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2022-07-12 12:33陈爱菊
科技视界 2022年13期
关键词:初稿建构主义句型

陈爱菊

(郑州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中的“支架”一词最初来源于建筑行业。建筑行业中的“支架”或“脚手架”是一种在建筑物和其他大型结构的施工或维修过程中用于支撑人员和材料的临时结构,待完成施工或维修后,即可将支架拆除。到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首次提出了支架理论这一概念。布鲁纳指出,“支架”是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者之间互动的基础。后来,支架理论被应用到教育领域,指的是教师或专业人士和初学者之间一种临时的、但非常必要的支持性互动,通过这种互动,学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支架性帮助和支持下学习新的技能或进行知识的深度理解。许多研究者包括罗格夫、皮尔逊、雷蒙德等,都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支架式教学的含义进行了界定。

支架式教学源于两种理论,即建构主义理论(Cons tructivism theory)和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建构主义理论最早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1960年提出。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完全不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主张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当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学习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为了习得及理解新的知识,学习者会自发地将先前的或旧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联系起来,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习得新的知识并进行深度理解。教师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及控制课堂教学的角色, 更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提供者和教学目标的促进者,教师的价值在于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创新。此外,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的单向知识灌输和学习者简单地被动接受,而应当是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对新旧知识探究的双向互动。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基于授课内容去创设知识情境,并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去探索新知。最后,建构主义理论注重合作学习。学习者之间或学习者与教师之间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学习者可以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积极获取新知。

支架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根据社会文化语境理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能力水平有两个层次,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指学生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而“潜在发展水平”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将会达到的潜在能力水平,这两种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即为“最近发展区”。因此,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及实施教学活动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也要关注他们的“潜在发展水平”。换言之,既要提供比学生现有“实际发展水平”稍难的内容,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又要接近于他们的 “潜在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及学习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支架式教学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习者目前的水平提供适当的帮助或指导,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问题或困难。随着学习者英语能力的提高,学习者逐渐可以无意识地使用支架,自主探索。

2 支架式教学的组织环节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及最近发展区理论,支架式教学形成了特有的组织环节和步骤,即支架式教学“五步法”:搭建支架、引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第一步:搭建支架。在教授新知识之前,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提供与授课主题相关的支架,如问题支架、图式支架、示例支架等。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更加顺畅地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第二步:引入情境。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设计课堂活动以及分配任务等方式促使学习者进入主题情境,帮助学习者快速熟悉授课主题并完成新知识的概念框架构建。第三步:独立探索。在独立探索阶段,学生结合教师为其搭建的各种学习支架进行自主探索。同时教师发挥“脚手架”的作用,适时、适当地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随着学生独立探索的深入,教师逐渐抽离直至完全移除支架,以便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步:协作学习。通过协作学习以及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学习、分享和交流观点,促使学生逐步全面、清晰地了解及掌握他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第五步: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小组成员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员协作学习的贡献与配合等。一方面,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及完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使其及时改正不足,取得更大的进步。

3 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探索

3.1 教学内容概述

郑州商学院实施分层分类教学模式,文科类学生所用教材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笔者以本教材第2 册Unit 3 Sportsmanship (体育精神)为例,探究支架式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Part A Text A My Greatest Olympic Prize,Part B Text B I Don’t Want to Be an Olympian,Part C Skill development-writing practice。根据本单元章节内容特点及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接受程度以及教学进度, 授课时选取Part A Text A My Greatest Olympic Prize 阅读部分和Part C Skill development 中的writing practice 1 写作部分进行讲授。本课时选取本单元Part C Skill development 中的writing practice 1(P65)写作部分进行讲授。该部分旨在通过基于主题“How Sports Affect Our Lives”的写作训练以及“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提供“脚手架”的课堂活动与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体育精神的内涵以及体育运动的益处,增强体育运动意识,提升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和团结意识, 使本单元的主题内涵在外语学习合作、探究与创新中得以升华。

3.2 教学组织流程与设计

本课时综合运用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Instruc tion)、合作学习教学法(Cooperative Learning Approach)以及交际语言教学法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 ching)进行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开展。

教学设计从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内涵入手,立足于支架式教学“五步法”,通过搭建支架、引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发挥“脚手架”的作用,进行写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通过将枯燥困难的写作任务进行活动分解,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不同形式的写作支架,力图全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兴趣、写作潜能以及创新意识。同时及时捕捉学生的疑惑和困难, 充分利用写作支架的搭建和逐渐抽离,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在支架式写作模式下增强合作学习和参与意识,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组织流程如下:

Step I Providing scaffolding 搭建支架

3.2.1 搭建词汇及短语支架

头脑风暴: 结合东京奥运会提问“How do sports influence your life?”,由关键词“important”启发学生进行近义词及主题相关词汇的头脑风暴, 如vital,essential, beneficial, critical, indispensable, athletics,TV live broadcasting, volleyball, fans 等, 并通过PPT进行展示。该环节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体育运动益处的总体描写词汇,为本次写作的开头段搭建了所需的词汇和短语支架。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physical aspect”和“mental aspect”两个方面讨论问题“What benefits do you gain by doing sports?”,随后学生分享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并用PPT 展示相关短语, 如improve our flexibility,become fitter,reduce the risk of ...等。该环节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辩证思考体育运动对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的益处,为本次写作的主体论证段搭建了所需的词汇和短语支架。

3.2.2 搭建结构及内容支架

写作文体及结构支架:根据本次写作主题,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写作的议论文文体并确定写作结构,即Introduction part, Body part, Conclusion part。

写作内容支架:根据“搭建词汇和短语支架”环节,以及基于写作文体和结构, 引导学生明确各部分的主要写作内容,即Introduction part:topic sentences,Body part:benefits in physical and mental aspects,Conclusion part:summary /suggestions /appeal。该环节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写作的议论文体、 写作结构及各部分写作内容,为接下来搭建句型支架做了铺垫。

3.2.3 搭建句型支架

引导学生总结各部分所需的写作句型, 例如,Introduction part:With the increase of people’s awareness of.../There is a general tendency of.../Evidentl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Body part:The reason is that...,What’s more/furthermore/ additionally...,most importantly/on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Conclusion part:As far as I am concerned.../On account of this we can find that.../It’s high time that/

该环节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部分的写作句型,为接下来写作提纲和初稿撰写搭建了所需的句型支架。

Step II Entering the settings 引入情境

视频引入: 组织学生观看TED 双语视频“How Sports Affect Our Lives”,引入写作主题“体育运动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

Step III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独立探索

在独立探索阶段,教师及时捕捉到学生自主写作过程中的疑惑和困难,充分发挥“脚手架”作用,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再逐渐抽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该阶段为学生设置写作提纲和初稿撰写两个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具体要求如下:

①写作提纲:基于教师为学生搭建的主题写作支架(如词汇、短语、结构、句型),在5 分钟内独立拟定写作提纲。

②初稿撰写:基于拟定的写作提纲,在10 分钟内独立完成不少于120 词的初稿撰写。

Step IV Cooperative learning 协作学习

在协作学习阶段,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对写作初稿进行互改,同时积累他人的亮点词汇和句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初稿进行完善。具体步骤如下:

①初稿互改:各个学习小组对组内成员的写作初稿进行互改,两人互改或多人同改皆可,找出对方初稿中出现的语言、内容和结构方面的问题并修改。

②亮点词汇及句型积累: 学生在互改初稿的同时,关注对方写作中的亮点及高级词汇、短语和句型,并记录下来,以便完善自己的写作初稿。

③初稿完善:在学习小组中通过分享、倾听,互相建议和补充,学生之间互为支架、合作学习,并根据小组成员的修改建议及自己记录的亮点词汇和句型,进一步完善初稿,拓展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水平。

Step V Evaluation 效果评价

在本阶段,教师从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个维度开展本课时教学效果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和要求如下:

①学生互评和自评:学生完成初稿互改后,教师为各小组分发写作评分细则,学生从内容、语言、结构三个方面对写作初稿进行自评和同伴互评。

②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具有偏差的评价和典型问题进行点评和建议。在提出建议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通过正面话语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写作成就感和自信心。

4 结语

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搭建支架、引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五个步骤环环相扣,逐步深入。通过将枯燥困难的写作任务进行活动分解,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不同形式的写作支架,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兴趣、写作潜能以及创新意识。同时教师担当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和支架搭建者,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充分利用写作支架的搭建和逐渐抽离,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

猜你喜欢
初稿建构主义句型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典型句型大聚会
习作评改表促进习作教学的三维之变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从“初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
巴金《怀念萧珊》初稿初探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翻译标准
翻译误区逐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