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涵发展的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

2022-07-13 21:45李恩慧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26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院校职业

摘  要:当前在湖南省高职教育中,形成内涵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质量体系为关键性的一种任务,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在内涵发展基础上的本省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展开探究,并能提供给其实践工作有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湖南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靠的是高质量的可持续性的内涵建设,这其中最重要的基础是高职教育质量体系的构建。当前我省高职教育方兴未艾,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高职教育的就业路径导向和继续深造攻读的路径导向如何协同,不同学科和院系的职业教育之间的客观差异如何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质量保障有待明晰。因此,须在高职教育的总体层面对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高职教育的客观问题,立足湖南地方现实状况和校企合作,切实构建和发展高职教育质量体系。

一、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基础

首先,高职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应从凭办学规模的单一指标体系中走出来,着眼于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全过程。评价体系不仅应涵盖师资结构的改善和师资学历的提升,更应关注教学水平的提高。评价要从静态的指标体系中转变为面向优化结构功能的发展式评价体系,从学科建设和学生成绩测评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拓展出来,同时涵盖高职教育对企业用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关乎高职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各个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除了师资团队、教学管理等一般教育具有的环节外,针对职业特色需求,还有职业专业建设,人才与市场的适配,校企合作办学等高职所需的方面,是一项非常繁复的系统工程。高职教育质量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借鉴一般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同时,另一方面,涉及高职专业特点的环节质量保障需要探索新的路径。因此,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建设是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与高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及高职发展方向的决策息息相关。在高职教育的建设过程总须不断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二、把握建设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节点

(一)把握职业教育与一般高等教育的差异性

长期以来,国内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院校建设、学科管理及经费划拨等方面采取一般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实施口径。学校层面上,在项目申报、文章发表、绩效评优等方面,也参考了一般高等教育的体系。目前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技术型和技能型的人才的培养。这与一般高等院校培养基础型和科研型人才的方向不同,因此在高职教育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上的要求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二)把握高职学生就业与继续深造的方向性

向社会输入职业人才一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职业教育应针对社会生产所需的各岗位设立培养方向,立足于生产、教学和研究,使得高职毕业生与社会现实的职业需求匹配,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的人才浪费。在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中应将专业匹配的就业率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另一部分高职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升入本科院校继续攻读。这方面应在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方向的专业,引导高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提升,避免转换专业和培养目标造成的教育资源的空置,避免高等职业教育沦为一般高等教育的中间跳板。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也应该延伸到这个方面。

(三)把握职业院校内部评价和社会外部评价的协调性

高等職业教育质量保障的体系中,传统上采取院系内部评价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考核评价作为主导,评价系统接受社会企业和人群的大数据评价反馈较少。这样一方面有其存在的优势,因为社会的职业需求都是基于当前情况的,缺乏前瞻性和稳定性,高职院校一味追求社会的即时职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可能会导致入学时的时髦专业到毕业时的过时过剩。在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同时也存在专业教育的滞后性,必须参考社会的行业发展做出规划性调整。要求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评价指标合理协调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督促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四)把握不同高职院校差异化发展的均衡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省份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地方特色和现实需求也不尽相同。在高职教育质上应允许地方院校发展服务本地的专门职业技能人才,在质量保障评价上也不应采取一致化一刀切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办学层面上,公办职业院校和民办院校、部属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综合性院校和单科特色院校、初创院校和老牌院校在教学投入、师资构成、发展阶段上都存在不同。因此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上应注意到这些差异,合理均衡设计评价体系。

三、建设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应考察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及学校配套制度的完善

高职教育应建立以职业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向社会输出高质量的技能型职业人才。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评测体系中应涵盖就业情况的相关指标。除了对就业率进行统计,也应考察就业的质量,如专业对口率、起薪及3年内薪资增长幅度、职业上升空间、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自我评价等。学校应指定部门对每年毕业就业数据进行短期的横断面调查,同时也应进行长期的随访跟踪调查。及时掌握学生就业情况和长期发展趋势,对影响就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研判,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及行业动态进行前瞻性分析。将这些数据反馈给学校及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提升毕业就业质量。

针对湖南具体情况,如当今旅游业国际游市场萎缩,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进行就业数据分析和行业研判,优化相关政策调整湖南旅游职业教育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和就业的教育质量保障策略,确保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发展。

(二)重视湖湘文化融合及高职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职业教育有地方特色,必须融合地方文化。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敢为人先和勇于创新是湖南人民的特色。湖南职业教育需要融合这种敢打敢拼的文化精神,才能培养出踏实肯干的职业人才。有湖湘文化作为底蕴和依托,才能真正建立起职业教育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职业教育相关制度和政策才能真正落地执行,职业教育的质量保障才能转化为文化上的自觉。

高职教育的双主体是学生和教师。高职教育的中心是促进学生思想上进、身心健康、职业发展优秀为目标,同时作为主要实施人的教师群体素养发展也要得到重视。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中也要包含教师素养、薪酬待遇和精神风貌等方面,通过文化建设提升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政策扶持给教师稳定的物质条件,让其安心教学也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任务。

(三)校企合作机制

湖南产业结构完整,种类齐全,既有三一重工、汽车制造及高铁生产等龙头企业,也有九芝堂药业、张家界旅游等特色产业,职业教育前景广阔,社会对高技能职业人才需求旺盛。高职院校与这些产业广泛联系,深度合作,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办学和实习机制,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职业人才。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完善校内实训配套,同时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校外实习和教育质量要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同时对于高职教师的“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也应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中来。

(四)优秀毕业生及校友的社会影响力

优秀毕业生及校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成果,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专业的重要标志,也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评价的重要内容。湖湘文化有着天然的内在凝聚力,湖南学子无论身处何方都乡音无改,心系故园。优秀高职毕业生和校友用其社会影响力也反哺了高职教育,增强在读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自豪感,同时校友设立的奖学金和奖教金也有力促进了高职学科建设和发展,成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构建湖南省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路径和策略

(一)从湖南本省需求和高职教育现状出发构建

构建合理的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基于湖南本省的实际情况。高职教育进行深度的产学融合,首先要整合本省在机械制造、汽车生产、高铁组装以及互联网高新产业的优势资源,建立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沟通,针对性地进行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构建。同时也不能忽视湖南本土特色产业如文旅、中医药、养老保健等方面的职业教育质量体系建设。另外,还需整合湖南丰富的中职高职和普教的教学资源,打造終身学习的路径及相关教学质量体系。

(二)学习和借鉴本科教育的成功经验

湖南省拥有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一批双一流本科高校,同时也有一大批湖南特色的优秀本科院校。本科教育办学历史悠久,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有着成熟的体系建设经验。高职教育方兴未艾,正待蓬勃发展,亟需借鉴这些经验进行教育质量保障,以期进行科学合理的高职学科定位和资源优化配置。高职教育在质量保障、教学评价和过程控制方面与本科教育有着类似的需求,可以充分借鉴其成熟的方案。同时也应注意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不应一味照搬照抄,应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新。

(三)借力企业和行业的质量保障建设推动高职建设

企业和行业都有部门和协会等组织进行行业质量保障,包括产品标准制定、人员资格准入、人才培养和等级认定等行业标准。高职教育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同时,可以由院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会同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同参与制定职业教育标准和评估方法,充分发挥行业质量建设功能,避免院校的职业培养方向偏离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使得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适配企业和行业的生产岗位,提升高职教育的行业专业性和教育质量保障的执行效能。

(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的内部质量保障的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首先应组建教育质量评价委员会,同时设置教育质量保障日常部门和岗位,负责质量体系建设和常规的督导评价,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对教育教育等大数据进行监测和预警。其次,在校风建设上,应将教育质量保障融入到文化中,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形成文化自觉,形成由单一的督导参与到全校师生乃至社会监督全员参与的质量保障氛围。此外,院校和教育部门应不断投入人力和财力支持,形成质量保障和监督的长效机制。

(五)促进高职教育及质量保障的标准化建设

质量标准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执行依据,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参考,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运行的安全线。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前提就是在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办学标准框架内,制定符合本地情况的学校办学标准、实训硬件标准、职业人才培养标准、教师资质标准,为内部质量保障提供评价指标,给社会企业行业的外部监督提供依据。

五.总结

构建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湖南高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院校及社会相关行业企业的重视和关注。湖南教育质量保障必须依托于本省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积极吸收本科教育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融合湖南本地企业和行业的需求,逐步探索创新,形成科学的高职教育保障评价体系,为本省高职教育的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周建松.构建基于内涵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职业技术教育,2014(30):25.

[2]吴雪萍,张义民.欧盟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的举措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5(6):100-108.

[3]陆燕飞,陈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制度政策发展探析[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3):9-16.

[4]郭庆志.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14-17.

[5]周英文,徐国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演变[J].职教论坛,2018(3):74-80.

[6]徐坚.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多元质量认证网络的研究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9):54-61.

基金:

2022年度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职业教育研究基地专项课题项目成果+项目编号: 22myjd05)

个人简介:

作者简介:李恩慧(1978.6),女,汉,湖南邵阳市人,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院校职业
区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路径与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