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进程的影响

2022-07-15 01:45吴雨琦谷晓路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9期

吴雨琦 谷晓路

【摘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护理效果。方法  于2020年4月- 2021年7月,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66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操作的基础上给予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良心理、术后恢复进程。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3天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第1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不良心理,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进程。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术后恢复进程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7--03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与开腹手术相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创伤、疼痛,促进患者机体的恢复[1]。由于腹腔镜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式,因此存在一定的手术技术难度;同时患者受到疾病、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术后患者护理问题较多[2]。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提倡护理操作以患者为中心,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解决患者护理问题,促进病情转归[3]。本研究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护理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0年4月- 2021年7月期间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6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有手术适应症者;病灶无转移者;临床资料齐全者。排除标准:腹腔严重粘连者;病灶转移者。按照组间年龄、性别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54±3.67岁。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1.04±4.10岁。本研究已通过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成立相应的护理小组:建立一支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小组,定期开展护理技能与知识的培训与考核,明确小组成员可以熟练的掌握相应的护理措施。

(2)明确患者需求:对患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并与患者建立信任感,了解其的基本信息与手术情况、护理需求 [4]。

(3)术后护理评估:对患者术后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麻醉患者苏醒后,帮助其保持半卧位。在手术后的第1天时,开展患肢的运动指导,配合床边走动、站立,活动时间为1h,并向患者与家属讲解早期运动的好处;后期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具體情况,适当地增加运动量,改变活动方案。此外,护士在患者手术后的第1天进行肠外营养,为机体补充相应的维生素、热量等[5]。手术后的第2天为患者拔除胃管,对胃肠蠕动情况进行观察,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术后给予患者止痛药进行镇痛,用药后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使疼痛评分保持在3分以下。可配合按摩、心理疗法等方式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

1.3  观察指标

(1)疼痛评估: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手术后1天、3天的疼痛感做评价,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反向评分[6]。问卷使用前进行预调查,其信度、效度良好,内容效度(CVI)为0.970,问卷内部一致性 Cronbach’s  系数为0.827。

(2) 不良心理:焦虑与抑郁为不良心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前者的临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后者的临界值为52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7]。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不良心理越严重。

(3)术后恢复进程:包括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第1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天、3天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心理情况对比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评分相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对比

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第1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程优于对照组,见表3。

3  讨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壶腹周围肿瘤与相关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属于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腹腔镜手术在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恢复时间中具有积极作用[8]。但腹腔镜手术会受患者病情与术后疼痛的影响,使患者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随着临床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深入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通过提出潜在的护理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将其用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减轻身心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3天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不良心理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促使其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并能将护理转为主动护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10-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第1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用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能够促使患者病情尽早好转。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不良心理,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进程。

4  参考文献

[1] 牛婷婷. 心理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焦虑和抑郁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21, 8(11):196.

[2] 孟冰瑶, 董珊珊, 张春爽,等.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经鼻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J]. 饮食保健, 2019, 6(52):160-161.

[3] 徐康赫, 李浩. 两种胰管支撑管及未放置胰管支撑管对行PD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9, 6(4):51-52.

[4] 肖雅云. 探究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J]. 饮食保健, 2019, 6(18):215.

[5] 章维, 陳丽君. 围术期肠内营养联合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13):1782-1785.

[6] 张蒙.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 临床医药实践, 2020, 29(3):236-238.

[7] 马君华. 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社会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7, 4(28):300-301.

[8] 缪琦. 并发症精准化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 39(5):865-868.

[9] 谢玉芬. 针对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相关问题[J]. 养生保健指南, 2017,5 (12):105..

[10] 李迪琼. 持续腹腔冲洗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对策探讨[J]. 饮食保健, 2019, 6(22):171.

[11] 孙少丽. 研究早期饮食护理干预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具体效果[J]. 饮食保健, 2020, 7(19):122-123.

[12] 温慧, 周兰. 胰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J]. 饮食保健, 2019, 6(3):201.

[2021-11-12收稿]

作者单位:116013  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