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实施健康管理模式对儿童哮喘缓解期的影响

2022-07-11 08:24冷玲迟磊陈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偏颇儿童哮喘哮喘

冷玲, 迟磊, 陈荣

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等症状,病程迁延难愈,可导致不可逆的气道狭窄、重塑,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减少未来风险,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祖国医学认为,中医体质是个体在先天禀赋基础上所形成并表现出的一种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的固有特质[1],与儿童哮喘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2],临床中根据哮喘患者的中医体质,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加强对偏颇体质人群的体质转变,可以降低哮喘的发病率[3]。因此,本文基于中医体质辨识,对偏颇体质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中医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干预,通过比较偏颇体质转化水平、生存质量评分等方面评价中医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对哮喘缓解期患儿的影响,从而为哮喘缓解期患儿的家庭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哮喘缓解期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14岁,平均(6.27±3.15)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14岁,平均(7.36±2.13)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儿童哮喘缓解期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儿童哮喘缓解期的诊断标准;(2)符合偏颇质体质分型;(3)年龄3~14岁;(4)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4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或严重基础疾病者;(2)对问卷调查依从性差,不能配合完成者;(3)不愿意按照试验方案进行干预或不能坚持完成试验者。

1.5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干预,主要包括用药指导、定期随访等内容。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干预,主要包括:首先由专科医师为患儿建立哮喘档案,档案包含患儿基本资料、体质分型、个体干预计划、哮喘教育、随访相关指导记录。然后由呼吸科中医师进行中医干预方法指导,定期进行体质测评并同时给予专业指导,专科护士为患儿进行用药指导。对患儿及其家属发放《中医体质辨识及干预手册》,内含中医体质分析、干预方法、哮喘防治等相关教育资料,手册以漫画的方式制作,并配有视频链接,有助于提高家属学习和操作能力,使健康教育简单化及趣味化。干预时间为6个月。个体干预计划包括:基于体质辨识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干预计划包括:(1)小儿推拿方法:由专科中医师根据患儿体质制定推拿穴位处方,采用视频及现场指导的方式对家属进行培训指导,每日推拿1次。(2)运动方法:体质为阴虚质、肝有余、胃强脾虚、阳盛内热、阴亏内热、肾不足:选用舒缓、轻柔的运动作为主要运动方式;体质为痰湿内蕴、湿热内蕴、痰湿质、湿热质:选用低、中强度有氧运动,配合进行适量的大肌肉(胸、背、腿)肌力练习;体质为肺不足、脾不足、特禀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选用球类运动和器械运动;体质为阳虚质:选用户外(阳光充足)节奏较快、动作幅度较大,对骨骼系统带有冲击力的蹦跳动作体育运动。每周至少运动3次。(3)饮食指导:根据患儿体质给予相应饮食指导:体质为阴虚质、肝有余、胃强脾虚、阳盛内热、阴亏内热、肾不足,饮食调养原则为养阴清热,宜食性平甘寒、甘凉之品,忌辛热温燥之品;体质为痰湿内蕴、湿热内蕴、痰湿质、湿热质,饮食调养原则为化痰利湿,宜食健脾利湿之品,忌食酸涩甘腻之品;体质为肺不足、脾不足、特禀质、气虚质、血瘀质、气郁质,饮食调养原则为气血双补,宜食性温补益之品,忌食苦寒滑腻之品;体质为阳虚质,饮食调养原则为温补肾阳,宜食辛甘温之品,忌食寒凉之品。

1.6 观察指标

1.6.1 体质判定 分别于治疗前及健康管理第6个月进行体质判定,体质评分参照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5],采用计分法评价体质情况。依据《0~6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6-7]将3~6岁儿童体质按脏腑功能分为平和质、肺不足、脾不足、肝有余、胃强脾虚、痰湿内蕴、湿热内蕴、阳盛内热、阴亏内热、肾不足、特禀质。依据《7~14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8]将7~14岁儿童按阴阳气血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3~6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共56个条目,《7~14岁儿童中医体质量表》共51个条目,每个条目按5级评分,条目采用1~5的5段Likert Scale等级评价形式,计分方法为1~5的5段计分法。

1.6.2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评分 哮喘控制情况评价[4]:采用C-ACT评分,每4周对咳喘发作情况进行评价,总分27分,评分≥23分提示哮喘完全控制,20~22分为部分控制,≤19分为未控制。

1.6.3 生存质量评价 分别于健康管理前及第6个月进行生存质量评价,填写生存质量量表[9],参考《哮喘生活质量问卷》原始表[10-11]、《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原始表[12],表格共分为4个板块共40个项目,涉及日常运动、哮喘症状、社交活动和心理状况,项目总分160分,采用计分法评价生存质量情况,生存质量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1.6.4 满意度评价 采用自制满意度评分调查表对所有患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心理、生活、情感以及效果等,统计患儿满意的题数。≥18个记为非常满意,12~17个记为一般满意,<12个记为不满意。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偏颇体质分布 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哮喘患儿,观察组偏颇体质出现频次共62次,对照组偏颇体质出现频次共71次,两组前三位偏颇体质为肺不足(气虚质)、特禀质、气郁质。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偏颇体质分布情况

2.2 两组患儿偏颇体质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偏颇体质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后偏颇体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偏颇体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ACT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哮喘控制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C-ACT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儿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干预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健康管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贯穿始终的慢性疾病,具有难治性和易复发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儿童支气管哮喘也从单纯药物治疗转变为治疗-控制-预防模式,采取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方法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中医体质学说与慢病的防控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研究表明,中医体质影响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3],其中偏颇体质人群是某些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偏颇体质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具有相关性[14-15]。因此,防治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可以从偏颇体质人群入手,通过体质的辨识与调理技术,将偏颇体质调理为平和体质[16],进而有效预防哮喘的发病、减少发作次数,为儿童哮喘的疾病管理提供可行性的方案。

表5 两组健康管理满意度对比[n(%)]

本研究基于“体质可调”理论对哮喘缓解期儿童进行体质辨识,并根据偏颇体类型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建立中医综合健康管理模式。研究者通过对比不同健康管理模式干预后哮喘缓解期患儿的偏颇体质改善情况、哮喘控制水平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发现,观察组在6个月后偏颇体质评分降低,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哮喘控制水平升高,C-ACT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用中医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儿偏颇质评分,提高哮喘控制水平,从而进一步减少哮喘的发作次数。中医综合健康管理模式包括小儿推拿、运动疗法、饮食疗法等多维度干预措施:(1)小儿推拿:其特点是简单易学,方便操作,疗效显著,哮喘缓解期选用小儿推拿的方法,易于长期性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儿体质[17-18]。在本次研究中,由呼吸科中医师针对患儿不同体质进行中医干预方法指导,每日进行1次小儿推拿,辨证施治,效果显著。(2)运动疗法:运动是哮喘患儿治疗中的辅助疗法之一,根据患儿的爱好和病情选择适宜项目,坚持锻炼,循序渐进,通过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耐力[19],抑制机体对变应原的炎症反应[20],控制哮喘症状、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改善肺功能状态[21-22]。(3)饮食疗法:食物是人类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有其自身的寒热及五味属性,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容易出现挑食、偏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可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改变原有的体质,形成新的体质状态,甚至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23],因此推荐患儿食用调整相应体质的食物,指导回避加重偏颇体质的食物,帮助患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改善中医体质[24]。哮喘患儿生存质量受患者个人健康行为、社会因素、疾病严重程度及营养状况等因素影响。有研究指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临床症状越重、肺功能越差,其生存质量越差[25]。哮喘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儿及家长树立“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的观念,强化自防自治,提高防治依从性,从而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26]。随着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的不断涌现及完善[27],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建立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系统。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家庭实施专业家庭健康管理指导,使患儿能长期坚持进行有效的推拿、运动、饮食等干预措施,因此对中医体质的调理、哮喘发作风险的降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考虑原因在于中医综合健康管理模式促进医生与家庭之间、患儿家庭内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够多方位、多维度的干预治疗,有效改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消除与疾病相关的忧虑、自卑等消极心理状态,从而促进患儿身心健康,提升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综合健康管理模式能显著改善患儿偏颇体质状态,提高哮喘控制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保证患儿及家属对家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偏颇儿童哮喘哮喘
2021 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四)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监测在儿童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道歉”的艺术
浅析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与“接地气”类节目的融合
图解一个Rocker的设备修养
过敏性哮喘者宜中午外出吗?
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及家长对疾病认知水平的调查研究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的疗效观察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中的临床应用
中医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6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