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罗氏沼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分析

2022-07-18 03:51鲍俊杰徐忠有马仁胜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肥西县稻虾罗氏

鲍俊杰 徐忠有 马仁胜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31;2安徽雨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肥西 231200;3肥西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肥西 231200)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并以稻田种植系统为基础,在保证生态和粮食生产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传统的稻虾共生以克氏原螯虾为主要养殖品种,充分利用稻田田间条件,实现单位面积的产能提升。克氏原螯虾稻田综合种养在肥西县的推广面积很大,每年3—5月是克氏原螯虾的高价格时节。但是,自每年5月上旬起,克氏原螯虾病害暴发、集中上市、价格波动等因素极易影响养殖户的收益[3-7],因而亟须探索稻田综合养殖新模式。

罗氏沼虾第二步足发达,呈蓝色,又名淡水长臂虾或马来西亚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养殖虾,原产于东南亚。罗氏沼虾壳薄体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价格平稳、适宜夏季高温养殖的特点,已成为夏季替代克氏原螯虾的综合种养水产新品种[8-12]。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进罗氏沼虾,并在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大规模养殖。项目团队在肥西县廖渡村开展罗氏沼虾稻田综合养殖新模式初试。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1.1 养殖塘口条件。试验基地位于肥西县廖渡村家庭农场合作社。选择合作社原稻虾养殖塘口2个,每个塘口面积16 675 m2,水源充足,东西方向,对基本设施改造后开展试验。

1.1.2 田间工程建设。自塘口四周及田埂1 m左右的内沿加挖宽2~3 m、深0.8~1.2 m的环形养虾沟,东西两头挖设深水区,深1.2~1.5 m,环沟去除大块土砾,保证虾沟底部平整,塘口内坡为缓坡。环形养虾沟的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的10%,两角设置进、排水渠道,进、排水口采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防止杂虾、杂鱼进入。塘口池埂坚固,防止池埂渗水、漏水。

1.2 试验方法

1.2.1 茬口衔接。茬口安排自当年10月开始。克氏原螯虾养殖时间主要在当年10月至次年4月,罗氏沼虾养殖时间在次年5—10月。10月初水稻收割后,按时间投放克氏原螯虾种虾,繁殖期可持续到次年4月,次年2—5月均有苗种和商品虾出售。罗氏沼虾则于次年搭配水稻种植时间养殖,以错开夏季克氏原螯虾价格不高的时间段。自次年5月起,可在池塘或稻田分隔区标粗,6月稻田水位提高后,如期投放罗氏沼虾苗,养殖至9月即可分批捕捞,至10月水稻晒田时完成收获,之后再次进入克氏原螯虾繁育期,完成1个轮养周期。

1.2.2 养殖前准备。养殖前,抽干塘水,清淤,并对虾沟进行修复,消毒杀死鱼贝类、藻类,清除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病原体。3 d后注水,用80目筛网过滤,水位控制在60 cm。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种植面积占整池面积的20%左右,以利于净化水质、控温、帮助虾蜕壳时隐蔽[13]。虾苗下塘前7 d施已经发酵的有机肥,培育浮游动物。

1.2.3 虾养殖。①苗种投放。一是克氏原螯虾苗种选择。2020年10月上旬,在试验塘口投放克氏原螯虾种虾,投放密度为225 kg/hm2。自月底逐渐补充水位,至深水区水位1.2 m左右。秋繁期至2021年,3—4月可以出售苗种和商品级虾,水温适宜时保持田面水深30~50 cm,高温或寒冷天气逐渐加深水位至40~60 cm。二是罗氏沼虾苗种选择。罗氏沼虾苗种要求体长0.7 cm以上、体表清洁、无损伤、个体大小均匀、无畸形、无病害、逆水能力强。虾苗投放前需要经过培育池标粗,标粗后可筛除部分铁虾,有效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确保试验效果,本试验选择已标粗好的幼虾。时间在5月中下旬,池水温度保持在26~28℃,采用体长为3.5~4.5 cm的幼虾,于晴好天气投放,投放密度为3万~6万尾/hm2。②日常管理。一是水质管理。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饲喂克氏原螯虾,保持塘口水量充足,环沟水位不宜过高,以便提高温度,扩增水中浮游生物。自5月起养殖罗氏沼虾,要求水质好、溶氧足,控制水体pH值为7.5~8.5、溶氧量为5.0 mg/L。养殖初期,为了提高水温,将水深控制在60 cm,自6月开始逐渐补水,7月水深补至1.2 m。8月、9月气温高,雨水增多,水质容易变化,多打开增氧机保持增氧。试验期间每隔10 d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10%,控制水体肥度,发现过肥则加大换水量。二是喂养管理。秋季克氏原螯虾依旧出来觅食,可以投喂配合饲料、冰鲜鱼、黄豆等。当发现虾苗规格增长达1 cm以上时,开始加量投喂饲料。每天观察摄食情况,根据出苗情况和摄食情况调整投喂量,每天投喂2次,即早晨、傍晚各1次。虾苗繁育高峰期到4月中旬结束,通过笼捕基本出清,剩余的可留作种虾。罗氏沼虾标粗后投放,可以直接投喂专门的配合饲料。投喂饲料采用人工配合饵料,选取60%动物性饵料和40%植物性饵料,幼苗期饲料要求含蛋白质40%。放苗后第3天开始喂食,初期投喂量为虾质量的 2%,8:00—10:00 和 16:00—21:00各投饵1次。虾苗投放1个月后,增加投喂量,并每天投喂3次,早上、下午、晚上分别投喂总量的30%、20%、50%, 时间分别为每天 7:00—8:00、15:00—16:00、18:00—20:00。 保持巡塘,根据摄食情况调节投喂量,每天增料量或减料量不宜超过10%,中午投喂在虾沟中,早、晚宜投喂在田面、缓坡浅水处。

1.2.4 水稻种植。稻虾共生模式的水稻通常只选择一季中稻,选择生长期不超过135 d、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水稻品种。本试验选择丰两优一号。①水稻栽培。在种植水稻前,需要对稻田进行翻耕、除草处理。在插秧前3 d,对翻耕后的稻田灌水,水层深度超过田高15 cm,待充分浸泡后,在移栽前1 d,降低水位排出稻田中的水,仅仅在稻田表面保留浅水层,便于虾在排水时进入虾沟存活。秧苗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取浅水栽插方式,注意栽插密度,以行株距30 cm×15 cm为宜,充分发挥宽行和边坡优势,保证整个稻田生态环境良好、通风透气性好,进而保障水稻产量、发挥稻虾共作模式的最大效益。稻田水位平常时间控制在水沿堤,晒田时,缓慢下降水位,当田块软硬适中不陷脚、田边泥土略发白时,补足上水。晒田后及时恢复原水位,尽可能不要晒得太久。②水稻管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要求严格把握肥料施加量,只针对水土中缺失的肥料施加对应肥料,避免错施、多施等情况。稻虾共作模式主要施用基肥、有机肥和农家肥。水稻种植前期施加富含磷、氮的复混肥料,提高土壤肥力,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促进水稻秧苗快速生长。水稻生长中期控制肥料管理,做好水稻植株生长调控。长穗期,补施钾肥,助力麦穗结实与成熟,增加水稻产量。水稻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提前对种子和稻田消毒。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化学药剂用量,虫害防治以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为主。不发生大规模病害,不选用施药方式。草害防治以人工拔除为主,虾养殖阶段禁止施用除草剂。

1.2.5 收获、捕捞。罗氏沼虾养殖到8月底,水稻晒田时,开始用虾笼收获,待水稻收割完成,9月排水、虾沟晒底,收获全部罗氏沼虾。本试验在9月底水温降至22℃左右时,逐渐排放虾沟中的水,采用抄网捕捞大规格的虾,并在捕捞完毕后将水稻全部收割,注意留茬35 cm。剩余的虾可在排干田水时人工清塘捕捉上岸。

2 结果与分析

2021年6—10月罗氏沼虾稻田种养的收入支出大致情况见表1、2。2块试验田总计33 350 m2,累计收获水稻25 000 kg,水稻平均产量7 500 kg/hm2,收获的水稻加工得到虾稻米产量4 650 kg/hm2,售价10元/kg,稻米产值小计15.5万元。夏季阶段罗氏沼虾价格稳定,售价52元/kg左右,9月、10月总计收获罗氏沼虾成虾2 800 kg,成虾产量840 kg/hm2,平均体质量为26.2 g,养虾存活率为71%,实现产值14.56万元。稻虾养殖支出主要为苗种、肥(饲)料、人工,总计10.45万元。实现利润为19.61万元。

表1 稻虾收入统计

表2 稻虾支出统计 单位:元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在夏季稻田养殖效果较好。罗氏沼虾属于热带虾,在安徽省江淮地区养殖,自9月下旬逐步捕捞,10月完成捕捞和水稻收割,可以实现与秋季克氏原螯虾繁育的茬口衔接。本模式应注意以下环节:一是罗氏沼虾投放前要提早做好标粗,便于提高虾的成品规格;二是罗氏沼虾捕捞收获后抓紧做好稻田收割和田间工程,为克氏原螯虾秋种繁育做好准备,一旦秋季遭遇恶劣天气,可能造成苗种繁育时间延长,影响下一年的轮作。

本模式采用克氏原螯虾—稻—沼虾养殖全年搭配形式,在传统稻虾综合养殖的夏季时节,不养殖克氏原螯虾转而养殖罗氏沼虾。本模式是一种新探索,目的是寻求以新的水产养殖品种做补充来降低单一品种克氏原螯虾养殖风险的可行性。罗氏沼虾稻田综合种养也是一种在稻田系统进行的生态养殖模式,可以很好地利用原有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基础设施,减少投入,同时利用罗氏沼虾夏季价格稳定的特点,提升稻田综合养殖收益。本模式下罗氏沼虾养殖成功,既为肥西县养殖户提供了新选择,又优化了肥西县稻田养殖水产品种结构,是对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有益补充。

猜你喜欢
肥西县稻虾罗氏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大通湖流域稻虾种养尾水分析与治理对策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小小书画廊
魏巍
研究揭示稻虾共作时空分布特征
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养殖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大力推进肥西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浅谈以变求通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