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心理护理在留置针静脉输液临床护理的应用

2022-07-13 07:33付路东
智慧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预见性输液依从性

付路东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0 引言

静脉留置针技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注射方案,其临床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保证顺利用药的同时也对患者的静脉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但静脉留置针常见的渗出和静脉炎等并发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依从性,这也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预见性心理护理为现代护理学领域倡导的新型护理模式之一,主张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引导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进而达到改善患者情绪状况、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等作用[3]。本次研究将以科室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以剖析预见性心理护理应用于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研究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于科室接受留置针静脉输液的8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纳入标准:①有静脉留置针输液适应证;②年龄在5~80岁范围;③精神状况良好,可正常交流;④已签署研究相关的知情同意协议。排除标准:①伴精神障碍疾病或认知功能异常;②伴发传染性疾病;③严重皮肤破损;④患者或家属明确表示拒绝参与研究等。根据护理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将其中43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预见性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研究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69岁,平均(45.2±11.3)岁,留置时间2~7d,平均(4.1±0.7)d;另接受常规护理的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6~72岁,平均(46.1±11.9)岁,留置时间2~6d,平均(4.3±1.1)d。两组患者在参与研究前均签署同意书或表达参与意向,两组对象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提示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仅实施静脉留置输液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宣教、穿刺皮肤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在上述例干预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心理护理,方法:①在实施留置针静脉输液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案,以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②向患者介绍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和操作目的,消除患者对于后续医护操作的恐惧心理,保证穿刺成功率;③针对低龄、老年或意识状态较差的患者而言,须向家属进行必要的解答和健康宣教,一方面让其意识到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方便对患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或监督。

1.3 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②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主要记录的并发症包括渗漏、静脉炎等;③采用Zung氏的抑郁自评量表(zung's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4]以及Zung氏的焦虑自评量表(zung's 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5]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SAS>50分提示焦虑发生,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焦虑状态越明显,SDS>53分提示抑郁发生,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抑郁状态越明显;④采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和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文完全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和别,总满意度=完全满意患者占比+基本满意患者占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资料统计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67%(42/43),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59%(35/37),两数据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1.2750,P=0.2588)。

2.2 两组并发症率比较

资料统计显示:研究组患者在留置针静脉输液过程中分别出现渗漏2例,并发症率4.65%(2/43),对照组患者分别出现渗漏4例、静脉炎3例,并发症率18.92%(7/37),两数据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χ2=9.7937,P=0.0017)。

2.3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问卷表格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均在正常标准值内,但研究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对于在院期间护理完全满意40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率97.67%;对照组患对于在院期间护理完全满意28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率86.49%;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更高,两数据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从长期的临床应用来看,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6-7]:①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为患者开放了一条静脉通路,对于需要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而言,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用药时间和药物使用率;②静脉留置针造成的创伤较小,可对患者的静脉血管形成一定的保护作用,拔管后经短暂修复还能够重复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患者血管的破坏;③在保证静脉输液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但与此同时静脉留置针对于患者的依从性也有更高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预见性护理干预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护理方针,旨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过往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于治疗或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影响患者预后的各风险因素进行预见性的干预,以保证治疗效果,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护理理念并非某一种具体的护理方针[8];而心理护理则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方针,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研究将两种理论合并,对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相对于传统护理干预而言,预见性心理护理在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杜绝各项不科学肢体行为活动的进行,从而保证留置针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据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科学系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对于提升穿刺成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或与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总数较少或低龄、老年患者比重较低有关;其次,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65%,低于对照组的18.92%(P<0.05)提示预见性心理护理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其次,患者的心理状态是评价心理护理实施的关键,留置针静脉输液是临床一种成熟的治疗技术,安全性良好,通常情况下患者不会由此出现较为显著的心理波动或严重负面情绪,但留置针的时间长短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也是影响其依从性的潜在危险因素[9-10],通过对比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均在正常范围内,但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护理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保证其依从性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再者,患者的满意度则是评估某一项具体护理方针的核心指标,预见性心理护理的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提升了患者的认知度,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患者和家属更为真切地了解到医护人员的良苦用心,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预见性心理护理的实施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也有促进作用。

预见性心理护理的实施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同年龄的患者其心理护理开展的方向和注意事项有差距,比如针对低龄幼儿,预见性心理护理的开展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为主,同时配合针对家属的健康宣教,保证患儿的行为科学性[11];②不同患者其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或其对心理护理的需求不同,低龄患者更多的是对于留置针是否会产生疼痛,通过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可以解除;③不同理解水平的患者,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健康教育或心理干预的实施应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使用,转而使用举例、比喻等通俗易懂的方式,避免其出现理解上的偏差[12];④重视家属的作用,对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宣教,能够充分发挥家属的情感供应价值和监督作用,保证各项护理操作的实施效果,从情绪方面而言,也有利于避免家属将负面情绪传给患者,进而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综上所述,对留置针静脉输液患者实施预见性心理护理可在保障穿刺成功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猜你喜欢
预见性输液依从性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