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档案发声 以史实亮剑 主动打好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战

2022-07-14 09:49陈向阳
档案与建设 2022年6期
关键词:档案馆江苏省党史

档案记录历史和文明、承载初心和使命、揭示经验和规律、联结今天和未来,是一个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直接反映。面对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江苏省档案馆始终牢记“档案姓党、档案为党、档案护党”的政治要求,自觉对标对表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档案工作的目标任务,主动投身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战,坚持用档案铁证同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和行为作坚决斗争,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倾力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

一、 自觉提升站位,不断强化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理论武装

坚持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教育引导全省档案工作者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提升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不断增强投身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的历史自觉、“作战”能力。

(一)用新思想定向领航。过好意识形态关,归根到底是要学习新思想、突破旧思维、步入新境界。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把对档案工作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了新时代档案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明确了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任务。江苏省档案馆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党课辅导、“青年学习社”等多种学习形式,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宏大使命情怀和深邃历史眼光,深刻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深刻认识档案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档案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从而实现思想升华、政治淬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用新站位强基固本。近年来,面对扛旗与改旗、固根与拔根、铸魂与蛀魂的激烈较量,江苏省档案馆着力强化档案部门的政治属性、政治标准,自觉把档案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明确提出,党的档案人是百年党史的直接见证者、红色档案的忠诚守护者、革命精神的坚定传播者,必须强化使命担当,以鲜明的政治态度维护党的旗帜,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馆务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大力倡导“当学习型干部、做研究型工作”,通过开展“弘扬梁家河精神、争当兰台人先锋”演讲比赛、“档案与经济社会发展”演讲比赛和“年轻干部公文写作竞赛”,以及组织情景表演、案例宣讲等活动,不断提升档案人读懂档案、管好档案、用好档案的能力,切实增强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素质本领。

(三)用新使命凝心聚力。江苏省档案馆坚决摈弃档案馆只是业务部门、专业部门的狭隘认识,坚决摈弃档案馆只是管管档案、查查档案的一般认识,深刻认识到保存着大量红色珍档的国家综合档案馆,不仅是革命精神的“基因库”,也是资政育人的“给养库”,还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弹药库”,从政治高度、意识形态角度和历史的向度,响亮提出“为党护旗、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的档案工作新使命,明确档案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之一,档案工作者也是党打赢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战的主力军之一,在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上专门系统地作出阐释,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新华日报》《档案与建设》等报刊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全省广大档案工作者提高思想认识,牢记职责使命,从而积极主动投身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在正本清源上持续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不断实现新作为。

二、 主动担当作为,积极为党和国家中心大局提供档案服务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江苏省档案馆始终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坚持唱好重头戏、唱响主旋律,全力以赴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社会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不断占领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弘扬爱党爱国主旋律。

(一)讲好“冒热气”的党史故事。红色档案蕴藏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书写的关乎“道路”与“旗帜”的时代答卷,深入挖掘红色档案资源禀赋,努力讲好“冒热气”、有温度的党史故事,是新时代档案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使命。近年来,江苏省档案馆全力服务庆祝建党百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大局,组织评选“江苏百件红色珍档”,首次跨区域联合举办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精选近300件红色珍档参与“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布展,参与拍摄的百集党史微纪录片《记忆100》获中央组织部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摄制的25集电视系列片《红色珍档》获“百年风华”全省党员教育全媒体作品大赛一等奖。2021年6月,馆长陈向阳以《感悟红色珍档镌刻的百年激荡 汲取建设档案强省的磅礴力量》为题,为全馆党员干部上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被作为优秀党课案例报送省委学教办,多位省委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在《江苏党史学习教育简报》上开设“江苏红色档案故事”专刊26期,每期精选1件红色珍档,讲述档案背后的党史故事,并下发全省县(市、区)以上单位学习,反响很好。推出“红色记忆”系列项目,编纂“人民必胜”系列丛书,推出“红色档案”期刊专栏,主编《初心永恒——江苏四种革命精神简明读本》。还组织人员深入挖掘档案史料,发表了《新中国打赢第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控战争纪实》《档案揭秘开国大典背后鲜为人知的真实细节》《最闪亮的坐标——白色恐怖下凛然赴死的中共江苏省委领导》《1927年2月中共江浙区第一代表大会经过》等一系列文章,用档案强音诠释真实历史。通过打造系列红色档案精神产品,讲好红色档案故事,使尘封的历史变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对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起到了培元固本的作用。

(二)传播“有生气”的档案声音。江苏省档案馆着力建设立体多维、融合发展的档案资源宣传体系,把扩大档案宣传的舆论影响,实现规模化、集群化效应,作为放大意识形态领域传播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努力使档案“有生气”“活”起来。创办《江苏档案资政参考》内刊,編发40多期,受到多位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在开发南京长江大桥档案资源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新时代南京长江大桥精神,受到省委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肯定。精心留存脱贫攻坚“江苏记忆”,出版《江苏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档案图册》,拍摄“档案见证小康路”系列短视频,在全省同步宣传脱贫攻坚伟大成就。通过构建全方位、体系化的正面宣传,形成反映主流、本质和规律的强大正能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江苏省档案馆敏锐地认识到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更是一场稳定人心、树立信心的舆论战,率先在全国开展“为英雄建档、让英雄留名”活动,为江苏支援湖北的2813名医护人员建立一人一档电子档案数据库,努力传播抗疫正面声音,引起很大反响,被中央网信办、中央电视台评为2021年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网络精品奖。与《扬子晚报》联合推出的全国首部大型全媒体在线档案产品《战疫·苏史记》,获2021年“江苏新闻奖”。2022年,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100周年,联合团省委编辑《青春百档耀百年——江苏记忆》一书,精选百件档案集中展现百年来江苏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在党领导下开展的重要活动、会议、重大事件等内容,为百年党史补上青年奉献青春、挥洒汗水的奋斗篇章,团结引领青少年坚定跟党走、建功新时代。

(三)提供“接地气”的优质服务。江苏省档案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凝聚人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档案为民办实事”,努力使档案服务“接地气”、贴民情。高标准推进长三角地区民生档案“共享共建”,让档案数据多跑路、查档群众少跑腿。以公开透明、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努力树立政府正面形象、赢得群众良好口碑。积极为基层解决“急难愁盼”事,给社区、乡村、基层单位送去编研图书,让红色档案“飞入寻常百姓家”,用档案服务红色旅游,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 奋力投入战斗,坚决拿起档案武器批驳历史虚无主义

档案是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重要武器,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威力无比的“杀手锏”。江苏省档案馆坚决运用档案武器,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一)以权威观点剑指歪理邪说。江苏省檔案馆积极用档案揭穿历史污蔑、驳倒历史谬误、澄清一切似是而非的言论。近年来,出版67卷《中华抗战期刊丛编》,参与国家档案局部署开展的《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系列丛书编纂任务,完整还原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沦陷期间党领导人民在汪伪政权核心地带进行抗战等历史真相。连续发表《砸向“精日”分子的一记重锤》《什么是“侵略者”的本性?血色档案告诉你!》等文章,用档案史实驳斥“精日”分子的疯狂言论,产生较大反响。2019年8月,在“江苏档案”微信公众号推出文章《祸港乱港的废青们,睁眼看看这段历史,当年香港,因他暗无天日!》,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引起香港相关媒体高度关注,派出记者专程到馆采访,随后在香港《文汇报》《大公报》各用一个整版进行专题报道,用档案帮助香港市民了解历史,为维护香港繁荣稳定贡献了江苏档案力量。针对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毒教材、毒绘本事件,省档案馆以“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背景下红色档案赋能学校思政课路径”为主题开展研究,并获2022年度国家档案局科技立项,不断放大红色档案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以客观历史涤清谬论迷雾。江苏省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客观、真实的历史叙事风格和实证力量,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意识,保持鲜明的战斗风格,不回避、不含糊、不失语。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西方敌对势力肆意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抹黑,江苏省档案馆抓住日本导演竹内亮摄制的客观反映南京抗疫真情实况的电视纪录片《南京抗疫现场》入藏南京市档案馆的契机,及时组织人员撰写《让世界看到中国抗疫努力》一文,在《中国档案》《江苏通讯》及“江苏档案”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表,用正面积极的舆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及中国抗疫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有力反击了西方舆论场的谬论和诬蔑。

(三)以翔实史料消解杂音干扰。开放和提供更多真实的档案史料,是消解社会上一些以讹传讹的杜撰演绎和别有用心的杂音干扰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江苏省档案馆积极做好馆藏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依法向社会公布了数百件侵华日军暴行及“日本重要战犯名单”档案。两年来,联合全省13个设区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向社会公布开放100多万件档案,包括中共江苏省委早期组织形成的革命历史档案、苏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档案资料等珍贵红色档案,填补了不少历史“空白点”。

四、 坚持严格管理,不断铸牢意识形态领域档案安全防线

江苏省档案馆时刻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坚决落实主管主办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完善风险点排查和分析研判制度,突出抓好档案宣传、出版等工作中的意识形态管控,确保不出任何问题。

(一)强化责任落实。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不断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并将其纳入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二)强化阵地建设。不断强化阵地建设意识,在网站、微信公众号、《档案与建设》期刊等平台,持续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做好线上、线下宣传阵地的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风险。加大基层党组织的意识形态教育,不断健全意识形态专题学习、风险排查、工作报告等制度,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强化制度执行。持之以恒做好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勇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在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敢于批评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坚持安排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判断敏锐的同志,从事可能存在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档案宣传、审核鉴定、查档利用、资源开发等工作,及时开展岗位培训,明确安全制度和安全风险点。强化问责刚性约束,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规矩立起来、挺起来。

猜你喜欢
档案馆江苏省党史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吃火锅的发现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