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及颈椎失稳发生率的影响

2022-07-13 07:33高晓平
智慧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类风湿骨密度关节炎

高晓平

(甘肃省庆阳市静宁县焦村乡卫生院坳马分院,甘肃 庆阳 745204)

0 引言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炎症,病情进展速度较慢,病程较长,发病后患者多会出现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需长期治疗才能缓解其临床症状[1-2]。常规抗风湿药物虽能适当缓解其临床症状,但起效速度较慢,故而还需加以其他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显示[3],糖皮质激素能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减少,阻碍炎症引发的骨破坏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常规抗风湿药物治疗联合激素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例数为80例,在我院治疗的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纳入和排除标准为:满足《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修订)[4]内关于诊断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标准。本研究的展开经过医院伦理协会的批准。将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平等划分成研究组、参照组,两组病例均是40例。临床资料比较显示,两组并未见明显的差异性,即可以进行比较(P>0.05)。见表1。

表1 基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治疗方法

4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抗风湿药物治疗模式,即上海上药中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羟氯喹片(国药准字H19990263,规格0.2g)口服,每次用药一片,早晚餐后用药;注射用甲氨蝶呤(Ebewe Pharma Ges.m.b.H.Nfg.KG,批准文号H20080250,规格5mg),每次用药10mg,每周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一次;另外,云克A针三支,云克B针三支,溶解处理,在氯化钠注射液内加入,每个月治疗10~15d,每天治疗一次,治疗方法是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2周时间。

1.2.2 研究组治疗方法

研究组的患者同样采取硫酸羟氯喹片、注射用甲氨蝶呤等常规的抗风湿药物治疗,方法相同于参照组。然后指导患者口服新乡恒久远药业生产的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41020210,规格5mg),每天早餐前用药,口服剂量是7.5mg。连续治疗12周时间。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进行评分(DAS28),维度共4个[关节压痛数、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P)、关节肿胀数及总体健康(GH)],并检测其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RF)水平;②对患者的腕关节、髋关节以及腰椎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测定,运用骨密度测定仪(美国GE公司)测定;③统计患者的颈椎失稳情况,按照X线片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和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进行评价是否为颈椎失稳;④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无痛:0分;轻度:1~3分;适中:4~6分;重度:7~9分;剧烈: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⑤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后采用TBA120-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公司生产)和美国IMMULITE10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其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内容。其中,以()形式表达计量资料,以[n(%)]方式表达计数资料,检验值分别是t和χ2。在P<0.05的情况,组间比较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DAS28评分以及RF水平比较情况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后,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的两项指标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的DAS28评分以及RF水平比较情况()

表2 两组的DAS28评分以及RF水平比较情况()

2.2 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比较

进行不同的治疗模式以后,两组骨密度水平都有所提升,但是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比较()

表3 两组骨密度改善情况比较()

2.3 颈椎失稳率与不良反应率比较情况

研究组的颈椎失稳率显著的低于参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显示,两组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颈椎失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情况[n(%)]

2.4 疼痛程度比较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后,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更明显(P<0.05),详见表5。

表5 疼痛程度对比()

表5 疼痛程度对比()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相关指标水平

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后,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指标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详见表6。

表6 血液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表6 血液相关指标水平对比()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发病初期临床症状较轻,仅出现膝关节肿胀的情况,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将会对患者的活动造成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当前,常用的抗风湿药物中,首选就是甲氨蝶呤,虽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但长期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极易引发不良反应,不仅会降低治疗的安全性,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如果患者经过了三个月到半年时间的治疗以后,并没有获得良好的成效,临床将会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共同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以糖皮质激素最为常见,与常规西药联合应用可发挥出协同的效果,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两种药物的药用效果,进而达到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目的。但长期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易引发骨质疏松,其安全性较低,因此临床还需深入研究如何保证激素药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安全性[5]。

有学者研究显示[6],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展开三到六个月时间的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显示,并未显著的影响到患者糖代谢物,具备一定的可靠度。另外,一项关于“评价长时间的采取小剂量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形成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采取激素治疗以后,其DAS28评分跟运用一般治疗模式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更低。而且经过三个月的时间治疗以后,运用美国风湿病协会病情评估(ACR20)显示,治疗组的达标率显著的优于对照组,同时其治疗以后的体质量增加率也明显地高于对照组,两组都没有产生严重的血压水平升高、胃肠不适感,安全可靠。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长时间的运用小剂量激素治疗以后,病情评分、类风湿因子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颈椎失稳发生率,研究组显著的低于参照组,P<0.05。本文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其疼痛程度评分和ESR、CRP、RF水平明显更低,P<0.05。

综上所述,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长时间的小剂量激素治疗方案,可以积极地影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一方面减少出现颈椎失稳的情况,另一方面不会明显地影响到骨代谢。同时小剂量的激素治疗模式存在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可以将此种治疗方案推广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猜你喜欢
类风湿骨密度关节炎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跑步易患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