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探析

2022-07-13 04:29高静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26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新型城镇化背景

高静

摘  要:城市化对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而国内需求则是以城市化为主导。新型城市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实现大中小城镇、新型农村协调发展。文章着重从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城乡规划的研究,以及为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城乡规划;转型思考

引言:

当今,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总体而言,东西部两个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同时也存在着各种资源不足,这就使得城市和农村的规划转变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以往的城市发展,往往把经济发展当作首要任务,过分强调城市和城市的规划,这样的发展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新型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城乡规划的转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分析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我国2012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与过去单纯注重发展的传统城市化建设相比,新农村建设更注重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科学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等重大思想,这些都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充分体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概念一经提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并普遍达成了经济高效、环境友好、节约资源的共识。新型城市化道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的主体性,人的发展需要性。在发展的客体上,也要把重点从产业转移到经济发展,重点放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上。从空间形式上看,从传统的以中心城市为主的城市向大、中、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使城市群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城市化工作重点是扩大城市化的规模,而新型城镇建设的重点是如何提高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统筹城乡关系,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城乡规划设计不考虑实际需求

在我国很多地方,由于缺乏现实需求,盲目的按照大而全的原则进行规划,比如道路要够宽,房屋要够高,广场要够大,要够宽敞,要有足够的空间。在这些项目上,人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一种“面子工程”。而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如果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面子工程”中,势必会导致大量的项目投入,从而给我国的新型城市化进程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2.2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地的纠纷

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共设施和建筑工程,这就涉及到了农民的耕地和居住用地,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首先,被占用的使用者,都想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保证未来的发展;而从开发商的观点来看,则是以较低的费用来完成工程。因此,在很多地区,由于土地征用补偿不能满足住户的需求,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当然,也有少数人想要一夜暴富,但更多的矛盾却是因为开发商和业主之间的矛盾。

2.3相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很多开发商都希望通过政策红利来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一些开发商通过送礼等非法手段来争夺与之相关的项目。这种不合理的竞争行为,不但给我国城市和农村的规划建设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特别是在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的时候,这样的不良行为会让我们的市场化进程变得迟缓。而一些开发商通过这样的方式取得了相关的施工项目,其施工质量也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从以上几个角度来看,城乡规划建设若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将会出现许多问题。

3.基于城镇化的乡村规划转型策略分析

3.1明确城乡规划目标

首先,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在城乡规划的转变中,要把中央小城镇作为主导力量,让各大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扩大城市的功能,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同时,要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优化城乡规划转型方案,构建一个健全的城乡统筹格局。其次,要协调好城乡的关系,在传统的观念里,都是以城镇为中心,而实际上,要实现城镇与城乡的协调,就必须要把城镇和城乡的发展模式和特点结合起来,使城乡的内部价值最大化。在城乡发展差距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生活与文化形式的融合。目前,我国的城乡规划内容非常丰富,在城乡规划的进程中,逐步朝着城乡统筹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解决了城市内部的低质量问题。

3.2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要想弥合城乡发展差距,首先要保证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在城乡统筹规划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农业、生态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不能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保护乡村生态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在农村建设中,建立健全的、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在新建工业区、新建建筑时,要尽可能避开水资源管理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局等地,以便于实施,并严格遵守有关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体制,支持地方的生态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要尽量减少生态环境的损害与影响,协调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并以生态文明为目标,有效地利用城乡空间,密切联系生活环境和生态,激发当地人民热爱环境、保护生态的热情,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3.3明确发展重点目标

在城市化的基础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需要确定发展的优先方向,而中小城镇的发展潜力很大,因此,要把小城镇转变为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从宏观上讲,小城镇的发展也应该以中等规模的小城镇为中心,而我国目前的发展相对较慢,因此,在实施农村规划时,要强化分类指导,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中小城镇,以增强与大都市的经济联系。比如,中小城镇要重视自身的协调和转化,以人口集聚效应为基础,提出了城乡规划的新思路。

3.4促进村庄发展分类规划

在城市与农村建设的转变中,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要贯彻各项推进计划和政策,在规划初期,要把重点发展地区与半城市化地区分开,以两个方向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各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城市发展规划。针对这些重点农业村,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发挥社区服务职能。另外,在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原有的生态特征,从而使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得到提升。

结束语

本文认为,在新时期的城市化进程中,科学合理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前,我国的城乡规划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推进城乡规划转型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乡规划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居民的差距,使城乡居民的共同发展得以切实实现。总之,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农村的关系也在不断地改变,城市化的发展面临着许多的环境和需要。这就要求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乡规划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以人为中心,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毛蒋兴,王辛宇,郑雄彬,潘新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老龄化的城乡规划转型应对[J].规划师,2014,08:104-108.

[2]杨保军,陈鹏,吕晓蓓.转型中的城乡规划——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谈起[J].城市规划,2014,S2:67-76.

[3]王振宇,运迎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县域产城一体模式——以县级城乡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5,S1:5-9.

[4]高梦梦,汤放华,吴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走向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转型[J].城市,2015,08:42-45.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新型城镇化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转相似
跟踪导练(一)5
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决策理念及运用探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论中国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利弊
基于Modelica的高炉顶压控制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