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作文教学新常态

2022-07-16 11:49秦晓风
红豆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选材写作教学核心素养

秦晓风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作文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生活,实施情境化策略,让学生在写作中充分互动,以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现状。作文新常态的出现,则可能意味着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在写作的立意安排、内容选取与成果分享等方面,均体现出这一特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作教学;新常态课堂;选材

课堂是学生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将课堂教学转化为学生课外日常生活当中的成长行为,并逐步变成他们的成长自觉。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往简單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本文在分析课例《怎样选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构与培育核心素养要求相适应的作文教学新常态。

一、《怎样选材》课例呈现

1.课例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写作要力求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选材。

在执教《怎样选材》之前,周老师上了道法公开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效果非常好,听课老师评价非常高。所以,我想以这节课为材料来进行作文指导,把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挖掘课堂里丰富的材料,并明白怎样选择材料,从而让自己的作文生动鲜活起来。

2.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周老师给我们上的课精不精彩,“精彩!”同学们愿不愿意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愿意!”

这样的导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了课堂情境,沉浸在刚才那一堂让他们记忆深刻的道法课中。接着是“回忆课堂内容,畅谈最深印象。”学生思维迅速打开,陆续举手示意,表达自己的看法。看法中最主要有这几个意思:有学生说老师的语言很有魅力,老师的讲课很有激情,情绪调整的很好,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也有学生觉得老师真正让我们用分组的方式讨论问题,用积分的方式激励我们为自己的团队做贡献,是非常好的。

有同学说这节课最精彩的是老师善于让同学们通过表演的方式理解知识内容,同时也让其他同学明白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第四组的表演最精彩,鲁晨等几个同学对情绪的理解是很准确的,知道怎样进行情绪管理;同时他们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可以找信赖的长辈交流,也可以自我提醒,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运用“我感到愤怒,是因为……”来寻找原因,从而调整情绪。

也有同学注意到了,老师不仅仅关注成绩好的同学,关注表现突出的同学,也关注到了不太说话的个别同学,比如说,请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平常很少举手又不太自信的同学,这次也举了手,但他又迅速的放了下来,不过这一举动也被老师捕捉到了,老师请这位同学回答问题,当这位同学正确回答之后,老师给他伸出了鼓励的大拇指,同学们的掌声顿时也响遍了整个教室。

有同学觉得老师在这节课里,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如沐春风,身临其境,既掌握了知识,又理解了情绪怎样管理,喜欢这样的课,希望每一堂课都是这样的公开课。

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材料为中心服务,也就是怎样选材的问题。选材根据主题需要,有目的地进行选择,才能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此时,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回想本单元所学课文,让他们联系课文内容,思考材料策略。同学们很快理清了思路:围绕中心选材。

中心是指文章的灵魂,选材必须能够支撑与表现中心。例如,学生谈到《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的选材:前半部分用改文章、送客、复信等内容取材,充分表现叶先生待人宽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又从作文和做人两方面取材,突出了叶先生严于律己的品质。围绕中心选材,就要选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和中心关系密切、能充分表达主旨的材料,要多选;和中心有些关系、但并不十分密切的材料,要少选,略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

通过同学们的思考讨论,并且让他们充分的表达出来,然后给同学们适时适当的指导,结合课内典范的课文分析理解,学生明白了怎样选择材料的问题,写作起来就能够得心应手,一蹴而就,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既说了真话,又抒了真情,自然也就生动了许多。

3.课例反思

本次作文指导,我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内容,感受最深的环节,学生兴趣很高,把自己融进了课堂,他们对这一堂课了如指掌,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精彩的地方,都在他们的眼睛里,脑海中,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同学们有话可说。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再让他们写出来也就比较容易了。在写作的时候,要求学生先确定好中心,然后围绕中心来选取典型材料。大多数同学写作一蹴而就,有个别同学的作文相当成功,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同学在选材时没有新意。比如这次作文中少数同学把几位同学的表演作为主体来写了,全文详细描写了他们的表演,所以有一种偏离文章主题的感觉。

这节课有三点收获,一是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就要善于放手,并引导学生,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二是要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参与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他们才有话可说。三是作文在选材时要着眼细处,要选出真实、典型、新颖的题材。所以需要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怎样选材》经验总结

《怎样选材》这节课取得成功,体现了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的应用。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总结提炼,就有可能找到突破作文教学之困境和促成作文新常态的方略。

研究表明,生活是创设合适情境的基础。学生写作需要情境,写作的情境需要真实,即贴近生活。真实的写作情境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生活,巧化生活为情境。离开了生活,就离开了写作的土壤;离开了生活就离开了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不仅有多姿多彩的课外生活,也有不为他人所知的课堂趣味生活,这样多彩多姿的生活,是学生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本节课中充分运用了前一节课的这个特定情境,在这样特定的生活场景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想法,教师再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想法,这样促进了他们的独立思考,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把思考时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认识,这样的认识有向上的,积极的方面,同时也能暴露他们在理解过程中的认知错误与不足之处,便于及时纠正。

情境是步入良好互动的桥梁。这节课通过场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这种特定的场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一种欲罢不能的状态。学生不仅有表演的欲望,也有了其它各方面的欲望。学生一旦愿意表现,愿意动起来,愿意说出来,彼此间就会有行为与行为的接应,语言与语言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课例中,老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把每个学生的表现欲调动起来了,满足和培养了学生的表现欲,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而学生的积极参与,让课堂在充分互动中呈现精彩不斷。这样的互动同时也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生活情境。学生能够享受这种情境带来的学习欲望,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写作的最好状态也就有了。

互动是进入真实表达的途径。表达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交能力,是学生在求学阶段必须要训练的,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表达是把自己的生活以能够传递给他人的形式来呈现。学生进入互动,他们表达出现一个特点,就是刻意追求能够表现自我的独特经历和体验。正是这种追求,才能做到“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将学生写作与本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将个人独特生活转化为文本,成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也体现了共同体学习理念,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充分互动起来,达到共享、共进,这种行动成为一种行为文化,就会保证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写作状态。

生活是清水,情境是汤料,互动是盐,在清水中加入汤料并加入盐,才有美味可口的汤。作文是源于生活的,生活是有情境的,情境是靠互动的。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动起来,在情境中动起来,基于生活动起来,就有了一个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的动态过程。在样的动态过程中,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应该不是难题了。

三、新常态写作

语文知识和能力融入生活、植入情境、进入互动才是活的,并能不断积累和提升。探索新常态写作,应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互动,并且就这些因素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写作的实质就是做人,写作文字形成的过程就是做人的文字表达。

写作立意体现人格高度。“文如其人。”作文立意正是高尚人格的体现。一个人的人格越有高度,作文立意越有深度,越深刻。通过立意,在活动中获得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启迪可以在转化为作文的主题。因此,学生对作文立意感到困惑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与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观照内心,体悟人格,感受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能够捕捉到来自活动的亲身体验,触发某种精神层面上的收获,其文章立意也就可能别出心裁。相反,如果离开学生对本人人格的尊重与感悟,一味要求学生“立意深刻”,学生势必空喊口号,无端拔高立意,那作文立意的教学也将是一潭死水。因此,新常态写作首先是一种“人格作文”,人怎么样就怎么写,人怎么想就怎么写,不拔高,不做作,表达独特而真实的感受。

写作内容反映人生经历。有些学生非常怕写作文,作文课时拿着笔冥思苦想一节课也写不出几个字。要下笔如有神,应联系个人独一无二的经历来写。作文来自与生活不假,但是,生活再精彩,你没有尝试过,没有看见过,甚至也没有听说过,能怎么写呢?有时候,尽管经历过但写作的时候就是不考虑自己的经历,不根据自身经历去安排内容,却想从题目的暗示或其它提示中获得精彩内容,无异于舍本逐末,写起来自然非常困难。写作就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反映自己的经历。再说,即使是写想象作文,那也是要个人经历触发而想象,而不能脱离个人生活胡思乱想,也不能照着他人的作品生搬硬套。凡作文渗透了个人经历的独特体验或感悟,也就沾染了“人气”,才值得自己或他人读一读。

写作成果进入人际圈子。写作成果即成稿后的一篇篇作文,不仅仅是供老师写个评语,或者应试得个分数。写作成果是用来分享的,是能够在本人“朋友圈”流转并影响个人形象与心情的。有时候,这种影响并未故意为之,但它真真实实存在。有意识地用好这种影响,则可以促进写作并为写作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与活力。可以组织开展现场朗诵、同学互评、平台分享等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渲染热烈氛围,促发学生点评,肯定作文成果,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作文成功的美好体验,学生自然也会更愿意主动去写作。这样,学生可能自觉去追求自己独特的表达,以期在活动中与其他人分享到只属于自己的写作成果。这样的写作,引导学生步入写作的真实和本色,促成作文教学新常态。

写作的趋势是文题与材料贴近时代,反映社会,写作内容也切近时代与社会生活。在生活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发起互动,让学生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写作中观照内心,展示人格魅力,写作园地一定能开出曼妙的花。

参考文献:

[1]唐广泉“作文题材生活化”校本课程的实践性研究[J].语文建设,2021(06):59-62.

[2]王红,吴颖.放慢知识的脚步,回到核心基础[J].人民教育,2015(07):18-21.

[3]曾丽颖.“读-生活-写”结合赋予作文生命的灵动[J].教学与管理,2018(32):39-41.

[4]刘曦.生活化作文理念与实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艾志飞,唐剑,欧德成.活动视角下人格作文训练探究[J]赢未来,2020(26):37-38.

[6]张鹏,王雪梅.生态化写作中的初中“学科作文”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10):43-44.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一般资助课题“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新常态课堂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9BJC032)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选材写作教学核心素养
我爱你,妹妹
分析找出题目限制之外的范围,开拓思维,广泛选材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