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敷脐剂治疗肠激惹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2022-07-13 07:33张秀芬战玉芳王本玲庄蕾
智慧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复发率综合征肠道

张秀芬,战玉芳,王本玲,庄蕾

(山东日照莒县人民医院,山东 莒县 276500)

0 引言

肠激惹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发病多见于青壮年[1],主要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或不适,并伴随有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异常等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2]。目前,肠激惹综合征的病因仍不明确,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存在较大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3-4]。中药敷脐剂作为一种脐部透皮治疗方案,以其简便易操作和临床疗效显著等特点,在临床各学科中被广泛应用[5]。近年来,笔者将一种中药敷脐剂用于治疗肠激惹综合征,其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最佳原料药重量配比为:虎尾轮8g、鸡血藤10g、菥蓂子10g、苏头8g、亮叶桦皮8g、天文草10g、蓝花葱8g、穿山甲10g、芡实5g。使用时,将中药虎尾轮、鸡血藤、菥蓂子、苏头、亮叶桦皮、天文草、蓝花葱、芡实和穿山甲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后加热浓缩成浸膏或者稠膏,分早晚敷布于IBS患者脐部。该方案通过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肠激惹综合征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肠激惹综合征患者62例,患者均符合肠激惹综合征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腹泻的可能。实验室检查:便细菌培养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其中,男39例,女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1例,二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标准以1986年我国制定的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为准:①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3个月);②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③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④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⑤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⑥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⑦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使用颠茄片治疗腹痛,使用思密达治疗腹泻,对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果导片。治疗组采用中药敷脐剂治疗,疗程均为14天。

1.3 安全性评价

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便秘型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

对照组便秘型患者6例,治疗后3个月内便秘全部复发,复发率100.00%(6/6)。治疗组便秘型患者7例,治疗后3个月内1例便秘复发,复发率14.28%(1/7)。由此可见,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便秘型3个月内复发率的比较(n,%)

2.2 腹泻型患者大便频率改变

对照组患者25例,治疗前大便次数为(5.31±2.34)次/天,治疗后大便次数为(3.34±1.63)次/天。治疗组患者24例,治疗前大便次数为(5.54±1.94)次/天,治疗后大便次数为(1.86±1.43)次/天。结果表明,治疗组大便次数的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腹泻型患者大便频率改变的比较()

表2 腹泻型患者大便频率改变的比较()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腹泻型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

对照组腹泻型患者24例,3个月内复发率为76.00%(19/25)。治疗组腹泻型患者25例,3个月内复发率为41.67%(10/2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腹泻型3个月内复发率的比较(n,%)

2.4 不良反应

31例治疗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呼吸)、体格检查及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肠激惹综合征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动力异常疾病,到目前为止,IBS尚缺乏公认的形态学以及生化指标异常改变的相关依据[6]。在我国,IBS的诊治依据是建立在症状学基础上的,以罗马Ⅱ为标准。IBS发病率高,在欧美国家成人患病率为10%~20%,我国为10%左右。患者以中青年居多,老年人初次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1:2。临床上,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形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西方国家便秘型多见,我国则以腹泻型为主。IBS的病因尚不明确,找不到任何解剖学的原因。情绪因素、饮食、药物或激素均可促发或加重这种高张力的胃肠道运动。有些患者有焦虑症;尤其是恐惧症,成年抑郁症和躯体症状化障碍。然而,应激和情绪困扰并不总是伴有症状的发作和反复。有些IBS患者表现有一种有获得性的异常病理行为,比如,他们倾向于将精神上的困扰表达为消化道的主诉,通常是腹痛。基于此,肠激惹综合征的对症治疗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久而久之,止泻、导泻药物的交替使用愈发加重了胃肠动力紊乱。中医的整体调节优于西医,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西医治疗难以控制发作频率,则多诉诸于中医治疗。

《黄帝内经》中就中医治疗提出了要求,认为“濡泄”“洞泄”“飧泄”等,都属于疾病的表现。《景岳全书·泄泻》中指出,如果患者出现腹泻,就应该控制自身的饮食,暴饮暴食只会造成患者脾脏的损伤,严重者将危机患者的气血。中医重在养生,而肠道疾病是中医的重要治疗类型,其还包含着肝脏、肾脏等相关疾病。患者肠道水分的散失是引发内脏疾病的主要原因,随后将会出现长时间的腹泻,进一步加重病情。在中医学中,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随即开展有效的治疗模式。①疏肝健脾法:初步研究发现,肠激惹综合征在中医中较为常见,而诱发原因较多,使得患者出现肠胃功能的紊乱,形成巨大的精神压力。肠激惹综合征患者群体中,女性人数多于男性,西医往往采取药物治疗的模式,但临床效果并不明显。②健脾渗湿法:如果患者腹泻情况严重,出现水泄的症状,就会造成饮食不佳,尤其是食后胀气,并伴随着精神萎靡,舌苔表现为淡黄色。此时,医生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健脾益气治。健脾益气治的成分复杂,包含着车前子30g、山药和茯苓各30g,如果患者病情加重,可考虑增加适量白术。为了确保患者的水道通常,药剂中可以增加少量陈皮和木香。另外,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气虚下陷,则给予柴胡、黄芪;面对形寒肢冷的患者,中药则增加干姜,帮助患者凝聚气血,通过抵御寒气。③温肾健脾法:该方法在老年女性群体中较为常见,患者不仅出现严重的腹部疼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为肠道隆隆,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腰膝酸软的症状越来越显著,舌苔表现为淡白色。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患者肾脏的修复,还可以做到脾脏的保护,主要的成分是附子、肉桂,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增加补骨脂。另外,如果患者出现失水过多,则可以适当补充炮姜、吴茱萸,其目的是协助患者进行水液运化。药剂中还需要补充收涩之品,常见的是五味子,剂量确定为6g,同时可补充诃子,其计量也是6g,剂量必须按照规定补充,过大或者过低的剂量都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切不可为了加快药效而增加剂量。药剂中的营养部分不可缺少,通过养料的增加,为患者补充元气,常见的补肾用品是干地黄,而山萸肉也可用于患者的肾气补充,有着较好的效果。健脾、升提、消导之品,可随症加减。④清胆温肠法:该方法的使用不同专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专家认为,该方法对于患者疾病的中医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还有的专业则认为,该方法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不适用于临床。汪苓友研究发现,小便少的患者往往出汗多,此时的汗腺代替了肾脏,用于多余水分的排出,但是,汗腺只能作为肾脏的弥补形式,如果一味地依赖汗腺,只会导致肾脏的加速损坏,并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张仲景认为,正是由于患者肾脏出现问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患者的身体采取了另外的排水方式,合理的药物治疗才是疾病治疗的手段,而不是将排水的压力转移到其他的器官。张仲景提出了药物治疗手段,其中包含着干姜、桂枝各30g,用温水服下。

目前,IBS的中医治疗主要从解决“肝脾不和”入手,多认为本病病机为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产生痛泄症状。但是我们经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发现,单纯的疏肝健脾仅仅对一部分患者效果比较好,对于肠道平滑肌高敏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因为肠激惹综合征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由于肝气犯脾,而是和病患体质明确相关,也就是与肠道平滑肌的高敏感性相关。故而应该从肝、脾、肾三经论治,且大肠与肺相表里,还要充分考虑到肺气肃降失调对大肠气机影响。因此,中药敷脐剂中的虎尾轮应用于IBS患者敷脐有活血通络,理气和中功效,配合鸡血藤的补血活血通络、菥蓂子的除湿和胃止痛,可以有效的缓解IBS患者肠道平滑肌的高激惹状态,缓解肠痉挛,恢复原有的胃肠动力,主要是虎尾轮、鸡血藤除了活血外还有通络之功,入肝肾肺经调理肠道血运气机;天文草归肺、肝、大肠经,功可止咳平喘、解毒利湿、消肿止痛,其作用可能与缓解肠道免疫应激状态有关;苏头降气和中,亮叶桦皮消滞和中,蓝花葱通阳健胃,此三味药物可以特异性地调节肠道气机;芡实补脾止泻,为收涩治标之药,但剂量明显小于药典记载的剂量,其原因是该药在本方中的作用不是单纯止泻,而仅仅是提供一种收敛的趋势;本组方选用的药物扩散性好,且菥蓂子含黑芥子甙,经酶作用后产生芥子油,该种物质容易通过敷脐形式进入腹部组织中,加速药效发生 ;而加入穿山甲血肉有情之品活络,也有促药物扩散的作用;所以其敷脐剂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肠激惹综合征之目的。在临床疗效观察中,提示用药安全,且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观察证实,采用中药敷脐剂治疗肠激惹综合征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用药安全,无不良反应,可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复发率综合征肠道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膳食纤维对母猪肠道的作用
人体肠道内竟有超14万种病毒
考前综合征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