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建设

2022-07-16 11:49李全民张斌马丙阳
红豆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立德树人

李全民 张斌 马丙阳

【摘要】“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围绕德育六大育人途径,突出“厚德”与“健行”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打造认知提升、活动实践、隐形渗透三类德育课程,构建起适应县级高中校情学情、符合高中生身心特点的校本德育工作模式,有效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对县级高中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立德树人;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构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明确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与使命,为新时代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要求。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构建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科学性,实现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更好落实,是县级高中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构建起“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对新时期县级高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基本内涵

“校本德育课程,应该是德育的总目标、总要求与学校自身的实际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性载体。”“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是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围绕普通高中教育任务,立足学校实际,充分挖掘整合本校资源,统筹开发设计的一系列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资源的总和,包含认知提升、活动实践、隐形渗透三类德育课程。

二、“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实施原则

(一)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结合的原则

“厚德健行”与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源,均出自《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意在勉励师生重视人格修养和道德历练,锐意进取,知行合一,品德和事业都臻于最高境界。“厚德”“健行”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和途径,也是学校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展示。

(二)“厚德”与“健行”相结合的原则

“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围绕德育六大育人途径,从三类德育课程入手,突出“厚德”与“健行”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认知提升类和隐形渗透式课程“厚德”,为高中各年级学生提供适合学生阶段特点的认知类德育教育,让学生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守公德,维护公序良俗;严私德,修炼自身品格。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实践类课程“健行”,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将道德认知、道德理念等内化成道德行为,升华为道德习惯。

三、“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内容

“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主要包含以认知发展为目标的认知提升类德育课程、以认知内化为目标的活动实践类德育课程、以浸染熏陶为目标的隐形渗透式德育课程。

(一)认知提升类德育课程

认知提升类德育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系统传授德育知识以促进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情感乃至意志行为等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学校一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德育课程的开展。另一方面,将主题班会打造成重要的认知提升类德育课,由德育处专门研发班会课件,针对不同年级提供不同主题的德育内容,建立起爱国主义贯穿始终,高中三个年级内容不同、逐层递进的100节德育主题班会课,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引领和价值引导的重要载体。高一德育班会课以“明德立志”为主题,侧重文明习惯养成和志向目标的确立,分理想信念、文明守纪、勤奋专注3个单元,每个单元各10节班会课;高二以“修德笃行”为主题,侧重人生价值的思考和道德信念的坚持,分珍惜生命、责任担当、乐观向上3个单元,每个单元各10节班会课;高三以“厚德奋进”为主题,侧重理想目标的追求和积极心态的养成,分坚持不懈、刻苦自励、拼搏圆梦3个单元,每个单元各10节班会课。此外,每学年还有10节全校统一主题德育班会课,涵盖青春期异性交往、文明校园创建、安全意识培养、五四精神传承、校规校纪学习、课改理念渗透、网络知识普及、禁毒防艾宣传、国防知识教育、党史教育学习等方面。

(二)活动实践类德育课程

“在活动中,学校要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活动的教育意义,这样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学校将零碎的德育资源有效整合,将分散的德育活动统一规划,构建起常规性和阶段性相结合,主题明确、组织有序、衔接恰当的活动实践类德育课程,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健行厚德”,更好地将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有机结合。

1.班级常规性德育活动

班级常规性德育活动旨在帮助强化学生道德习惯养成。学校常规德育活动有三项:每天励志宣言三读、每周三德育文选学习、每周成长周记书写。励志宣言由德育处统一制作,内容以勵志古诗词、名人名言为主,要求学生每天三餐后集体诵读,通过规范庄重的励志诵读,强化道德认知,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每周三德育文选学习由班级励志委员组织,德育文选由校德育处统一提供,内容包括时政新闻、励志榜样、学长来信、经典文章等,学生学习之后反思并书写感悟;每周成长周记书写由班主任组织,学生对每周的学习生活进行反思,记录成长历程,倾诉心理烦恼,成长周记由分包导师批阅,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2.全校阶段性德育活动

阶段性德育活动主要有四类:一是德育内涵丰富的全校德育活动,如:每周升旗仪式、每学期开学典礼、每学年毕业典礼等,此类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怀、责任担当和感恩意识等;二是“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一方面在春节、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开展系列活动,挖掘传统节日内涵和意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中秋节开展“中秋诗会”,端午节组织“寻根端午文化,传承爱国精神”主题班会,厚植爱国情怀。另一方面是在五一、五四、十一、七一、等重大纪念日设计主题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三是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寒暑假学校统一安排主题,设计志愿服务、研学、社会调查等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将道德认知升华为道德行为。如“学做一道家乡菜,学做一次家务活”暑期活动,让学生了解地方文化,参与家庭劳动,学会承担责任。四是学校特色德育活动,包括成人礼、春龙节放飞梦想仪式、高考誓师大会等。如春龙节放飞梦想仪式定于每年农历二月二举行,结合传统节日美好寓意,融入德育元素,师生家长共同参与,放飞携带梦想卡的气球,在充满仪式感的德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三)隐形渗透式德育课程

“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与自身所在的环境密不可分。”隐性渗透式德育课程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教育作用的校园文化氛围、自然环境、管理方式等德育资源的总称。学校以“校园、公园、乐园、家园”为校建理念,让校园在教育教学功能之外,兼具公园之高雅、乐园之愉悦、家园之温馨,达到“以美育德,以文化人,以境冶情”的德育目标。

1.“以美育德”为目标的最美校园建设。学校秉承以美育德的理念,一方面依山就势,融合自然,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环境,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景,漫步校园,宛如公園。另一方面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建立沐发坊方便寄宿制高中学生日常洗发。所有卫生间免费配备手纸、洗手液、干手机等物品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三年高中生活,身处最美校园,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崇德尚美,影响和改变着山区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精神面貌。

2.“以文化人”为目标的文化育人实践。“校园文化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对受教育者的品德发展产生作用。”学校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完善标识文化。将楼宇、道路等的命名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如高中教学楼依次命名明志苑、致远苑、博望苑,告诉学生高中求学先要树立志向、打好基础才能行稳致远、登高博望;二是营造橱窗文化。对橱窗分区管理,定时更新,设置文明校园、红色教育、办学成果、报刊阅读四类专题,强化宣传效果,充分发挥橱窗育人功能。三是构建连廊文化。建成曙光长廊、星空长廊、双一流名校长廊,展示伟大人物,介绍双一流名校,让学生闲暇之际反思人生定位,坚定理想信念。四是打造墙壁文化。对校园墙壁统一规划,教学楼公共区域展示经典书法、世界美景、中外名画等临摹作品;教室外墙壁由德育处制定主题,各班自主设计,展示班级风采;生活区墙壁展示遵德守礼等宣传标语。让学生视野所及,都能接受美的熏陶,感受积极向上的力量,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五是建立校内德育基地。学校整合资源,建立校内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孔子文化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此外,结合校园管理,学校将绿地、果园分班承包,作为各班劳动教育基地,定期开展除草、植物修剪、果实采摘等劳动课,发挥劳动教育的德育作用。

3.“以境冶情”为目标的书香校园建设。“书香校园”是以提升学校文化氛围、增强学校内涵为目的的德育工作方式。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学校不断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在各教学楼增设学生书屋、悦读驿站、触摸一体机,师生不出教学楼也可即时进行阅读教学,学生课余时间即可在班级楼层内静坐阅读或查阅资料。除此之外,学校也定期开展诗歌朗诵会、征文比赛、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不断弘扬阅读风尚,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隐形渗透式德育课程的开发,让德育工作走出空洞的说教,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起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境冶情”的良好效果,有效助推德育工作深入开展。

四、“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

(一)组织机构保障。学校成立德育处,与学生处协同配合,共同负责全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学生处主抓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处主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德育工作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可以更好地组织校本德育教材的研发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

(二)课程时间保障。学校对“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课时保证,比如将德育班会课写入课表,每周定时开展,德育处按规定进行检查评价,其它活动类课程也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计划,保证有充足的课时开展德育活动。

(三)评价机制保障。完善的评价机制是校本德育课程体系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一方面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与实施细则》,开发与学生日常管理相衔接的综合素质评价软件系统,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合作与交流、审美与表现等纳入其中,班主任每周动态记录学生日常表现数据,每周、每学期定时公示,作为学生评优表彰的参考依据。学校根据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反馈数据,及时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将班主任、分包教师、相关处室在校本德育课程体系推进过程中的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业绩评价体系,通过考核评价助推校本德育课程的落实。

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厚德健行”校本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有效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和办学品位的提升。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书香校园、河南最美校园、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首批河南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综合创新型示范校等荣誉,2017年11月,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示范引领和区域带动作用正在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1-12-08]. 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林英典.德育课程体系:缺陷与再造[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9):87.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12.

项目编号:[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背景下县级高中校本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JYC21260309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立德树人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内涵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