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教学模式探究

2022-07-18 05:14倪婧朱家妹陶莎莎潘海峰
右江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倪婧 朱家妹 陶莎莎 潘海峰

【关键词】流行病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2.06.01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推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基础及骨干学科,是集理论、方法、实践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所涉及的流行病学发展史、疾病分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疾病防治原则和策略等内容中都蕴含大量思政教育元素。在流行病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医学院校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是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课堂的新思路。本文从分析课程思政的必要性,通过挖掘流行病学思政元素,探索课程思政新思路新方法。

1流行病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的意义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课程思政”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融入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各方面,要与思政课协同发展,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3]。

医学兼具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医生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高尚职业,医学生是要培养医疗技术和人文情怀的一个群体[4]。因此,在流行病学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生扎实掌握流行病学根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具体应用为基础,指导学生了解当前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展现状与科学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人群健康调查相关工作,激发学生的专业求知欲与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品格高尚、专业素养过硬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2流行病学课程中思政要素的发掘2.1民族自豪感要素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黄帝内经》有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正是预防医学的理念。通过讲解我国医学的历史发展,介绍我国传统医学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流行病学先驱者勇担使命。伍连德教授曾主持疫病的调查和扑灭工作,建立了我国最早的防疫机构,并提出了一系列检疫和防治措施,为我国疫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贡献。通过讲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介绍无数公卫人投身于疫情防控与疾病防治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国民族凝聚力根基雄厚。新中國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全国上下总动员,在消灭血吸虫病问题上,创造了新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一个奇迹。通过讲解我国制度优势办成的大事,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内外形势为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向心力,引导学生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大考中勇毅前行。

2.2爱国主义情怀要素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病毒突袭而至,疫情来势汹汹,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为全球性大流行传染病。疾病流行强度,常用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表示,它可以反映某疾病发生时人群发病数量的变化,从而便于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与防治对策。“大流行”一词表明了此次疫情的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在学习疾病流行强度部分的课程时,结合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优势,重点讲述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的先进事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体会抗疫过程中的中国精神,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以本学科多名教师在2020年挺身而出作为流调专家组火速支援革命老区六安市抗疫一线的先进事迹为切入点,言传身教,激励学生作为未来公卫人才要勇于肩负起战胜疫情的责任和使命。

2.3社会责任感要素流行病学调查,是用流行病学方法对疾病、健康或者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如我国癌症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等,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目前,我国的癌症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持续增长。2009年卫生部将两癌筛查纳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报告中指出: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强化肿瘤的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5]。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癌症防治专业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普及我国癌症相关政策以及当前癌症患病人群的基本情况,增强学生的医学人文情怀。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把事件发生的源头以及发生发展规律挖掘出来,将事件从多个方面消灭在萌芽阶段。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组织学生模拟流行病学调查,使学生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运用实例讲解,为同学们展现当前应对新冠疫情的流调人员真实的工作状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4“健康中国”理念要素公共卫生监测是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监测各种疾病、行为危险因素和环境污染物等方面,为制定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健康中国就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在公共卫生监测的课程教学中讲解“健康中国”理念相得益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可以列举我国公共卫生监测项目,如1957年开始建立的死因登记系统,该系统覆盖已达一亿人口,居民死因信息不断补充完善。人口死因登记系统收集到的死因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居民的死因顺位信息、人口死亡率等指标,间接反映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评估不同死因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为系统地制定相应措施与策略提供依据。如此,为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普及了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战略主题的健康中国理念,强调了公共卫生监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

3课程思政融入流行病学教学的实践路径3.1开展教师思政培训,树牢课程思政理念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在课堂中开展思政教学前,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水平,树牢课程思政理念。如理论宣讲,开展高校教师思政教学的理论学习;如课堂观摩,安排教师进入思政课堂进行现场观摩;如重温经典,组织高校教师观摩红色教育基地等。在培训过程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教师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认知。

3.2明确思政教育目标,提高思政教育能力教师是基础,目标是导向。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和任务,是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课程思政的两个重点任务是:引大道和启大智。引大道就是引导价值追求,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启大智就是培育学术精神,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视野、勤奋、专注、毅力、进取心、学术思维与批判思维等。教师要做到时刻关注疾病流行动态、流行病学方法原理及其应用,结合本专业领域最新的科研进展,充分引入流行病学课程中的思政要素;要根据流行病学大纲,仔细剖析不同章节的重点内容与章节特点,以讲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为主,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辨教学,打造“润物无声”的流行病学思政课堂。例如:在讲述筛检章节中,让学生应用筛检试验评价方法及指标来辨析新冠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的适用条件;以中国流行病学家们将遗传评分等工具应用在指导中国人群个体化肿瘤筛查的案例,向学生展示科研成果助力健康中国。

3.3灵活性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仍是现代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无缝衔接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如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图片、影音等形式展示我国在疾病预防与健康行为监测等方面的成绩,例如:在实验流行病学章节教学中,通过最新的“美国疫苗事件”作为案例引入,借此阐述我国科学家在此次新冠疫苗研发中的先进事迹,特别是我校杰出校友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朱凤才教授在疫苗研发领域的突出业绩,为我国从使用大国迈向研发大国作出引领性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穿插讲述我校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开设“健康大讲堂”,普及健康中国理念和健康中国建设推进情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4多样化实践教学现代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性与可实践性,在突出流行病学课程的应用价值与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统一[6]。在传统课堂学习以外,可充分结合学术讲座、志愿服务活动、“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竞赛等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思政元素。例如,通过举办“疫情常态化形势下的流行病学研究高峰论坛”,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学术教学,聚焦公共卫生领域前沿问题,打开学生的专业视角,增强其专业自信。疫情期间,我院多名学生支援疾控中心开展电话流调、核酸检测等工作,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一线防控工作,锻造专业本领的同时也践行公卫人初心使命。此外,本学科已与安徽省金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共建“公共卫生红色实训基地”,打破传统公共卫生教育的封闭式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岗位胜任力,同时也为服务老区人民和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可持续性发展。

3.5全方位成果展示 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能力共长。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检验思政教育的成效。例如:举行“抗疫精神”主题演讲比赛,开展“疫情之下彰显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专题研讨,开展疫情专项调查等创新创业大赛等;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办“学党史”知识竞赛,举办“话家风”照片展览,组织“重温红色经典”主旨朗诵等;以新时代新青年为主题,开展“我的梦”微视频展示,组织“学公卫史·做公卫人”等系列活动。

4结语

以新冠疫情防控为契机,本教研室成员将持续进行流行病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教学设计优化及实践路径探索,强化课程思政库及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以实现“三全育人”目标,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品格高尚、专业素养过硬的新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中共中央,教育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R/OL]. [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高德毅,宗愛东.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 卢林明,刘振宏,支慧,等. 病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 右江医学,2020,48(9):714-716.

[5] 中共中央,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R/OL]. [2016-10-25]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ghcw/ghjh/201612/t20161230_263500.html.

[6] 王志强,杨雪莹,韩丹丹,等. 食品理化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J]. 右江医学,2021,49(1):78-80.

(编辑:梁明佩)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