了纯母乳喂养是0~6岁儿童食物过敏的保护因素的结论,这与吴文林等[14]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这可能是因为婴幼儿的肠道发育尚未成熟,食物抗原可通过肠壁进入血液而引发过敏反应[15]。本研究结果还发现父母过敏史为顺德龙江地区0~6岁儿童食物过敏的危险因素,这与哈丽君等[16]的报道一致。食物过敏有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特点,父母、同胞兄弟姐妹过敏体质使患儿食物过敏风险增加,这可能与父母等亲属具有相同的遗传学背景与生活环境有关[17]。

综上所述,顺德龙江地区0~6岁食物过敏患儿的致敏食物主要是牛奶和蛋白,牛奶最小食物过敏剂量为20ml,蛋白最小食物过敏剂量为15g。父母有过敏史的儿童做好一级预防,孕妇孕期避免使用抗生素,持续母乳喂养是减少0~6岁儿童食物过敏的有效措施。本研究旨在引起儿童医疗保健工作者和父母对儿童食物过敏的重视,做好一级预防和早期干预。但因本次入选的样本量有限,研究结果仅供参考,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叶卉初,钱晨,侯安存.儿童食物过敏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276(20):2238-2241.

[2]王晓艳,兰天飞,陈艳蕾,等.北京地区常见食物过敏原致敏特点分析及优化检验组合[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15):2844-2848.

[3]兰天飞,张曼,石海云,等.8种常见食物过敏原在不同年龄段sIgE检测阳性率分析[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9,40(3):235-237,259.

[4] Sicherer SH,Sampson HA.Food allergy: A review and update 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J].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8,141(1):41-58.

[5]马仕坤,李宏.食物过敏: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预防与治疗手段综述及更新[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2018,12(1):85-98.

[6]卢兵,万君,姜文锋,等.基于变应原的过敏性疾病分子诊断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21):3525-3527.

[7]赵京.中国儿童食物过敏现况[J].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應杂志,2019,13(4):271-275.

[8]车千红,徐樱溪,赵晴,等.食物过敏患儿综合营养干预后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监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9):1463-1466.

[9]石任任,叶智良,岳梦婷,等.佛山地区1696例儿童28种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医学,2020,326(8):1024-1031.

[10]苗青,刘永革,王燕,等.3160例住院儿童敏筛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39(13):1632-1637.

[11]于青青,唐隽,王跃建,等.佛山市中小学生变应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486(10):970-974.

[12]朱俐光,李中跃.儿童食物免疫耐受形成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6):613-618.

[13]张纪泳,周少明,王少华,等.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危险因素:多中心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42-46.

[14]吴文林,钟永怡,欧文森,等.社区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6):30-32.

[15]柏平萍,邢梦娟,胡燕.早期预测食物过敏高风险儿童方法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19,37(12):936-939.

[16]哈丽君,杨金翘,陈奋.婴幼儿抗生素应用情况与牛奶蛋白过敏的相关性[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08(S1):4-5.

[17]王雪辉.142例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4):887-889.

(收稿日期:2021-10-27)

猜你喜欢
过敏原流行病学儿童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
什么是“过敏原检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