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园(组诗)

2022-07-13 16:13朱兴友
大理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牛角组诗李子

儿时的上村

白云如大鸟,蹲在石头上

一条路溜向山外

更多的脚印消失于蒿草

连偷鸡的狐狸都是熟人

两个姐夫,从哪里来的

我懒得搭理

初一暑假,大雨拿我当生人

心疼校服,赤条条才知

珍贵的白网鞋已红成敝履

想哭,没哭。山那么陡

姐姐的辫子都拴不稳

红土又岂能不漂流

李  子

不多了,金黄的甜里酸

才见熟就被车拉走

李子不卖,百多个上村人

打工的,集体拿它当晚饭

李子吃多了肚子疼

旁边不远,省城大药店

开车人蹲一边,他咂

村里老人自种的旱烟

一头牛看见自己

水龙头查封老井

硬板路整齐了墙角

一头牛打量新玻璃窗

看见另一头牛,还看见

老母鸡想在水泥地上刨窝

养猪户已经很少。猪今天走路

明显比昨天笨,那是因为

猪食已从杂草升格为苞谷

庆祝公路开通那晚

村里缺席三户:一户搬走

一户忙盖新屋,一户

男人醉酒,躲扫帚

回村里发呆

石头有刺,坐久了颤抖

白云藏毒,分明仰疼了脖子

却像受委屈见妈,泪流

上村很适合呆坐,张口

閉双眼,从来不考虑背后

肚子不饿时,连狗都不叫

每次回家都酣睡如猪

每晚梦中都光着屁股

不惧蚊虫不知羞

每次回家也都待不够

悬,无数蚂蚁吊在胸口啃

远,能随身的包袱有限

村旁牛角山

如今,牛角山秃而复绿

像村里,古木逢春的老者

那些岁月且冷且饿

树跳火坑,石缝种希望

那些年无雨,种子和草根

又刨出来生嚼

止耕的老牛下场都一样

牛角山,长些草药医自己

偷过树的我,已被山遗忘

我如今的模样,却似山当年

最好与最美

上村是最好的故乡

虽还不是,最美的村庄

我热爱,我的祖宅不高

但却一直在故乡,充当

保温纳湿的襁褓

我自豪,我的村庄很大

它耸立巨大的肩膀,曾经

伟人经过,夸乌蒙磅礴

但我必须说,最美的村庄

一定是阳光躲进森林和鸟窝

让你找不到回家的路

还偷着乐

编辑手记: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姜华在草药的世界里挖掘了一个广阔的诗歌天地,并将其与人世比照。诗人熟谙药理、药性,且对生活有着真实深刻的感悟,他将二者毫无痕迹地融合,吟咏成诗。一方面,他的诗传递着观照现实的温度,《黄连》《佛手》写苦难、压迫等一切让人不顺心的“苦”,但苦尽甘来,人世仍充满希望,“悲悯、智慧、善和爱”便是这治愈人间苦难的良药。接着,他便在《知母》《乳香》中写温暖朴素的母爱。另一方面,他的诗也书写着放飞想象的浪漫,《丁香》化用戴望舒《雨巷》“丁香美人”的意境,惝恍迷离;《川羌》想象秀才从巴山进京赶考的情节,颇有古意。因为充实、具体的细节支撑,才使得他的诗歌能自由地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转换,让人在阅读时刻充满惊喜和新鲜感,获得美的享受。

柏叶的诗歌源于诗人对自然的感知,在大自然隐秘的呼唤声中,他听见一片蛙鸣、雷声响起、羊羔叫唤、过耳风声……在倾听自然的声音时,他也欣喜地发掘着众多自然的秘密:“拥有蛙鸣/我就拥有天籁之音”“它们没有发现/一只麻雀紧随其后”……这些与生命有关的秘密,它们生生不息、无穷无尽,激励着诗人不断远行,实现梦想。

诗人晓峰的《在草场》组诗中描写了巍山县草场村彝族人民的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方式,描绘出一个远离世俗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村落,并在其中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单纯、无功利交往方式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情呼唤。

诗人李丹用温暖的目光去观察世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帮助人们突破困境,发现世间的美好。她的诗选取一些自然界里清新、明亮的意象,如:花朵、白云、树、曙光等,读起来宁静、柔美,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和美好。

朱兴友的这组诗写对故乡上村的儿时记忆,其中一些记忆片段十分生动有趣,鲜活得仿佛在他的记忆中重生,如:吃李子吃多了肚子疼的村人、村里通公路后醉酒躲媳妇打的村民、下过雨后被红泥弄脏的白网鞋……他的诗歌语言质朴,不事雕琢,读来饶有趣味。

猜你喜欢
牛角组诗李子
行走他乡(组诗)
欢歌与哀愁(组诗)
李子铺就致富“黄金路”
可见光(组诗)
苍凉组诗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我的糊涂妈妈
牛角挂书
打李子
一看书就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