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7-15 15:41祝洪君
医学前沿 2022年7期
关键词:骨科手术抗菌药物

祝洪君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抗菌药物对本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方法:选取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00例,根据抗菌药物使用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干预,试验组围术期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比较2组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使用抗菌药物的总疗程、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所需要费用以及感染率。结果:试验组抗菌药物提前使用(术前<1h、术前≥1h)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使用抗菌药物的总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总天数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所需要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科围手术期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辅助治疗,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还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关键词:抗菌药物;预防应用;骨科手术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在细菌性感染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主要采用注射和口服抗菌药物来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率的发生,因此,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关键。有研究表示,对骨科手术患者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行骨科手术的患者200例,根据抗菌药物使用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3—78岁;手术类型:上肢手术43例,下肢手术57例。试验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1—80岁;手术类型:上肢手术41例,下肢手术59例。2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干预,未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本组患者抗菌药物的常规方法是:给予术后常规使用头孢噻肟钠3g/次,2次/d,用药3—5d。试验组采取围术期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具体操作为:(1)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小组的建立:建立患者档案,在医院成立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小组,开展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研究。该小组的成员包括药剂师、感染医生、骨科主治医生和麻醉师。根据抗菌药物的使用要求、用量,开展围术期预防和应用抗菌药物的臨床研究。(2)监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不断完善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培训,确保在骨科手术中正确预防性使用抗菌药,保障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术后感染等并发症。(3)药师指导:临床药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安全。(4)根据相关文件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适应证:主要适应证包括手术范围大和时间长、涉及重要器官、有异物植入、糖尿疾病控制不佳、年龄>70岁、免疫缺陷或者营养不良的Ⅱ类切口手术;手术时间≥3h或者失血量>1500ml可在术中给药。(5)在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具备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采取在术前<1h或者术前≥1h给予头孢噻肟钠3g,术后6h重复使用1次的方法。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使用抗菌药物的总疗程、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所需要费用以及感染率。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且本次研究的数据均为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数据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试验组抗菌药物提前使用(术前<1h、术前≥1h)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抗菌药物总疗程

试验组使用抗菌药物的总疗程为(34.91±3.51)h,短于对照组的(49.91±12.5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12,P<0.05)。

2.3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所需要的费用

试验组住院总天数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所需要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感染率

试验组感染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41,P<0.05)。

3讨论

骨科手术是患者因外伤、创伤等引起的骨折或骨折手术后修复或重建受损骨骼的方法,以骨折固定、关节置换和畸形矫正等为主,促进机体原有生理功能的恢复,但患者病情都较为严重且复杂,手术的创口多为开放性,且随着患者的治疗时间长,和中间需要定时换药等因素都增加了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而创口长时间的裸露在外边,容易造成切口出血,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伤口的愈合速度。

预防性使用抗生物的原则是通过手术野的污染情况及手术切口的类型,决定是否给予预防性的抗菌药物,手术切口有I类、Ⅱ类和Ⅲ类手术切口,其中I类手术切口为清洁手术切口,一般情况不需要给予预防性抗生素,但若手术的范围较大、时间较长、危险因素较多,或患者年龄较高、免疫力低下等,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预防性使用抗生物目的是在术前、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的整个过程中,给予患者足够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的抗菌药物,阻止细菌的定植或快速消灭已经定植的细菌,避免感染的发生。术前预防性给药的最佳时间为术前0.5—2h或麻醉开始时,药物的有效浓度可弥散人整个手术区;术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保持血清和组织中的有效杀菌浓度,阻止细菌的定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杀灭已经定植的细菌,预防细菌的繁殖和扩散。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抗菌药物提前使用(术前<1h、术前≥1h)占比高于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的总疗程、住院总天数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所需要费用少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表明抗菌药物预防性干预对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和应用是有效的,可使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更加规范、合理,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骨科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呴珮。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4):628.

[2]代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20(16):14.

猜你喜欢
骨科手术抗菌药物
某院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评价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微量激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联合用药临床观察
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