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022-07-15 01:45刘丽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妇

刘丽

【摘要】  目的  评定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下,采用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观察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盆底肌力水平、性功能质量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康复锻炼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性功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的性功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展开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其盆底肌力,提升盆底肌力水平和性功能质量评分。

【关键词】  系统化盆底肌康复锻炼;产后盆底肌康复;产妇

中图分类号  R7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7--0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为临床中比较常见且高发的一种疾病,盆腔疼痛、盆腔脏器下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均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1]。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由分娩创伤等一系列原因所引发的一种并发症。产后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是预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措施。随着近些年我国临床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更加广泛,降低了女性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2]。有研究显示,给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系统化盆底肌康复锻炼,可促使产妇膀胱及尿肌收缩力增强,同时改善其膀胱黏膜充血情况[3]。本文主要探讨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12月在医院收治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下,采用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22~32周岁,平均27.22±2.17周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5例;新生儿重量2.81~3.35kg,平均3.08±0.58kg。观察组年龄22~32周岁,平均27.26±2.16周歲;初产妇19例,经产妇6例;新生儿重量2.81~3.35kg,平均3.09±0.57kg。两组以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不存在交流障碍者;②未接受盆腔手术者;③均自愿参加且签署相关协议书。排除标准:①多胎产妇;②患有精神类疾病者。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nbsp;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产妇身体状况对其展开盆底康复锻炼的健康教育措施,其中主要含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措施、存在的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并发症等。另外,还需对其展开生活方面、心理方面的干预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盆底肌康复锻炼。选用法国PHENIX盆底康复训练系统对产妇展开应用,其中包括生物反馈和电刺激。由医护人员指导并展开阴道收缩或操作,随后选择盆底康复训练仪测试产妇肌纤维,在对产妇展开电刺激过程中,需要将产妇实际情况和耐受度作为主要依据,时间需要控制在30分钟/次,2~3次/周,共10次。产妇在产后第二天开始,由专职护理人员对其展开系统化盆底肌康复锻炼干预,具体内容包括:

(1)臀部运动:告知产妇平卧在床上,缓慢收缩其臀部肌肉,夹紧双腿,待其感觉到阴道向上提时便可放松肌肉,随后重复上述动作一次。

(2)扭胯运动:将臀部最大限度向上提升,并扭胯,尽最大努力倾斜向一侧即可。

(3)全身运动:告知产妇选取站立位进行,慢慢加快收放盆底肌肉,随后将其双腿    分开至与其肩部同宽的状态,之后缓慢收放盆底肌肉,在开展盆底肌收放锻炼时还需进行起立及下蹲的动作  。

(4)提肛运动:其中包括提肛时保持原地冲刺跑、小步跳跃以及大步跳跃等。在产后第1、2周需对臀部运动展开锻炼,10分钟/次,3次/天;在产后3~6周需展开臀部锻炼以及扭胯锻炼,15分钟/次,3次/天;在产后7~10周则需展开臀部运动、扭胯锻炼、全身运动锻炼,20分钟/次,3次/天;在产后11~14周,则需接受臀部运动、扭胯运动、全身运动、提肛运动锻炼,20分钟/次,3次/天。产妇需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并展开锻炼。

1.3  观察指标

(1)盆底肌肌力改善情况:选择法国国家卫生诊断认证局(ANAES)有关修改会阴肌肉测试标准(GRRUG)对两组患者展开评估,将其划分为6个等级,即0~5级:5级为显效;3~4级为有效;低于3级则表示为无效,患者盆底肌肌力并未发生变化。有效率=(显效+有效)/观察例数×100%。

(2)盆底肌力水平:通过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对产妇盆底肌力水平进行测试,其中包括盆底肌Ⅰ、Ⅱ类纤维肌电压、疲劳度。

(3)性功能质量评分:分别于产后3、6个月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对两组产妇性功能质量进行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性功能质量越好,即盆底肌力越好。

(4)并发症: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康复锻炼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兩组产妇盆底肌力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水平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两类盆底肌纤维肌电压均明显升高,肌纤维疲劳度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产妇两类盆底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性功能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产妇在产后3个月性功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观察组产妇性功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产妇并发症比较

康复锻炼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女性盆底肌肉的主要功能为承托直肠、膀胱、子宫等盆腔器官,除了保证各盆腔脏器均处在正常解剖位置以外,还具有控制排尿、排便等作用,并有效维持阴道紧缩感[4]。产妇在妊娠期间,随着子宫的增大盆底结构会承受相应的压力,导致盆底结构始终处于一种超负荷状态,并对尿控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在分娩后绝大多数产妇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新生儿身上,而忽视了自身盆底功能障碍问题,直到其出现压力性尿失禁或者器官脱垂等症状时才会重视[5]。

对完成分娩的产妇展开有效且科学的盆底肌锻炼,可促使其盆底肌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显著改善[6]。以往临床中多选择常规护理措施对完成分娩的产妇展开干预,其中含有健康教育、日常生活管理、心理干预以及产后生活指导等,护理效果不是十分显著,极易导致产妇发生并发症[7]。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为一种新型、无痛、具有较强安全性的康复训练手段,广泛用于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利用仪器进行识别并二次对生物信号进行加工,随后传达给医护人员,对产妇肌肉收缩以及信号的联系进行建立,按照信号变化自觉对收缩特定肌肉展开控制,以期达到预期锻炼效果,使产妇肌肉功能有所改善,还可重建肌肉运动[8]。除此以外,还需指导产妇接受臀部运动、扭胯运动、全身运动、提肛运动锻炼,以加快产妇盆底肌力恢复速度[9]。为促使产后康复效果得到保证,在对产妇展开盆底康复锻炼的同时,还需严格遵守医生嘱托,叮嘱产妇坚持锻炼,并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出现过量现象,需及时给予存在懈怠心理的产妇支持以及鼓励[10]。本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更能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力。

综上所述,指导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接受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能显著改善其盆底肌力,提高性功能质量评分,并且较少并发症的发生。

4  参考文献

[1] 冯立雪,王丹,高淑丽.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28(7):634-638.

[2] 何利芳,黄倩,钟琼.日记式康复指导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5):100-102.

[3] 瞿旻,贾泽鹏,连碧珺,等.盆底肌锻炼模式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康复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0,41(11):1284-1288.

[4] 王贵香,张树恒.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5):2720-2722.

[5] 石晓红,蔡红芳,陈月鸿,等.温热电灸综合治疗仪联合个体化凯格尔锻炼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0):122-124.

[6] 付潇潇,陈亚萍.温针灸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6):941-942.

[7] 杨雪晴,徐璐茜,祁雪玲,等.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在早期宫颈癌术后合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锻炼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34):2674-2679.

[8] 胡妍,喻燕雯,李秀琴.盆底物理康复治疗对更年期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0,31(10):1419-1422.

[9] 陈洁,范国荣,薄海欣.基于跨理论模型的护理干预在产后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9):1228-1232.

[10] 刘秀珍,陈凤鸣,邝红芳.系统化盆底康复锻炼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中的临床效果[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155-157.

[2022-02-08收稿]

作者单位: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产妇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
打催产素,产妇更疼吗?
如何改善产妇的焦虑、抑郁状况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如何护理自然分娩的产妇
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护理措施有哪些
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
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