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2 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研究

2022-07-13 07:33方少云
智慧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控制组公共卫生糖尿病

方少云

(广东省珠海市三灶镇卫生院,广东 珠海 519040)

0 引言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症主要特征为血糖代谢障碍,患者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该疾病强调健康教育和护理[2]。以往此类患者常规护理主要依靠传统降糖治疗,但疗效并不显著,加之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极易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其治疗依从性大大降低,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3]。对于患者而言,常规治疗和护理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是患者病情控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4]。因此,选取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并将30例患者分为2组进行分析,即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健康教育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解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予以随机分组研究,分为试验组和控制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年龄45~69岁,平均(63.4±3.2)岁;男9例,女6例。控制组年龄45~68岁,平均(62.5±3.4)岁;男7例,女8例。经临床统计检验,对各组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控制组应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定期复诊、加强锻炼、合理用药、日常饮食、测量血糖等。

基于此试验组应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的健康教育护理,主要措施:首先确定护理对象,主要为患者及其家属;围绕疾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治疗和护理方面确定教育内容,并展开针对性健康宣教。通过研究和调查,对患者关注和存在的健康问题予以了解和分析,采取个体化教育方式,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讲解过程中注意简明扼要,有耐心;若患者合并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则需将合理饮食、正常生活方式予以明确告知,提升其对疾病认知程度,掌握家庭急救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对相关医保政策进行普及。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及其指导的健康教育护理内容等明确告知患者,详细告知其基本流程,为了改善患者依从性,注意对其加强心理疏导。在选择教育方式方面,可发放宣传资料、设置宣传栏、定期组织咨询活动等,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加强疾病宣讲力度,以图文方式进行说明。帮助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患者护理、治疗、检查、症状、病史等情况予以详细记录,积极展开电话随访、上门随访和门诊,不断开展个性化宣教,对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根据患者技能掌握和健康意识状况作出适当调整。

根据糖尿病患者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控制方案,在此同时应由营养师做好饮食搭配,同时定时、定量做好配置工作,以此来加强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控制以及预防的思想,并保证饮食总热量的科学性,适当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做好对应的食谱,并打印处方,做好肥胖的危害讲解,同时由患者记录饮食摄入量等情况,并计算每日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等情况,做好监督和纠正,并重新制定饮食处方,做好对应宣教工作。

第一,社区防控。首先以社区人群管理、质量标准为基本准则,再根据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评估。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同时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对于社区居民来说要落实健康宣传,同时做好相关计划的准备。在将活动表发给相关人群的同时,定期进行糖尿病患者的检测,并确保给糖尿病患者提供良好的平台,安排专业、固定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在进行糖尿病防治指南等的要求操作过程中,要考虑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诊疗措施,进行专业防治。一些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要保护其隐私。为促进糖尿病患者之间医患关系和谐,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培养糖尿病患者的信任感。同时,在健康教育中应及时纠正糖尿病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

第二,规律服药干预。通过做好建档,并进行积极的宣教,强调糖尿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应让患者坚持长期服药从而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并让患者了解到遵医嘱以及按次数服药的重要性。通过开展糖尿病的讲座,并进行全面指导,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药物,并进行用药宣教。

第三,饮食护理干预。对于一部分病情严重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全面的控制,并适当限制高热量、高糖食物的摄入。在开展科学饮食干预的同时,依据患者的体力情况,做好针对性的调整,适当摄入一些脂类、蛋白类食物,并依据患者的情况,合理地制定营养套餐。

第四,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基于健康管理的需要,建立家庭责任签约医生制度。社区健康管理中,应针对亚健康人群进行筛查,根据常见、多发病症做好管理工作,逐渐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团队,将糖尿病纳入到健康管理中。①做好预防:通过进行一级预防,提升社区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加户外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开展糖尿病筛查活动,做好二级预防,将糖尿病纳入健康管理中,从而促进患者的身体、心理进一步康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个组别HbAlc(糖化血红蛋白)、2hPG(餐后2h血糖)、FPG(空腹血糖)、DSES评分(用于评估自我护理能力,工具为自我效能量表[5],包括26个条目,共6个维度,即急诊处理、足部护理、监测、药物、运动、饮食等,总分26~130分,分值越高越好)变化、总满意率(发放自制问卷做出调查,分为不满意、满意、一般等)等。

1.4 统计学分析

对主体的研究数据汇总并分析观察,并利用SPSS 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以[n(%)]描述百分比资料,行卡方检验;以(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当P<0.05时,说明存在较高的检验价值。

2 结果

2.1 两个组别血糖下降幅度观察对比

表1显示,两个组别HbAlc、2hPG、FPG等下降幅度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0.05)。

表1 两个组别血糖下降幅度观察对比()

表1 两个组别血糖下降幅度观察对比()

2.2 两个组别DSES评分变化观察对比

表2显示,两个组别护理后DSES评分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0.05),但护理前差异不显著(P>0.05)。

表2 两个组别DSES评分变化观察对比()

表2 两个组别DSES评分变化观察对比()

2.3 两个组别总满意率观察对比

表3显示,两个组别总满意率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P<0.05)。

表3 两个组别总满意率观察对比[n(%)]

3 讨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临床上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案,由于患者疗程较长,无法长期住院治疗,所以采取连续性护理和治疗不现实。以往常规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对于疾病的健康教育,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作出了明确的说明,通过对此类患者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的健康教育护理,则可有效转变患者的健康行为,从而改善其生活方式,提升治疗依从性。由于此类患者年龄往往偏大,需要长期治疗和接受随访,对病情认知缺乏,无法顺利开展常规护理方案和专科治疗[6]。由于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的普及,此类疾病疗效影响因素中健康教育护理占据重要位置。根据上述观点,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采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则可针对性地提升患者认知水平,可将患者参与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并能帮助患者较好地理解复杂的健康行为,提升患者的接受度,也有利于有效落实健康计划。另外患者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所以上述规范指导的健康教育护理通过基线问卷调查,更加注重教育护理的针对性,可确定护理对象、方式和内容,可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充分体现了健康教育的个体化和系统性,通过广泛宣传、保持联系、定期随访、面对面指导、集中教育等,帮助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了疾病认知水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而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7]。

通过对社区管理中进行糖尿病患者问卷调查表的填写。在问卷调查表中,主要包含患者的病史以及糖尿病的各项情况,除此之外还包含体检干预项目。随后通过对问题和经验的总结,研究小组共同商讨,随后进行相关专家意见的获取,根据试验项目进行不同版本的路径管理规范制定。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一对一个性指导方式,在促进双方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提升整体的效果。通过依据居民就诊、人口机构等多重因素的情况下,在纳入地理位置、社区经济发展多重因素的同时从而提升整体合理性。在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岗位数的同时,建立相关标化工作量能够有效促进机制增长。在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的同时,依据人员标准、结构标准、职务分配等的同时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并做好对应的监督和管理。本文中,两组HBAlc、2HPG、FPG、DSES评分、总满意度比较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在2型糖尿病的应用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和优势。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控制组公共卫生糖尿病
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中国首个P4实验室:服务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七年级外来务工子女负性情绪调查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