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菌草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07-18 03:51宋思梦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菌草试种甘孜州

宋思梦 李 勋 彭 彬 张 艳 周 扬

(四川民族学院横断山区生态修复与特色产业培育研究中心,四川康定 626001)

菌草是指所含营养适合食用菌、药用菌等微生物生长需要,并具有综合开发利用价值的草本植物[1-2],包括禾本科(Gramineae)、里白科(Gleicheniaceae)等共计20多个属47个种的植物。菌草植物太阳能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适应性强,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3-4],有助于防治生态脆弱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5-6];同时,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增加当地农牧民收入。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位于四川西部横断山脉区域,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其草地资源、生物资源丰富且生物多样性程度极高。但是,由于人为破坏、管理不科学及自然灾害频发,甘孜州生态环境脆弱性极高、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现象严重,大部分草地资源丧失了生态和经济功能。

本文通过样线调研与文献资料整理的方式,辅以“5W+H”法走访当地农牧民、基层农技员等,研究了甘孜州菌草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对策,以期为甘孜州生态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持续进步提供参考。

1 甘孜州菌草资源概况

甘孜州菌草有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禾本目(Graminales)禾本科(Gramineae)的芦苇属(Phragmite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类芦属(Neyraudia)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 甘 蔗 属 (Saccharum) 甘 蔗 (Saccharum officinarum)、芨芨草属(Achnatherum)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野古草属(Arundinella)野古草(Arundinella anomala)、玉蜀黍属(Zea)玉蜀黍(Zea mays)、小麦属(Triticum)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稻属(Oryza)稻(Oryza sativa)、高粱属(Sorghum)高丹草 (Sorghum hybrid), 芭 蕉 目 (Scitamineae) 芭 蕉 科(Musaceae)的芭蕉属(Musa)香蕉(Musa nana);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蔷薇目(Rosales)豆科(Leguminosae)的苜蓿属(Medicago)紫苜蓿(Medicago sativa),桔梗目(Campanulales)菊科(Compositae)的向日葵属(Helianthus)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蕨纲(Filicopsida)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idae)真蕨目(Eufilicales)里白科(Gleicheniaceae)的芒萁属(Dicranopteris)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共计2门3纲5目 5科13属13种,主要分布在康定、泸定、雅江、九龙等海拔3 000 m以下海拔地区(表1)。

表1 甘孜州菌草分布

2 甘孜州菌草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研结果,甘孜州菌草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菌草种类较少,栽培不成规模。受限于气候、地形地貌的复杂性,目前甘孜州菌草资源多样性程度较低,人为引进的菌草(如高丹草)仍在适应性栽培的摸索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农业规范GAP种植。二是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严重。近年来,随着人口与牲畜增多、道路建设等,许多林草植被被破坏,加之农牧民过度放牧与盲目采挖等,甘孜州大部分天然草原出现“三化”现象,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质锐减,水土流失愈发严重,对菌草的生境造成严重威胁,也给其他菌草的引种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菌草科普有限,菌草资源应用较少。甘孜州农技员及农牧民对菌草了解甚少,开发利用菌草的企业少,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仍不够,因而菌草推广受限。四是基础科研滞后,菌草综合开发利用率低。菌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菌草学、生态学、土壤学、森林培育学以及动物科学等),甘孜州缺乏相应专业的高科技人才开展基础研究、适应改良研究、推广应用研究等,使得科研程度低,菌草综合开发滞后。

3 对策

3.1 引种菌草,建立规范种植基地

参考西藏林芝、新疆、甘肃、青海等气候相似区的菌草种类,在甘孜州引种驯化菌草。如野古草属在四川省约有5种、在甘孜州有3种,可引进菌草石芒草(Arundinella nepalensis)在州内试种;雀稗属(Paspalum)在四川约有3种,在甘孜州有圆果雀稗(Paspalum orbiculare)1种,可引进菌草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或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在州内试种;狼尾草属(Pennisetum)在四川约有6种2变种,在甘孜州有4种,可引进菌草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紫色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 cv.Purple)在州内试种,其中巨菌草、皇竹草、象草正在泸定德威、康定章谷山等地已开展小规模引种,有待后续观察记录;甘蔗属在四川省约有4种,在甘孜州有3种,可引进菌草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在州内试种;狗尾草属(Setaria)在四川省约有10种1亚种1变种,在甘孜州有5种,可引进菌草卡松古鲁狗尾草(Setaria anceps)在州内试种;高粱属在四川省约3种,在甘孜州有高粱1种,可引进菌草拟高粱(Sorghum propinquum)和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在州内试种;菅属(Themeda)在四川省约3种,在甘孜州仅有西南菅草(Themeda hookeri)1 种,可引进菌草菅(Themeda villosa)和苞子草(Themeda caudata)在州内试种;芒萁属可引进菌草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在州内试种;芦竹属(Arundo)虽未在州内分布,但芦竹(Arundo donax)与绿洲 1、2、3、5 号(Arundo donax ′Lvzhou No.1,2,3,5′)耐旱耐涝、耐高温寒冷(冬季最低温可耐-25℃)、耐盐碱、耐瘠薄,已在西藏林芝、新疆等地种植成功,这些地区的气候、水文、植被、地形条件与甘孜州较为相似,可参考试种(表2)。引种成功后,可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培育更多品种,推广、示范优良菌草品种的栽培方法,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龙头企业入驻,促进菌草在甘孜州的产业化和品牌化。这不仅可促进青藏高原东南缘菌业与畜牧业大规模可持续发展,还可为州内农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农牧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助力高海拔农牧区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 修复生境,治理菌草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甘孜州生态治理与菌草种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应建立健全甘孜州植被退化保护的长效立法机制,打造属于高寒草地退化保护区的草业发展模式,控制超载放牧,逐步完善青贮窖池、牲畜棚舍、饲草料加工机械等设施,营造科学种养氛围,促进林草生态修复和菌草生境恢复;另一方面,菌草茎叶的截留作用可有效减少雨滴飞溅带来的地表径流,而巨菌草、高丹草、苏丹草等菌草根系强壮、分蘖众多、结构丛生,可有效分散和减缓径流,起到覆盖地表、保持水土及涵养水源等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因此,在甘孜州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过程中,植被—地力—生态恢复与菌草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是耦合共建的关系,应将菌草种植与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有机结合起来。

3.3 加强科普,发展州内特色菌业

为增强农牧民的菌草科技意识和企业的科技运用能力,政府应通过基层农技员培训、宣传手册、讲座、专家巡讲、广播、手机多媒体等各种渠道,让农牧民了解菌草与草坪草、普通牧草的区别,明确其作为食(药)用菌培养基而为菌类微生物提供养分的用途。三者在综合利用方面虽有相似性,但主要功能存在差异性。应让农牧民理解菌草产业作为新型的多功能产业,既可有效改善甘孜州草地荒漠化状况,又可作为可再生生物能源提高人们收入,还可以满足微生物菌丝体生长需要并促进本土菌类的高效培育。只有普及、强化菌草的概念及其功能,才能引导农牧民及企业综合利用州内菌草的培养料功能来集约化发展高原菌类产业,促进青藏高原特色菌类的人工栽培研究。

3.4 综合开发,探究多元利用途径

政府应积极引入菌草相关技术人才,进一步摸清甘孜州菌草的资源储量,合理布局,适地适栽,辐射带动菌草标准化种植与整体产业发展。此外,除食(药)用菌栽培、生态环境保护的应用外,还应重点在以下附加功能上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一是饲喂牲畜,促进畜草平衡。将新鲜菌草砍伐粉碎后饲喂给牛、猪、羊、鹅、兔、鸡等草食性畜禽,或将菌草加工成颗粒饲料、青贮饲料饲喂给要求更精细的禽类,可缓解高寒牧区藏牦牛等动物“秋肥、冬饿、春死”的粮食瓶颈问题。二是生物质能源开发。菌草可代替稻草作为碳源进行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废弃物液化后还能生成液化多元醇,进一步合成可生物降解的“绿色”聚氨酯,且菌草含硫量低、灰渣量少,燃烧后CO2、SO2排放量较燃煤减少90%以上,应充分挖掘其清洁能源的价值。三是菌糟再利用。以菌草栽培食(药)用菌,采收子实体后的剩余废弃培养料富含菌丝分解后菌草的残余物,营养成分更齐全(菌丝体多糖、黄酮、植物甾醇、生物碱等),消化利用率更高。其既可用于后茬菌的继续培育,又可用于制作新型饲料,实现“植物—动物—微生物”现代化循环农业模式。四是其他功能的开发。例如,芦苇秆用作编织、建棚,甘蔗秆用于制糖、纤维用于造纸,芨芨草秆叶制作人造丝或编织筐、草帘、草绳等,向日葵籽榨油供人食用、花穗入药等。

4 结语

甘孜州菌草资源共有2门3纲5目5科13属13种,菌草种类与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垂直方向上海拔1 000~3 000 m菌草资源最为丰富;水平方向上,泸定、康定、巴塘、九龙、雅江等地最丰富。甘孜州菌草主要用于牲畜饲料和旅游观赏等方面,但存在种类较少、栽培不成规模、生境恶劣、科普不足、科研滞后、综合开发利用率低等多种问题。今后应引进更多菌草并驯化培育,建立规范化种植基地,紧抓生态修复,加大科普力度,积极提升菌草的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助力甘孜州乡村产业绿色振兴,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构筑坚实的生态经济后盾。

猜你喜欢
菌草试种甘孜州
种植与处理菌草的机械现状探析
2米高“巨人稻”试种成功
“巨草”长宝丰,山海情未了
菌草复合饮料配方的研究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林占熺:中国菌草背后的“另类”科学家
河北永清:“无土芹菜”试种成功